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恢复计划 (DRP)
灾难恢复计划 (DRP)
目录
灾难恢复计划 (DRP) 1
1. 简介 2
2. 目的 2
3. 范围 3
4. 风险评估 3
5. 容灾方案 3
6. 关键系统恢复优先级 4
7. 恢复流程 4
8. 测试与维护 5
9. 联系信息 5
10. 批准与分发 5
11. 附录 5
1. 简介
灾难恢复计划 (DRP) 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用于确保在发生灾难时组织的关键业务功能和 IT 系统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运营能力。计划包含容灾(Disaster Tolerance)方案,以减少灾难对组织业务连续性的影响。
2. 目的
本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
1. 确保灾难发生时最小化业务中断。
2. 保护关键数据和系统。
3. 提供容灾方案以实现高可用性。
4. 制定清晰的灾后恢复流程。
5. 确保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安全。
3. 范围
本 DRP 适用于以下范围:
• 关键业务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 (CRM)、数据库。
• 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网络、云资源。
• 容灾解决方案:异地容灾中心、备份存储、云服务。
• 全体员工:包括灾难响应团队和支持人员。
4. 风险评估
潜在风险:
1. 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
2. 网络安全威胁:勒索软件攻击、数据泄露。
3. 技术问题:服务器崩溃、网络中断。
4. 电力或基础设施中断。
5. 人为操作错误。
风险影响评估:
风险类型 影响等级 恢复优先级
数据丢失 高 高
系统瘫痪 高 高
业务中断 中 中
客户数据泄露 高 高
5. 容灾方案
1. 异地容灾中心:
o 建立与主数据中心隔离的异地数据中心。
o 异地数据中心具备数据同步、负载均衡和自动切换能力。
o 选择具备高安全性和抗灾能力的地点。
2. 云端容灾:
o 利用云服务(如 AWS、Azure)进行容灾数据备份。
o 实现动态扩展和跨区域复制。
o 通过云灾难恢复 (DRaaS) 实现快速恢复。
3. 数据备份:
o 实现 3-2-1 备份策略:
至少三份数据副本。
两种存储介质(如本地存储和云存储)。
一份异地备份。
o 周期性验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4. 高可用性架构:
o 部署冗余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o 使用负载均衡器分配网络流量。
o 利用自动化工具检测和恢复故障。
5. 实时监控与报警:
o 实时监控关键系统状态。
o 配置自动报警机制,第一时间通知技术团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关键系统恢复优先级
系统/流程 最大允许停机时间 (RTO) 数据丢失容忍时间 (RPO) 容灾方式
ERP 系统 4 小时 1 小时 云端灾备 + 异地容灾
客户数据库 2 小时 30 分钟 异地实时同步
文件服务器 8 小时 2 小时 定时备份
邮件系统 24 小时 6 小时 云灾备
7. 恢复流程
1. 灾难检测与响应:
o 灾难发生后,启动灾难响应程序。
o 通知关键利益相关方和技术团队。
2. 数据中心切换:
o 如果主数据中心受损,启用异地容灾中心。
o 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3. 系统恢复:
o 按优先级恢复关键系统。
o 验证系统功能并逐步恢复业务流程。
4. 全面验证:
o 确保所有系统和服务恢复正常。
o 通知用户和客户服务已恢复。
8. 测试与维护
1. 定期测试:
o 每季度进行灾难恢复演练。
o 测试容灾中心的自动切换功能。
2. 计划更新:
o 根据技术更新和组织变更调整 DRP。
3. 员工培训:
o 培训员工熟悉其在灾难恢复中的角色。
9. 联系信息
职位 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灾难恢复协调员 [姓名] [电话] [邮箱]
IT 团队负责人 [姓名] [电话] [邮箱]
容灾中心负责人 [姓名] [电话] [邮箱]
10. 批准与分发
• 批准人: [姓名、职务、日期]
• 分发对象: 灾难恢复团队、部门负责人。
• 存储位置: 数字存储于云平台,纸质存储于安全位置。
11. 附录
1. 容灾中心布局图。
2. 网络架构与流量切换说明。
3. 恢复流程的详细操作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