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基础_链表】

1、链表的定义

链表与数组的区分:

数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有了这块内存空间的首地址,就能直接通过索引计算出任意位置的元素地址。
数组最大的优势是支持通过索引快速访问元素,而链表就不支持。链表不一样,一条链表并不需要一整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存储元素。
链表的元素可以分散在内存空间的天涯海角,通过每个节点上的 next, prev 指针,将零散的内存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链式结构。1)这样可以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链表的节点不需要挨在一起,给点内存 new 出来一个节点就能用,操作系统会觉得这娃好养活2)另外一个好处,它的节点要用的时候就能接上,不用的时候拆掉就行了,从来不需要考虑扩缩容和数据搬移的问题弊端:
因为元素并不是紧挨着的,所以如果你想要访问第 3 个链表元素,你就只能从头结点开始往顺着 next 指针往后找,直到找到第 3 个节点才行。

二、链表的类型

1、单链表

编程语言标准库一般都会提供泛型,即你可以指定 val 字段为任意类型,而力扣的单链表节点的 val 字段只有 int 类型。

class ListNode:def __init__(self, x):self.val = xself.next = None

2、双链表

编程语言标准库一般使用的都是双链表而非单链表。

单链表节点只有一个 next 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而双链表节点有两个指针,prev 指向前一个节点,next 指向下一个节点。

class Node:def __init__(self, prev, element, next):self.val = elementself.next = next #指向下个元素的指针self.prev = prev #指向上个元素的指针

三、单链表的操作

首先,要创建一个单链表,来用于下面的操作

class ListNode:def __init__(self, x):  # 修正了 __int__ 为 __init__self.val = xself.next = Nonedef createlinkedlist(arry: 'List[int]') -> ListNode:if arry is None or len(arry) == 0:return Nonehead = ListNode(arry[0])  # 创建头节点current = head  # 使用一个指针来遍历链表for i in range(1, len(arry)):current.next = ListNode(arry[i])  # 创建新节点并链接current = current.next  # 移动指针return head  # 返回链表的头节点
1、对节点进行赋值,必须转化为ListNode类型head = ListNode(arry[0])  # 创建头节点current.next = ListNode(arry[i])  # 创建新节点并链接错误写法:current.next = arry[i]2、必须使用指针来遍历链表head = ListNode(arry[0])  # 创建头节点
current = head  # 使用一个指针来遍历链表问题:为什么需要使用指针(如 current)?
1、保持链表头节点的引用
链表的头节点是链表的入口点,通常需要保持对它的引用,以便后续可以访问整个链表。如果不使用额外的指针,直接操作 head,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丢失链表头节点:在链表操作过程中,如果直接修改 head,可能会意外地丢失对链表的引用,导致无法再访问链表的其他部分。
2)无法返回链表头节点:在函数中创建链表时,最终需要返回链表的头节点。如果不使用额外的指针,直接操作 head,可能会导致返回的头节点指向错误的位置。2、方便链表的遍历和操作
使用指针(如 current)可以方便地遍历链表,并在遍历过程中对链表进行操作(如插入、删除节点)。指针的作用类似于一个“游标”,可以在不改变链表头节点的情况下,逐个访问链表的节点。3、如果不使用指针:
def createlinkedlist(arry: 'List[int]') -> ListNode:。。。head = ListNode(arry[0])for i in range(1, len(arry)):head.next = ListNode(arry[i])head = head.next  # 直接修改 headreturn head  # 返回的是最后一个节点,而不是头节点

运行结果:

1、查

# 创建一条单链表
head = createLinkedList([1, 2, 3, 4, 5])# P为指针,遍历单链表
p = head
while p is not None:print(p.val)p = p.next

2、增

在头部增加新节点

# 创建一条单链表
head = createLinkedList([1, 2, 3, 4, 5])# 在单链表头部插入一个新节点 0 
newHead = ListNode(0)newHead.next = head
head = newHead
# 现在链表变成了 0 -> 1 -> 2 -> 3 -> 4 -> 5

在尾部增加新节点

# 创建一条单链表
head = createLinkedList([1, 2, 3, 4, 5])# 在单链表尾部插入一个新节点 6
p = head
# 先走到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while p.next is not None:p = p.next
# 现在 p 就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 在 p 后面插入新节点
p.next = ListNode(6)# 现在链表变成了 1 -> 2 -> 3 -> 4 -> 5 -> 6

 在单链表中间插入新元素

# 创建一条单链表
head = createLinkedList([1, 2, 3, 4, 5])# 在第 3 个节点后面插入一个新节点 66
# 先要找到前驱节点,即第 3 个节点
p = head
for _ in range(2):p = p.next
# 此时 p 指向第 3 个节点
# 组装新节点的后驱指针
new_node = ListNode(66)
new_node.next = p.next# 插入新节点
p.next = new_node# 现在链表变成了 1 -> 2 -> 3 -> 66 -> 4 -> 5

3、删

删除一个节点,首先要找到要被删除节点的前驱节点,然后把这个前驱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被删除节点的下一个节点。这样就能把被删除节点从链表中摘除了。

# 创建一条单链表
head = createLinkedList([1, 2, 3, 4, 5])# 删除第 4 个节点,要操作前驱节点
p = head
for i in range(2):p = p.next# 此时 p 指向第 3 个节点,即要删除节点的前驱节点
# 把第 4 个节点从链表中摘除
p.next = p.next.next# 现在链表变成了 1 -> 2 -> 3 -> 5

 在单链表尾部删除元素

# 创建一条单链表
head = createLinkedList([1, 2, 3, 4, 5])# 删除尾节点
p = head
# 找到倒数第二个节点
while p.next.next is not None:p = p.next# 此时 p 指向倒数第二个节点
# 把尾节点从链表中摘除
p.next = None# 现在链表变成了 1 -> 2 -> 3 -> 4

在单链表头部删除元素

# 创建一条单链表
head = createLinkedList([1, 2, 3, 4, 5])# 删除头结点
head = head.next# 现在链表变成了 2 -> 3 -> 4 -> 5

四、双链表的操作

class DoublyListNode:def __init__(self, x):self.val = xself.next = Noneself.prev = Nonedef createDoublyLinkedList(arr: List[int]) -> Optional[DoublyListNode]:if not arr:return Nonehead = DoublyListNode(arr[0])cur = head# for 循环迭代创建双链表for val in arr[1:]:#基于切片进行迭代new_node = DoublyListNode(val)cur.next = new_nodenew_node.prev = curcur = cur.nextreturn head
判断空列表:方式一:更加显式if arr is None or len(arr):方式二:更加简洁if not arr:在 Python 中,if not arr 是一种简洁的写法,用于检查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字符串、字典等)是否为空。它基于 Python 的布尔上下文(Boolean Context):如果 arr 是 None 或者是一个空列表([]),if not arr 的条件为 True。如果 arr 是一个非空列表(如 [1, 2, 3]),if not arr 的条件为 False。因此,if not arr 可以同时检查 arr 是否为 None 或者是否为空列表。0为false,非0 为true

 1、查

对于双链表的遍历和查找,我们可以从头节点或尾节点开始,根据需要向前或向后遍历:

# 创建一条双链表
head = createDoublyLinkedList([1, 2, 3, 4, 5])
tail = None# 1、从头节点向后遍历双链表
p = head
while p:print(p.val)tail = pp = p.next# 2、从尾节点向前遍历双链表
p = tail
while p:print(p.val)p = p.prev

2、增

在链表头节点插入一个值

# 创建一条双链表
head = create_doubly_linked_list([1, 2, 3, 4, 5])# 在双链表头部插入新节点 0
new_head = DoublyListNode(0)
new_head.next = head
head.prev = new_head
head = new_head
# 现在链表变成了 0 -> 1 -> 2 -> 3 -> 4 -> 5

在链表尾部插入一个值

# 创建一条双链表
head = createDoublyLinkedList([1, 2, 3, 4, 5])# p是一个指针,初始化是从头节点开始
p = head
# 先走到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while p.next is not None:p = p.next# 在双链表尾部插入新节点 6
newNode = DoublyListNode(6)
p.next = newNode
newNode.prev = p
# 更新尾节点引用
p = newNode# 现在链表变成了 1 -> 2 -> 3 -> 4 -> 5 -> 6

在双链表中间插入元素

# 创建一条双链表
head = createDoublyLinkedList([1, 2, 3, 4, 5])# 在第 3 个节点后面插入新节点 66
# 找到第 3 个节点
p = head
for _ in range(2): #range(2)代表0,1p = p.next# 组装新节点
newNode = DoublyListNode(66)
newNode.next = p.next
newNode.prev = p# 插入新节点
p.next.prev = newNode
p.next = newNode# 现在链表变成了 1 -> 2 -> 3 -> 66 -> 4 -> 5

解释

_ 是一个特殊的变量名,通常被称为“占位符变量”for _ in range(2): 的作用
for _ in range(2): 的意思是:循环两次,每次循环中 _ 的值会从 range(2) 中依次取值(即 0 和 1),但 _ 的值在循环体中不会被使用。

3、删

在双链表中删除一个节点,需要调整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的指针

# 创建一条双链表
head = createDoublyLinkedList([1, 2, 3, 4, 5])# 删除第 4 个节点
# 先找到第 3 个节点
p = head
for i in range(2):p = p.next# 现在 p 指向第 3 个节点,我们将它后面的那个节点摘除出去
toDelete = p.next# 把 toDelete 从链表中摘除
p.next = toDelete.next
toDelete.next.prev = p# 把 toDelete 的前后指针都置为 null 是个好习惯(可选)
toDelete.next = None
toDelete.prev = None# 现在链表变成了 1 -> 2 -> 3 -> 5

在双链表头部删除元素

# 创建一条双链表
head = createDoublyLinkedList([1, 2, 3, 4, 5])# 删除头结点
toDelete = head
head = head.next
head.prev = None# 清理已删除节点的指针
toDelete.next = None# 现在链表变成了 2 -> 3 -> 4 -> 5

在双链表尾部删除元素

# 创建一条双链表
head = createDoublyLinkedList([1, 2, 3, 4, 5])# 删除尾节点
p = head
# 找到尾结点
while p.next is not None:p = p.next# 现在 p 指向尾节点
# 把尾节点从链表中摘除
p.prev.next = None# 把被删结点的指针都断开是个好习惯(可选)
p.prev = None# 现在链表变成了 1 -> 2 -> 3 -> 4

防止内存泄漏:把删除的元素,赋值为None,就可以

http://www.lryc.cn/news/538065.html

相关文章:

  • Java 实现 Redis中的GEO数据结构
  • PostgreSQL如何关闭自动commit
  • 1、云原生写在前面
  • Redis离线安装
  • 网络安全-攻击流程-应用层
  • java八股文-spring
  • Jvascript网页设计案例:通过js实现一款密码强度检测,适用于等保测评整改
  • 【Scrapy】Scrapy教程2——工作原理
  • 探索 DeepSeek:AI 领域的璀璨新星
  • 宏基传奇swift edge偶尔开机BIOS重置
  • 自动驾驶---如何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 【C语言】第一期——数据类型变量常量
  • 04运维实用篇(D4_日志)
  • centos部署open-webui
  • UE求职Demo开发日志#32 优化#1 交互逻辑实现接口、提取Bag和Warehouse的父类
  • Visonpro 检测是否有缺齿
  • 第1章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基础架构——1.6 RPC服务
  • 今日AI和商界事件(2025-02-15)
  • 算法题(69):搜索插入位置
  • 在 Linux 系统中,tc(Traffic Control) QoS 常用命令简介
  • 如何画产品功能图、结构图
  • 4090单卡挑战DeepSeek r1 671b:尝试量化后的心得的分享
  • SpringBoot速成(12)文章分类P15-P19
  • C++17中的clamp函数
  • 配置Open-R1,评测第三方蒸馏模型的性能1
  • Chrome插件开发流程
  • 物联网行业通识:从入门到深度解析
  • 【做一个微信小程序】校园事件页面实现
  • C++基础系列【14】继承与多态
  • DeepSeek-R1 大模型本地部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