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等差数列末项计算题解析及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博客主页: [小ᶻ☡꙳ᵃⁱᵍᶜ꙳]
本文专栏: C++

文章目录

  • 💯前言
  • 💯题目描述与输入输出要求
  • 💯数学分析与公式推导
    • 公差的计算
    • 通项公式推导
  • 💯示例解析
    • 解题步骤
  • 💯程序实现与解析
    • 初版代码
      • 代码解析
      • 优点与不足
    • 改进实现:显式处理特殊情况
      • 改进点分析
      • 优点与不足
  • 💯代码优化与封装
    • 封装代码
      • 优化点说明
  • 💯实用提示与总结
  •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言

  • 等差数列是数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类数列,其核心特征是任意相邻两项的差值保持不变。这一特性使得等差数列代数数论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广泛应用于数据建模工程预测以及数值分析等实际场景。
    本题的目标是,在给定等差数列的前两项 a 1 , a 2 a_1, a_2 a1,a2 的基础上,计算该数列的第 n n n 项。这一问题旨在测试解题者对等差数列公式的掌握、算法设计能力以及程序实现的准确性。
    C++ 参考手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描述与输入输出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描述
本题要求计算等差数列的第 n n n 项值。等差数列的定义如下:

  • 任意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为一个常量,称为公差 d d d
  • 数列的通项公式表达为:
    a n = a 1 + ( n − 1 ) ⋅ d a_n = a_1 + (n - 1) \cdot d an=a1+(n1)d
    其中:
    • a n a_n an 表示数列的第 n n n 项。
    • a 1 a_1 a1 表示数列的第一项。
    • d d d 表示数列的公差。

输入格式
输入为一行,包含三个整数 a 1 , a 2 , n a_1, a_2, n a1,a2,n,满足以下条件:

  • − 100 ≤ a 1 , a 2 ≤ 100 -100 \leq a_1, a_2 \leq 100 100a1,a2100
  • 0 < n ≤ 1000 0 < n \leq 1000 0<n1000

输出格式
程序输出一个整数,即数列的第 n n n 项的值。

输入输出示例
示例 1
输入:

1 4 100

输出:

298

💯数学分析与公式推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差的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差 d d d 是等差数列的核心特性,由定义可得:
d = a 2 − a 1 d = a_2 - a_1 d=a2a1
一旦确定了公差,便可以通过递推或通项公式计算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通项公式推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公差公式代入通项公式,我们得到:
a n = a 1 + ( n − 1 ) ⋅ ( a 2 − a 1 ) a_n = a_1 + (n - 1) \cdot (a_2 - a_1) an=a1+(n1)(a2a1)
或者,从第二项 a 2 a_2 a2 出发,公式可以等价写为:
a n = a 2 + ( n − 2 ) ⋅ ( a 2 − a 1 ) a_n = a_2 + (n - 2) \cdot (a_2 - a_1) an=a2+(n2)(a2a1)
这一形式为代码实现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


💯示例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示例

1 4 100

解题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计算公差 d d d
    d = a 2 − a 1 = 4 − 1 = 3 d = a_2 - a_1 = 4 - 1 = 3 d=a2a1=41=3

  2. 计算第 100 项 a 100 a_{100} a100
    a 100 = a 1 + ( 100 − 1 ) ⋅ d = 1 + 99 ⋅ 3 = 1 + 297 = 298 a_{100} = a_1 + (100 - 1) \cdot d = 1 + 99 \cdot 3 = 1 + 297 = 298 a100=a1+(1001)d=1+993=1+297=298

  3. 验证结果:

    • 通过代入公式验证,计算结果符合逻辑且准确。

输出结果

298

💯程序实现与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初版代码

以下代码直接采用公式实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a1, a2, n;cin >> a1 >> a2 >> n;cout << (a2 - a1) * (n - 2) + a2 << endl;return 0;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输入部分:

    • 从标准输入读取 a 1 , a 2 , n a_1, a_2, n a1,a2,n
  2. 计算部分:

    • 直接使用公式 ( a 2 − a 1 ) ⋅ ( n − 2 ) + a 2 (a_2 - a_1) \cdot (n - 2) + a_2 (a2a1)(n2)+a2。该公式等价于:
      a n = a 2 + ( n − 2 ) ⋅ ( a 2 − a 1 ) a_n = a_2 + (n - 2) \cdot (a_2 - a_1) an=a2+(n2)(a2a1)
  3. 输出部分:

    • 输出计算结果。

优点与不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优点:
    • 简洁直接,适合处理一般情况。
  • 不足:
    • 未显式处理特殊情况(如 n = = 1 n == 1 n==1 n = = 2 n == 2 n==2),可能导致逻辑混乱。
    • 对初学者而言,公式的隐式逻辑不够直观。

改进实现:显式处理特殊情况

以下代码改进了特殊情况的处理: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a1, a2, n;cin >> a1 >> a2 >> n;if (n == 1)cout << a1 << endl;else if (n == 2)cout << a2 << endl;elsecout << a2 + (n - 2) * (a2 - a1) << endl;return 0;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改进点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特殊情况处理:

    • n = = 1 n == 1 n==1 时输出 a 1 a_1 a1
    • n = = 2 n == 2 n==2 时输出 a 2 a_2 a2
  2. 一般情况处理:

    • 使用通项公式计算第 n n n 项。

优点与不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优点:
    • 逻辑更加清晰,适合扩展和调试。
  • 不足:
    • 存在一定的重复代码。

💯代码优化与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进一步提升代码的复用性与可维护性,我们可以将核心逻辑封装为函数:


封装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计算等差数列的第 n 项
int calculateTerm(int a1, int a2, int n) {if (n == 1)return a1;else if (n == 2)return a2;elsereturn a2 + (n - 2) * (a2 - a1);
}int main() {int a1, a2, n;cin >> a1 >> a2 >> n;cout << calculateTerm(a1, a2, n) << endl;return 0;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化点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逻辑模块化:

    • 核心逻辑被独立为 calculateTerm 函数,使主程序简洁明了。
  2. 增强可读性:

    • 函数命名直观,便于理解其功能。
  3. 便于扩展:

    • 若需增加输入验证或边界处理,可直接在函数中实现。

💯实用提示与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示 1:边界条件的重要性

  • 在实现时,应显式处理边界情况(如 n = = 1 n == 1 n==1 n = = 2 n == 2 n==2)。
  • 对异常输入(如 n ≤ 0 n \leq 0 n0)进行适当的错误提示。

提示 2:公式的灵活应用

  • 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从 a 1 a_1 a1 a 2 a_2 a2 出发的通项公式,可以优化计算。

提示 3:逐步验证结果

  • 对公式的每一步代入进行验证,确保逻辑严谨。

提示 4:代码调试策略

  • 利用断点调试工具,逐步检查变量值与计算结果。

💯小结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优化,我们明确了以下要点:
  1. 公式掌握是解题核心: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变形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
  2. 特殊情况处理提升代码健壮性:
    • 显式处理边界条件可以避免潜在逻辑错误。
  3. 封装与模块化设计增强代码质量:
    • 将逻辑独立为函数,提升了代码的可读性、复用性与维护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lryc.cn/news/501140.html

相关文章:

  • vue中父组件接收子组件的多个参数的方法:$emit或事件总线
  • 2024.12.10——攻防世界Web_php_include
  • 【机器学习算法】——数据可视化
  • 如何在 Android 项目中实现跨库传值
  • JavaCV之FFmpegFrameFilter视频转灰度
  • Redis:基于PubSub(发布/订阅)、Stream流实现消息队列
  • C#飞行棋(新手简洁版)
  • 【OpenCV】图像转换
  • 力扣 重排链表-143
  • 【Kubernetes理论篇】容器集群管理系统Kubernetes(K8S)
  • Kubernetes 常用操作大全:全面掌握 K8s 基础与进阶命令
  • 爬虫基础之Web网页基础
  • k8s, deployment
  • 使用ensp搭建OSPF+BGP和静态路由,底层PC使用dhcp,实现PC互通
  • TÜLU 3: Pushing Frontiers in Open Language Model Post-Training
  • 深入解读 MySQL EXPLAIN 与索引优化实践
  • Flume——进阶(agent特性+三种结构:串联,多路复用,聚合)
  • ragflow连ollama时出现的Bug
  • 基于centos7.7编译Redis6.0
  • uni-app项目无法在Android Studio模拟器上运行
  • 第一部分:Linux系统(基础及命令)
  • No module named ‘_ssl‘ No module named ‘_ctypes‘
  • 【QT】编写第一个 QT 程序 对象树 Qt 编程事项 内存泄露问题
  • VTK编程指南<六>:VTK可视化管线与渲染详解
  • 基于STM32的智能计步器
  • VB.NET 从入门到精通:开启编程进阶之路
  • 射频电路屏蔽简略
  • 基础算法——搜索与图论
  • redis优化编码之字符串
  • Python特定版本的安装/卸载/环境配置,Spyder安装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