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入 TCP VJ-Style

接着 TCP 的文化内涵 继续扯一会儿。

自 30 instruction TCP receive 往前追溯,论文 Jacobson88 源自第一次拥塞崩溃,这篇著名文档在同时期的另一个缘起是另一篇考古文献 [Zhang86] Why TCP Timers Don’t Work Well,后面这篇文献提出了 TCP RTO 的缺陷,指出:

  • RTO 是兜底,不要依赖改进 RTO 来优化性能,本质上 RTT 是测不准的;
  • 过大过小的 RTO 要么造成连接近乎中断,要么加剧拥塞,当性能太差时,就近乎故障了;
  • 虽然 RTO 计算有固有缺陷,但还是需要 “更好的” RTO 计算方法,比如启发式。

VJ 创造了很多技巧,这些技巧携带了很多神秘的 magic number,现在看来这些技巧被认为理所当然到微不足道,早已没人过问理由(一句 “调一手好参数”),但在 1988 年却是精彩且轰动的,它决定了后续至今的 TCP 演化风格。在 VJ 看来,这些 magic number 都是有理由的,这些理由多数来自 VJ-Style,概括讲,VJ-Style 即对指令的节约。

看 VJ 如何改进 RTO 计算。VJ 简单将 rtt 的移动指数平均换了一种写法(以下按照原始论文的写法):

a = ( 1 − g ) ⋅ a + g ⋅ m a=(1-g)\cdot a+g\cdot m a=(1g)a+gm => a = a + g ⋅ ( m − a ) a=a+g\cdot (m-a) a=a+g(ma)

后面的形式直接就有了 “物理意义”,(m - a) 即误差,这个迭代过程展示的是一个校准过程,rtt 不断收敛到正确的值。

由此 (m - a) 作为一个 “误差” 整体直接参与描述 “方差”。VJ-Style 体现在他没有使用真正的方差 Σ ∣ m − a ∣ 2 \Sigma|m-a|^2 Σ∣ma2,理由是它包含乘法,乘方运算,存在整数溢出的风险, “不太容易计算” 一直是 VJ 的动力,VJ-Style 偏爱简单的整数加减和移位运算。

VJ 采用 m d e v 2 = ( Σ ∣ m − a ∣ ) 2 ≥ Σ ∣ m − a ∣ 2 = s d e v 2 mdev^2=(\Sigma|m-a|)^2\ge\Sigma|m-a|^2=sdev^2 mdev2=(Σ∣ma)2Σ∣ma2=sdev2 作为替换,他证明了 mdev 和 sdev 之间存在简单关系,从而确认 mdev 作为 “误差” 的直接表示,恰好是 sdev 一个很好的近似。

接下来表示 mdev 均值的方法与表示 rtt 的方法相同,然后用这个 “误差” 来修正 rtt 本身:

E r r = m − a Err=m-a Err=ma

a = a + g ⋅ E r r a=a+g\cdot Err a=a+gErr

v = v + g ⋅ ( ∣ E r r ∣ − v ) v=v+g\cdot (|Err|-v) v=v+g(Errv)

很精彩!对 srtt 移动指数平均的简单变形直接导出了这个闭环。精彩还在继续。

为了 “快速计算”,消除 <1 的 g 的方式是缩放,用 g = 1 2 n g=\dfrac{1}{2^n} g=2n1 进行缩放可以利用简单的移位运算:

2 n ⋅ a = 2 n ⋅ a + E r r 2^n\cdot a=2^n\cdot a+Err 2na=2na+Err

2 n ⋅ v = 2 n ⋅ v + ( ∣ E r r ∣ − v ) 2^n \cdot v=2^n \cdot v+(|Err|-v) 2nv=2nv+(Errv)

剩下的事只是选择 n,而 n = 3 时,效果最接近 RFC793 的建议,由此,VJ 完成了对 rtt 计算的一次优化,下面的代码直到现在还在被各种 TCP 实现几乎照抄:

/* 更新平均估计 */
m -= (sa >> 3);
sa += m;
/* 更新偏差估计 */
if (m < 0)m = -m;
m -= (sv >> 3);
sv += m;

Linux 内核的 tcp_rtt_estimator 也在采用。

剩下的计算 RTO 自然水到渠成,它由 rtt 加上 “误差” 的一定增益组成:

R T O = a + 4 ⋅ v RTO=a+4\cdot v RTO=a+4v

这里的 4 来自现实数据统计律,因为它不太小,足够大。仍然是为了便于计算,v 的 g 采用了 1/4:

2 3 ⋅ a = 2 3 ⋅ a + E r r 2^3\cdot a=2^3\cdot a+Err 23a=23a+Err

2 2 ⋅ v = 2 2 ⋅ v + ( ∣ E r r ∣ − v ) 2^2 \cdot v=2^2 \cdot v+(|Err|-v) 22v=22v+(Errv)

m -= (sa >> 3);
sa += m;
if (m < 0)m = -m;
m -= (sv >> 2);
sv += m;
rto = (sa >> 3) + sv;

这完美解决了 Lixia Zhang 在 Zhang86 提出的问题,至今工作良好。

RTO 的魔数 4 还来自 VJ 慢启动的理论分析。如果在慢启动轮次结束时计算的重传超时小于等于下一轮的实际 rtt,就会发生虚假重传。最坏情况下,假设所有延迟都由窗口大小的数据排队引发,延迟将每轮翻倍(因为窗口大小翻倍),因此 R i + 1 = 2 ⋅ R i R_{i+1}=2\cdot R_i Ri+1=2Ri,而 V i = R i − R i − 1 = R i 2 V_i=R_i-R_{i-1}=\dfrac{R_i}{2} Vi=RiRi1=2Ri,所以 R T O i = R i + R i + 4 V i = 3 R i > 2 R i > R i + 1 RTO_i=R_i+R_i+4V_i=3R_i>2R_i>R_{i+1} RTOi=Ri+Ri+4Vi=3Ri>2Ri>Ri+1,因此虚假重传将不会发生,好精彩!

AIMD 的 Additive Increase 过程每个 ACK 导致 w 增加 1 / w,这导致了除法运算,不仅如此,VJ 建议不要发送 MTU 分数倍的数据包,因为这会降低载荷率,二力合一,VJ-Style 的 AIMD 采用计数方式简单避免了除法运算:

snd_cwnd_cnt ++;
if (snd_cwnd_cnt > cwnd)cwnd ++;

先写到这,其余的参考 RFC1072 后面再说。

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

http://www.lryc.cn/news/502529.html

相关文章:

  • go高性能单机缓存项目
  • 数据结构绪论
  • 前端开发常用四大框架学习难度咋样?
  • OWASP 十大安全漏洞的原理
  • 论文 | ChunkRAG: Novel LLM-Chunk Filtering Method for RAG Systems
  • ORACLE SQL思路: 多行数据有相同字段就合并成一条数据 分页展示
  • SpringBoot 手动实现动态切换数据源 DynamicSource (中)
  • y3编辑器教学5:触发器2 案例演示
  • 数值分析——插值法(二)
  • 杨振宁大学物理视频中黄色的字,c#写程序去掉
  • uni-app 设置缓存过期时间【跨端开发系列】
  • 微信小程序base64图片与临时路径互相转换
  • 蓝桥杯刷题——day2
  • 5.删除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
  • 自己总结:selenium高阶知识
  • 前端怎么预览pdf
  • activemq 的安装部署
  • 【H3CNE邓方鸣】配置链路聚合+2024.12.11
  • C语言 学习 日志 递归函数 2024/12/12
  • 【Ubuntu】使用ip link工具创建虚拟局域网并配置?
  • flink sink kafka的事务提交现象猜想
  • 网络原理03
  • 每天40分玩转Django:简介和环境搭建
  • 【蓝桥杯最新板】蓝桥杯嵌入式液晶上实现电子时钟
  • 【机器学习】基础知识:拟合度(Goodness of Fit)
  • 使用Jackson库在Java应用程序中将Map对象转换为JSON数组字符串,以及反向操作
  • 深入解析强化学习中的 Generalized Advantage Estimation (GAE)
  • 离开wordpress
  • Python的3D可视化库【vedo】1-4 (visual模块) 体素可视化、光照控制、Actor2D对象
  • 使用html和JavaScript实现一个简易的物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