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探秘AI绿色计算:降低人工智能硬件能耗的热点技术》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其硬件能耗问题愈发凸显。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可能大幅增长。因此,降低人工智能硬件能耗,实现绿色计算,已成为行业关键课题。以下是一些正在崭露头角的热点技术。

新型硬件架构与材料

  • 计算随机存取内存(CRAM):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的CRAM,能让数据完全在内存阵列内处理,无需离开计算机存储信息的网格,打破了传统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计算与内存之间的壁垒,可将人工智能计算应用中的能耗至少降低1000倍。

  • 自旋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利用电子的自旋而不是电荷来存储数据,相比传统的晶体管芯片,只需很少的能量就能实现相同的功能,速度更快,且能适应恶劣环境,为降低能耗提供了新的方向。

  • 量子计算硬件:量子计算具有并行处理能力强、能耗低等优点。虽然目前量子计算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未来有望为AI系统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

硬件电路设计优化

  • 低功耗芯片设计:采用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如更小的制程节点,可使芯片在相同性能下降低功耗。同时,优化芯片的电路结构,采用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技术,根据工作负载动态调整电压和频率,避免不必要的能耗。

  • 3D集成技术:通过将多个芯片层堆叠在一起,并使用垂直互连通道实现层与层之间的通信,可减少芯片面积,提高集成度,降低信号传输的能耗。

液冷散热技术

  • 相变浸没液冷:曙光数创的相变浸没液冷系统,将服务器完全浸没在电子氟化液中,通过汽化潜热吸收并带走服务器内热量。这种技术能让芯片核心温度降低20°C-30°C,芯片性能约可提升10%-30%,还能更大化利用计算能力,节约能效超过30%。

  • 直接液冷:直接将冷却液输送到发热部件,如CPU、GPU等,进行直接冷却,相比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能更有效地带走热量,提高散热效率,降低硬件因过热而导致的性能下降和能耗增加。

硬件与软件协同优化

  • 模型压缩与量化:数珩科技通过自研大模型,并结合模型压缩、剪枝和量化等技术,开发了更为高效的硬件解决方案,显著降低了AI应用的能耗。例如,剪枝技术可以去除神经网络中对结果影响较小的连接和参数,量化则是将高精度的数据类型转换为低精度的数据类型,在不影响模型性能的前提下减少计算量和存储需求。

  • 算法适配硬件:根据硬件的特点和性能,优化人工智能算法,使其能更好地在硬件上运行。例如,针对特定的硬件架构,设计专门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能耗。

降低人工智能硬件能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硬件架构、电路设计、散热技术以及软件算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优化。相信随着这些热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工智能将朝着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迈进,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同时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http://www.lryc.cn/news/537859.html

相关文章:

  • 神经网络常见激活函数 9-CELU函数
  •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知识点(四)
  • opencv交叉编译
  • 安装vite报错Install for [ ‘create-vite@latest‘ ] failed with code 1
  • Spring框架中都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 LabVIEW 中 dotnet.llb 库功能
  • C# 变量,字段和属性的区别
  • wordpress模板文件结构超详解
  • android studio下载安装汉化-Flutter安装
  • 数据开放共享和平台整合优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智慧物流开源了
  • 如何设置 Nginx 连接超时并进行测试(Nginx优化)
  • springboot整合mybatis-plus(保姆教学) 及搭建项目
  • 知识管理成功:关键指标和策略,研究信息的投资回报率
  • 【算法】链表
  • 集成测试总结文档
  • 关于Dest1ny:我的创作纪念日
  • Python爬虫-猫眼电影的影院数据
  • 【计算机网络】传输层数据段格式
  • nsc account 及user管理
  • 晶闸管主要参数分析与损耗计算
  • .net6 mvc 获取网站(服务器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 坐井说天阔---DeepSeek-R1
  • 数据结构与算法——快速排序
  • Node.js技术原理分析系列——Node.js调试能力分析
  • 在Mac arm架构终端中运行 corepack enable yarn 命令,安装yarn
  • 蓝桥杯试题:计数问题
  • 数学建模与MATLAB实现:数据拟合全解析
  • C语言——排序(冒泡,选择,插入)
  • git如何下载指定版本
  • 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