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两道算法练习

力扣322零钱兑换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coins ,表示不同面额的硬币;以及一个整数 amount ,表示总金额。

计算并返回可以凑成总金额所需的 最少的硬币个数 。如果没有任何一种硬币组合能组成总金额,返回 -1 。

你可以认为每种硬币的数量是无限的。

示例 1:

输入: coins = [1, 2, 5], amount = 11
输出: 3
解释: 11 = 5 + 5 + 1

示例 2:

输入: coins = [2], amount = 3
输出: -1

示例 3:

输入: coins = [1], amount = 0
输出: 0

提示:

  • 1 <= coins.length <= 12
  • 1 <= coins[i] <= 231 - 1
  • 0 <= amount <= 104

分析思路

  • 分析子问题,当所有的子问题都是最优的时候总问题也就达到了最优。
  • 分析最终状态,以示例1为例子:在选到5的时候刚好满足金额等于amount同时数量最优
  • 分析去掉最后一个问题的状态:
    它的子问题也就是:用最少得硬币数凑出 amount - 5
  • 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可以像递归搜索树一样进行拆分
  • 又继续分析去掉倒数第二个问题的状态。
    那么我们来分析代码:
const int N = 10010;class Solution
{int mem[N];int dfs(vector<int>& coins, int amount){if (mem[amount])return mem[amount];int res = 1e9;if (amount == 0)return 0;if (amount < 0)return 1e9;for (int i = 0; i < coins.size(); i++){if (amount >= coins[i])res = min(res, 1 + dfs(coins, amount - coins[i]));}mem[amount]  = res;return res;}
public:int coinChange(vector<int>& coins, int amount){int n = coins.size();int ans = dfs(coins, amount);return ans == 1e9 ? -1 : ans;}
};
  • 我们的思路就是让它凑出的每一个amount之前的数值都满足最小硬币的需求,那么当它递推到amount的时候,它的每一个子问题都是最优的,那么总问题就是最优的了。
        for (int i = 0; i < coins.size(); i++){if (amount >= coins[i])res = min(res, 1 + dfs(coins, amount - coins[i]));}
  • 我们不断地往下搜索,直到amount被减到0,其中每一个分支都进行了min的处理,所以当从下往上回溯的时候,返回的就是每个分支就小的情况也是每个子问题最优的情况。

  •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想dp:
    我们从凑出1块2块3块…知道amount块钱,每一次我们都考虑凑出的硬币数量最少,那么当我们推到amount的时候,不就是最优了吗?

class Solution 
{
public:int coinChange(vector<int>& coins, int amount) {if (amount == 0)return 0;int n = coins.size();vector<int> dp(amount + 1, amount + 1);dp[0] = 0;for (int i = 1; i <= amount; i++){ for (int coin : coins){ if (i >= coin)dp[i] = min(dp[i], dp[i - coin] + 1);}}return dp[amount] > amount ? -1 : dp[amount];    }
};
  • dp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被初始化为比amount大的数字,我们每次都更新凑得钱数所需硬币的最小值,从1凑到amount,这样到了amount的时候,就是最优的答案了

leetcode 413

如果一个数列 至少有三个元素 ,并且任意两个相邻元素之差相同,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 例如,[1,3,5,7,9][7,7,7,7] 和 [3,-1,-5,-9] 都是等差数列。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返回数组 nums 中所有为等差数组的 子数组 个数。

子数组 是数组中的一个连续序列。

示例 1:

输入: nums = [1,2,3,4]
输出: 3
解释: nums 中有三个子等差数组:[1, 2, 3]、[2, 3, 4] 和 [1,2,3,4] 自身。

示例 2:

输入: nums = [1]
输出: 0

提示:

  • 1 <= nums.length <= 5000
  • -1000 <= nums[i] <= 1000

1.
重述问题:找出数组中所有等差子数组的数量包括它本身
2.
最后一步

  • 以第 i 个元素结尾的等差子数组数目,取决于当前差值是否与前一个差值相等。

  • 如果相等,则以 i 结尾的数目等于以 i-1 结尾的数目加 1
    3.
    去掉最后一步,是否能划分出子问题:

  1. 子问题划分

    • 如果当前差值与前一个差值相等,则 dp[i] = dp[i-1] + 1

    • 否则,dp[i] = 0

示例 1:

输入:nums = [1, 2, 3, 4]

我们需要找出所有长度至少为 3 的连续子数组,且这些子数组是等差数列。

  • 子数组 [1, 2, 3]:差值为 1,是等差数列。

  • 子数组 [2, 3, 4]:差值为 1,是等差数列。

  • 子数组 [1, 2, 3, 4]:差值为 1,是等差数列。

总共有 3 个等差子数组。


示例 2:

输入:nums = [1, 3, 5, 7, 9]

  • 子数组 [1, 3, 5]:差值为 2,是等差数列。

  • 子数组 [3, 5, 7]:差值为 2,是等差数列。

  • 子数组 [5, 7, 9]:差值为 2,是等差数列。

  • 子数组 [1, 3, 5, 7]:差值为 2,是等差数列。

  • 子数组 [3, 5, 7, 9]:差值为 2,是等差数列。

  • 子数组 [1, 3, 5, 7, 9]:差值为 2,是等差数列。

总共有 6 个等差子数组。


表格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表格来记录以每个位置结尾的等差子数组的个数。假设 dp[i] 表示以第 i 个元素结尾的等差子数组的个数。

示例 1:nums = [1, 2, 3, 4]
索引 (i)元素值 (nums[i])差值 (nums[i] - nums[i-1])前一个差值 (nums[i-1] - nums[i-2])dp[i](以 i 结尾的等差子数组个数)解释
01--0长度不足 3,无法形成等差子数组。
121-0长度不足 3,无法形成等差子数组。
23111差值相等,形成一个新的等差子数组 [1, 2, 3]
34112差值相等,形成一个新的等差子数组 [2, 3, 4],并扩展 [1, 2, 3, 4]

最终结果:dp[2] + dp[3] = 1 + 2 = 3


示例 2:nums = [1, 3, 5, 7, 9]
索引 (i)元素值 (nums[i])差值 (nums[i] - nums[i-1])前一个差值 (nums[i-1] - nums[i-2])dp[i](以 i 结尾的等差子数组个数)解释
01--0长度不足 3,无法形成等差子数组。
132-0长度不足 3,无法形成等差子数组。
25221差值相等,形成一个新的等差子数组 [1, 3, 5]
37222差值相等,形成一个新的等差子数组 [3, 5, 7],并扩展 [1, 3, 5, 7]
49223差值相等,形成一个新的等差子数组 [5, 7, 9],并扩展 [3, 5, 7, 9] 和 [1, 3, 5, 7, 9]

最终结果:dp[2] + dp[3] + dp[4] = 1 + 2 + 3 = 6


if (diff == prev_diff) 
{return helper(i-1, nums) + 1;
} 
else 
{return 0;
}

举例说明

示例:nums = [1, 2, 3, 4]
  1. 当 i = 2 时

    • 当前元素:nums[2] = 3

    • 差值:diff = nums[2] - nums[1] = 3 - 2 = 1

    • 前一个差值:prev_diff = nums[1] - nums[0] = 2 - 1 = 1

    • 判断:diff == prev_diff 成立。

    • 递归调用:helper(1, nums),由于 i = 1 不满足条件,返回 0。

    • 结果:helper(2, nums) = helper(1, nums) + 1 = 0 + 1 = 1

      • 表示以 nums[2] 结尾的等差子数组有 1 个,即 [1, 2, 3]
  2. 当 i = 3 时

    • 当前元素:nums[3] = 4

    • 差值:diff = nums[3] - nums[2] = 4 - 3 = 1

    • 前一个差值:prev_diff = nums[2] - nums[1] = 3 - 2 = 1

    • 判断:diff == prev_diff 成立。

    • 递归调用:helper(2, nums) = 1

    • 结果:helper(3, nums) = helper(2, nums) + 1 = 1 + 1 = 2

      • 表示以 nums[3] 结尾的等差子数组有 2 个:

        • [2, 3, 4]

        • [1, 2, 3, 4]

const int N = 10010;
class Solution
{public://x表示当前以nums[x]为结尾的数组int dfs(int x, vector<int>& nums){if (x < 2)return 0;if (mem[x])return mem[x];int diff = nums[x] - nums[x - 1];int prv_diff = nums[x - 1] - nums[x - 2];if (diff == prv_diff){return mem[x] = dfs(x - 1, nums) + 1;}else{return 0;}}int mem[N];int numberOfArithmeticSlices(vector<int> &nums){int n = nums.size();if (nums.size() < 3)return 0;// vector<int> dp(n, 0);int res = 0;int prev = 0;// for (int i = 2; i < nums.size(); i++)// {//     res += dfs(i, nums);// }// return res;for (int i = 2; i < nums.size(); i++){if (nums[i] - nums[i - 1] == nums[i - 1]- nums[i - 2]){// dp[i] = dp[i - 1] + 1;prev = prev + 1;res += prev;}}return prev;}
};
http://www.lryc.cn/news/545075.html

相关文章:

  • 利用 Python 爬虫进行跨境电商数据采集
  • 设计模式--spring中用到的设计模式
  • Qt控件中函数指针使用的最终版本,使用std::function
  • Java中的泛型类 --为集合的学习做准备
  • 6.6.6 嵌入式SQL
  • 基于C#的CANoe CLR Adapter开发指南
  • 【Qt】MVC设计模式
  • 【手撕算法】支持向量机(SVM)从入门到实战:数学推导与核技巧揭秘
  • JAVA面试常见题_基础部分_Dubbo面试题(上)
  • CSS—隐藏元素:1分钟掌握与使用隐藏元素的方法
  • 二、双指针——5. 移动零
  • 论文笔记-NeurIPS2017-DropoutNet
  • php 对接mqtt 完整版本,订阅消息,发送消息
  • 谈谈 ES 6.8 到 7.10 的功能变迁(6)- 其他
  • 【苍穹外卖】问题笔记
  • 脑机接口SSVEP 信号特征提取技术术语
  • 【Veristand】Veristand 预编写教程目录
  • C#光速入门的指南
  • 深入探索 STM32 微控制器:从基础到实践
  • Oracle性能调优(一):时间模型统计
  • 前端Npm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记一次线上Tomcat服务内存溢出的问题处理
  • nist关于rsa中p,q的要求
  • Vue3项目如何使用TailWind CSS保姆级教程
  • NO.22十六届蓝桥杯备战|一维数组|七道练习|冒泡排序(C++)
  • Mysql的索引失效
  • 现代前端框架渲染机制深度解析:虚拟DOM到编译时优化
  • set 和 map 的左右护卫 【刷题反思】
  • 【Linux高级IO】多路转接(poll epoll)
  • Linux上用C++和GCC开发程序实现两个不同PostgreSQL实例下单个数据库中多个Schema稳定高效的数据迁移到其它PostgreSQL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