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线程创建与管理 - 创建线程、线程同步(C++)

前言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线程的创建和管理是并发编程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地创建和管理线程,可以有效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本文将详细讲解如何在C++中创建线程,并探讨几种常见的线程同步机制。我们假设读者具备一定的C++基础,但对多线程编程较为陌生。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让读者掌握线程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其同步技巧。

1. 创建线程

自C++11起,标准库引入了对多线程的支持,开发者可以借助<thread>头文件中的std::thread类来轻松实现线程的创建与管理。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创建线程的方式。

1.1 直接传递函数名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只需指定要在线程中执行的目标函数即可: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void print_hello() {std::cout << "Hello, thread!" << std::endl;
}int main() {// 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执行print_hello函数std::thread t(print_hello);// 等待线程结束if (t.joinable()) {t.join();}return 0;
}
1.2 传递带参数的函数

如果需要给线程传递参数,则可以在构造std::thread对象时一并提供这些参数:

void print_message(const std::string& message) {std::cout << message << std::endl;
}int main() {std::string msg = "Hello from a thread!";std::thread t(print_message, msg);if (t.joinable()) {t.join();}return 0;
}
1.3 使用Lambda表达式

除了直接传递函数指针外,还可以利用C++11提供的lambda表达式来定义更为灵活的任务逻辑:

int main() {int value = 42;std::thread t([value]() {std::cout << "Value is: " << value << std::endl;});if (t.joinable()) {t.join();}return 0;
}
2. 线程同步

当多个线程共同访问某些共享资源时,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竞争条件”或“数据竞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同步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同步方式。

2.1 互斥量(Mutex)

互斥量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同步工具,它可以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访问被保护的数据。使用时,通常会结合std::lock_guard来自动管理锁的获取和释放,从而简化代码逻辑并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mutex>std::mutex mtx; // 定义一个互斥量void print_block(int n, char c)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tx); // 自动锁定和解锁for (int i = 0; i < n; ++i) {std::cout << c;}std::cout << '\n';
}int main() {std::thread th1(print_block, 50, '*');std::thread th2(print_block, 50, '$');th1.join();th2.join();return 0;
}
2.2 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

条件变量允许一个或多个线程等待某个特定事件的发生,而其他线程则负责通知它们继续执行。这在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等场景下非常有用。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条件变量来进行线程间的通信: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condition_variable>
#include <queue>
#include <functional>
#include <chrono>std::condition_variable cv;
std::mutex cv_m;
std::queue<int> data_queue;void consumer() {while (true) {std::unique_lock<std::mutex> lck(cv_m);cv.wait(lck, [] { return !data_queue.empty(); }); // 等待队列非空int data = data_queue.front();data_queue.pop();lck.unlock();std::cout << "Consumed: " << data << '\n';if (data == -1) break; // 结束条件}
}void producer() {for (int i = 0; i <= 5; ++i) {std::this_thread::sleep_for(std::chrono::seconds(1));std::lock_guard<std::mutex> lck(cv_m);data_queue.push(i);cv.notify_one(); // 通知一个等待中的线程}// 发送结束信号std::lock_guard<std::mutex> lck(cv_m);data_queue.push(-1);cv.notify_one();
}int main() {std::thread c(consumer);std::thread p(producer);p.join();c.join();return 0;
}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C++中线程的创建方法以及两种常见的线程同步手段:互斥量和条件变量。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程序中的并发行为,避免潜在的竞争条件问题。当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例如死锁预防、性能优化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随时留言交流!

http://www.lryc.cn/news/531484.html

相关文章:

  • 【C语言篇】“三子棋”
  • 安培定律应用于 BH 曲线上的工作点
  • 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
  • 【CSS】什么是响应式设计?响应式设计的基本原理,怎么做
  • 后盾人JS--继承
  • 提升开发效率:IDE使用技巧与插件推荐
  • 开源模型应用落地-DeepSeek-R1-Distill-Qwen-7B与vllm实现推理加速的正确姿势(一)
  • 小书包:让阅读更美的二次开发之作
  • MySQL 插入数据指南
  • 防火墙安全策略实验
  • 【Redis】主从模式,哨兵,集群
  • 互联网行业常用12个数据分析指标和八大模型
  • 多模块协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 基于RK3588/RK3576+MCU STM32+AI的储能电站电池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使用LightGlue进行图像配准并提取图像重叠区域
  • DeepSeek-R1:开源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的革命性突破
  • 第二十二章 MySQL锁之全局锁
  • pytorch实现简单的情感分析算法
  • Win11关闭登录密码?
  • e2studio开发RA4M2(6)----GPIO外部中断(IRQ)配置
  • DeepSeek 阐述 2025年前端发展趋势
  • linux内核源代码中__init的作用?
  • 计算机从何而来?计算技术将向何处发展?
  • 浏览器的通信能力
  • 11. 9 构建生产级聊天对话记忆系统:从架构设计到性能优化的全链路指南
  • 25.02.04 《CLR via C#》 笔记14
  • 半导体器件与物理篇5 mosfet及相关器件
  • Hugging Face GGUF 模型可视化
  • PVE纵览-掌握 PVE USB 直通:让虚拟机与物理设备无缝连接
  • 关于系统重构实践的一些思考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