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Python中容器类型的数据(上)

若我们想将多个数据打包并且统一管理,应该怎么办?
Python内置的数据类型如序列(列表、元组等)、集合和字典等可以容纳多项数据,我们称它们为容器类型的数据。

序列

序列 (sequence) 是一种可迭代的、元素有序的容器类型的数据。  

序列包括列表 (list)、 字符串(str)、 元组 (tuple) 和字节序列(bytes) 等。

序列的索引操作

序列示例: Hello字符串。

序列中的元素都是有序的,每一个元素都带有序号,这个序号叫作索引。索引有正索引和负索引之分。在Python中,索引是一种用于访问序列(如列表、元组、字符串等)中元素的机制,以下是关于索引的详细介绍:
 
正索引:序列中的元素从左到右依次分配正索引,从0开始。例如,对于列表 my_list = [10, 20, 30, 40] , my_list[0] 表示第一个元素10, my_list[2] 则表示第三个元素30。
 
负索引:从右到左为元素分配负索引,从-1开始。在上述列表中, my_list[-1] 表示最后一个元素40, my_list[-3] 表示第二个元素20。
 
索引操作
访问元素:通过在序列名称后加上中括号并在其中指定索引值,可获取对应位置的元素。如对于字符串 my_str = "Hello" , my_str[1] 可获取字符'e'。
修改元素:对于可变序列,如列表,可通过索引来修改元素的值。如 my_list = [1, 2, 3] ,执行 my_list[1] = 4 后,列表变为 [1, 4, 3] 。
切片操作:使用索引可以对序列进行切片,获取子序列。格式为 sequence[start:stop:step] , start 是起始索引, stop 是结束索引(不包含该索引对应的元素), step 是步长。例如 my_list[1:3] 会返回索引1到2的元素 [2, 3] , my_list[::2] 则会每隔一个元素取一个,返回 [1, 3] 。
 
在使用索引时,要确保索引值在序列的有效范围内,否则会引发 IndexError 异常。

列表

列表 (list)是一种可变序列类型,我们可以追加、插入、删除和替换列表中的元素。
Python中的列表是一种非常常用且灵活的数据结构,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定义与创建
可以使用方括号 [ ] 直接创建列表,例如 my_list = [1, 2, 3, 'apple', 3.14] ,其中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也可以使用 list() 函数创建列表,如 my_list = list((1, 2, 3)) ,它接受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并转换为列表。
 
特点
有序性:列表中的元素按照定义的顺序排列,每个元素都有固定的位置,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和操作。
可变性:列表是可变的数据类型,支持对元素进行修改、删除和插入等操作。
 
常用操作
访问元素:通过索引访问,索引从0开始。如 my_list[2] 可获取第三个元素。
修改元素:可以直接通过索引对元素进行赋值修改,如 my_list[1] = 'banana' 。
添加元素:使用 append() 方法在列表末尾添加元素, my_list.append(4) ;使用 insert() 方法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my_list.insert(2, 'cherry') 。
删除元素:使用 del 语句删除指定索引的元素, del my_list[3] ;使用 remove() 方法根据元素值删除元素, my_list.remove('apple') 。
列表拼接:使用 + 运算符可以将两个列表拼接起来, list1 + list2 。
列表复制:使用 * 运算符可以复制列表, my_list * 3 表示将列表重复3次。
 
其他常用方法
count():统计列表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如 my_list.count('apple') 。
index():返回指定元素在列表中的索引, my_list.index(3) 。
sort():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my_list.sort() 。
reverse():反转列表中的元素顺序, my_list.reverse() 。

元组

在Python中,元组(tuple)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类型,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定义与创建
元组使用圆括号 () 来创建,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例如 my_tuple = (1, 2, 3) 也可以省略圆括号直接使用逗号分隔元素来创建,如 my_tuple = 1, 2, 3 。还可以使用 tuple() 函数将其他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元组,如 my_tuple = tuple([1, 2, 3]) 。 
特点
不可变性:元组一旦创建,其元素就不可修改、删除或添加,这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有序性:元组中的元素有固定的顺序,可以通过索引访问。
基本操作
访问元素:和列表一样,可使用索引访问元组中的元素,索引从0开始,如 my_tuple[1] 可获取第二个元素。
切片操作:可以对元组进行切片操作获取子元组,如 my_tuple[1:3] 会返回索引1到2的元素组成的子元组。
连接与重复:可以使用 + 运算符连接两个元组,使用 * 运算符重复元组,如 tuple1 + tuple2 , my_tuple * 3 。
常用方法
count():统计元组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如 my_tuple.count(2) 。
index():返回指定元素在元组中的索引, my_tuple.index(3) 。
元组在需要保证数据不被意外修改的场景中非常有用,比如作为函数的参数传递,确保参数在函数内部不会被修改。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字典的键,因为字典的键需要是不可变类型。

 

 

 

 

 

 

http://www.lryc.cn/news/530766.html

相关文章:

  • PySPARK带多组参数和标签的SparkSQL批量数据导出到S3的程序
  • 蓝桥杯备考:模拟算法之字符串展开
  • 使用LLaMA-Factory对AI进行认知的微调
  • @Nullable 注解
  • Arduino大师练成手册 -- 控制 AS608 指纹识别模块
  • Mask R-CNN与YOLOv8的区别
  • 在Ubuntu上使用Docker部署DeepSeek
  • MySQL的覆盖索引
  • 【Numpy核心编程攻略:Python数据处理、分析详解与科学计算】2.12 连续数组:为什么contiguous这么重要?
  • 在React中使用redux
  • lstm预测
  • 《 C++ 点滴漫谈: 二十五 》空指针,隐秘而危险的杀手:程序崩溃的真凶就在你眼前!
  • 【AI】探索自然语言处理(NLP):从基础到前沿技术及代码实践
  • 2025年Android开发趋势全景解读
  • C#面试常考随笔11:Dictionary<K, V>、Hashtable的内部实现原理是什么?效率如何?
  • Linux防火墙基础
  • Qt u盘自动升级软件
  • 【Conda 和 虚拟环境详细指南】
  • Python递归函数深度解析:从原理到实战
  • OpenGL学习笔记(五):Textures 纹理
  • 【TypeScript】基础:数据类型
  • Notepad++消除生成bak文件
  • Android NDK
  • 内部知识库助力组织智力激发与信息共享实现业绩增长
  • 通过F12收集的信息
  • 用Python替代OpenMV IDE显示openmv USB 图像
  • c语言:编译和链接(详解)
  • 数据结构【单链表操作大全详解】【c语言版】(只有输入输出为了方便用的c++)
  • leetcode27.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 [c语言日寄]越界访问:意外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