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从url输入到页面呈现发生了什么

从url输入到页面呈现发生了什么

1.URL解析

encodeURI / decodeURI

对整个URL的编码:处理空格/中文

let url = "http://https://blog.csdn.net/api/ ?lx=1&name=科比&from=http://www.baidu.com/";
console.log(encodeURI(ur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ncodeURIComponent / decodeURLComponent

主要对传递的参数信息编码

let url = `http://https://blog.csdn.net/api/ ?lx=1&name=${encodeURIComponent("科比"
)}&from=${encodeURIComponent("http://www.baidu.com/")}`;console.log(ur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缓存检查

先检测是否存在强缓存

  • 有且未失效 走强缓存
  • 如果没有 或者失效 检测是否有协商缓存
    • 有 走协商缓存
    • 没有 获取最新数据

缓存位置

Memory Cache:内存缓存
Disk Cache: 硬盘缓存

打开网页:查找disk cache中是否有匹配 如果有则使用 如果没有则发送网络请求
普通刷新(F5):因TAB(页面)没关闭 因此memory cache是可用的 会被优先使用 其次才是disk cache
强制刷新(Ctrl + F5):浏览器不适用缓存 因此发送的请求头部均使用Cache-control: no-cache 服务器直接返回200和最新内容

强缓存

Expires / Cache-Control

强缓存的性能比协商缓存好

浏览器对于强缓存的处理:根据第一次请求资源时返回的响应头来确定的

  • Expires:缓存过期时间 用来指定资源到期的时间(HTTP/1.0)
  • Cache-Control:cache-control: max-age=2592000第一次拿到资源后的2592000秒内(30天) 再次发送请求 读取缓存中的信息(HTTP/1.1)
  • 两者都存在的话:Cache-Control优先级高于Expires

html页面一般不做强缓存

  • 每一次html的请求都是正常的HTTP请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强制缓存有问题
如果服务器文件更新了 但是本地还有缓存
这样不就拿不到最新的信息了吗

  1. 服务器更新资源后 让资源名称和之前不一样 这样页面导入全新的资源index.aaa.js变为index.bbb.js(webpack的hash name)
  2. 当文件更新后 我们在html导入的时候 设置一个后缀 设置一个(时间戳)
  3. 使用协商缓存

协商缓存

Last-Modified / ETag

Last-Modified 只能精确到秒
如果我们在1秒内 完成了资源的返回 和新资源的更新 这样就识别不出来
所以有了ETag

不管你有没有缓存 浏览器都会携带缓存的标识向服务器发请求 由服务器来校验当前资源有没有更新 没更新 返回304 通知客户端读取缓存信息 之后浏览器从本地中获取内容进行渲染 更新过 返回200及最新资源信息 以及Last-Modified / ETag 之后浏览器直接渲染 并且把最新的结果和标识缓存到本地

协商缓存与强缓存的区别:
协商缓存总会和服务器协商 所以一定要发HTTP请求

第一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协商缓存没有
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没有传递任何标识)
服务器收到请求准备内容
Last-Modified:资源文件最后更新的时间
ETag:记录的是一个标识(也是根据资源文件更新生成的 每一次资源更新都会重新生成一个ETag)
客户端拿到信息后渲染
把信息和标识缓存到本地

第二次发请求
If-Modified-Since = Last-Modified值
If-None-Match = ETag值
给服务器
服务器根据标识判断文件是否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DNS解析

递归查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一次DNS解析时间预计在20-120毫秒

  • 减少DNS请求次数 (一个页面中尽可能少用不同的域名:资源都放在相同的服务器上【项目中往往会把不同的资源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 DNS预获取(DNS Prefetch)

DNS预获取实现

<meta http-equiv="x-dns-prefetch-control" content="on">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url1地址"/>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url2地址"/>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url3地址"/>

服务器拆分优势

  • 资源的合理利用
  • 抗压能力加强
  • 提高HTTP并发

4. TCP三次握手 建立连接通道

seq序号 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 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ack确认序号 只有ACK标志位为1时 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 ack=seq + 1
标志位:

  • ACK:确认序号有效
  • RST:重置连接
  • SYN:发起一个新的连接
  • FIN:释放一个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次握手为什么不用两次 或 四次
TCP作为一种可靠传输控制协议 其核心思想:既要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两次不行) 又要提高传输的效率(四次不行)

5.数据传输

6.TCP四次挥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是四次挥手

原因 第一次挥手的时候发送了FIN包 服务器接收到以后 表示客户端不在发送数据了 但还能接收数据 这时服务器先向客户端发送确认包 并且确认自己是否还有数据没有发送给客户端 这个确认的阶段是CLOSE-WAIT 所以在终止等待(CLOSE-WAIT)的开始和结束都需要个发送一个包 状态开始时向客户端发送的包是确认收到来自客户端的FIN包 状态结束时向客户端发送过的是确认数据已经完整发送 所以是四次挥手

Connection: keep-alive 保证通道建立完成后 可以不关闭
HTTP1.0 需要自己手动设置
HTTP1.1版本后 规范 默认就是这样的

7.页面渲染

http://www.lryc.cn/news/56381.html

相关文章:

  • vue之--使用TypeScript
  • HDFD 回收站【Trash】机制
  • 【Redis】简介
  • 【Go进阶】Goroutine 实现原理
  • TypeScript学习笔记之二(高级类型)
  • 如何远程控制电脑?您只需要这样做
  • 【51单片机】:LED任务及汇编解释任务
  • 从生活习惯到肠道微生物,揭秘胃肠道癌症的成因
  • 八十行代码实现开源的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咒语”作图工具
  • Redis为什么这么快
  • JayDeBeApi对数据类型的支持
  • 一文盘点 Zebec 生态几大利好,让 ZBC 近期“狂飙”
  •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笔记总结)
  • 【Java】自定义注解和AOP切面的使用
  • 前后台协议联调拦截器
  • 【还在传统绑骨骼动画?】让AI助力你实现2D游戏角色动画流程
  • 动态规划+例题
  • 快商通荣获多个政府科技、人才奖项
  • Linux的基本命令的使用
  • RecycleView小结
  • 【Python】如何实现Redis构造简易客户端(教程在这)
  • 326. 3 的幂 ——【Leetcode每日一题】
  • UE4 Sequence学习
  • 总结MySQL、Redis的优化措施与使用 mysql_upgrade升级数据结构
  • C++11线程库
  • 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使用关键词采集工具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 浅谈自动化测试用例创建和文档
  • [Java Web]AJAX Axios | 一种结合HTML来取代传统JSP的技术
  • 【C++】多态问答题
  • 【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