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 -计数排序
文章目录
- 1.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
- 1.1 简介
- 1.2 计数排序的步骤
- 1.3 计数排序C语言实现
- 注释说明:
- 1.4 时间复杂度
- 1.5 空间复杂度
1.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
1.1 简介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整数排序。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数来确定每个元素在排序后数组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排序。计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k),其中 n 是待排序数组的元素个数,k 是待排序元素的取值范围。
1.2 计数排序的步骤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整数排序。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数来确定每个元素在排序后数组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排序。计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k),其中 n 是待排序数组的元素个数,k 是待排序元素的取值范围。
- 找出待排序数组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确定元素的取值范围。
- 创建一个计数数组,其大小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加一(因为包含边界值)。
- 遍历待排序数组,统计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并将结果存储在计数数组中。
- 计算前缀和,以确定每个元素在排序后数组中的位置。
- 创建输出数组,根据计数数组中的信息将元素放入正确的位置。
1.3 计数排序C语言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计数排序函数
void CountSort(int* a, int n) {// 初始化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int max = a[0], min = a[0];// 遍历数组,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for (int i = 1; i < n; i++) { // 注意这里从1开始,因为第一个元素已经用于初始化if (a[i] > max)max = a[i]; // 更新最大值if (a[i] < min)min = a[i]; // 更新最小值}// 计算计数数组的大小,并动态分配内存int range = max - min + 1;int* count = (int*)malloc(range * sizeof(int));if (count == NULL) {// 内存分配失败处理(这里简单处理为退出程序,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错误处理)fprintf(stderr, "Memory allocation failed\n");exit(EXIT_FAILURE);}// 初始化计数数组为0for (int i = 0; i < range; i++) {count[i] = 0;}// 统计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for (int i = 0; i < n; i++) {count[a[i] - min]++; // 使用元素值减去最小值作为计数数组的下标}// 重建排序后的数组int* output = (int*)malloc(n * sizeof(int));if (output == NULL) {// 内存分配失败处理free(count); // 释放已经分配的内存fprintf(stderr, "Memory allocation failed\n");exit(EXIT_FAILURE);}int index = 0; // 用于填充输出数组的索引for (int i = 0; i < range; i++) {// 对于每个在计数数组中出现的元素,将其填充到输出数组中while (count[i] > 0) {output[index] = i + min;index++;count[i]--;}}// 将排序后的数组复制回原数组for (int i = 0; i < n; i++) {a[i] = output[i];}// 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free(count);free(output);
}// 主函数,用于测试计数排序
int main() {int arr[] = {4, 2, 2, 8, 3, 3, 1};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 调用计数排序函数CountSort(arr, n);// 打印排序后的数组for (int i = 0; i < n; i++) {printf("%d ", arr[i]);}printf("\n");return 0;
}
注释说明:
-
初始化最大值和最小值:
- 将数组的第一个元素赋值给最大值
max
和最小值min
。
- 将数组的第一个元素赋值给最大值
-
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
- 遍历数组(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因为第一个元素已经用于初始化),更新最大值和最小值。
-
动态分配计数数组:
- 根据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计数数组的大小(范围),并动态分配内存。
- 检查内存分配是否成功,如果失败则处理错误(这里简单处理为退出程序)。
- 初始化计数数组为0。
-
统计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
- 遍历输入数组,使用元素值减去最小值作为计数数组的下标,统计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
-
重建排序后的数组:
- 动态分配一个大小为
n
的输出数组。 - 使用两个循环:外循环遍历计数数组,内循环(
while
循环)根据计数数组的值将元素填充到输出数组中。 - 注意,这里我们没有显式地计算前缀和,而是直接在填充输出数组时减少了计数数组的值。
- 动态分配一个大小为
-
将排序后的数组复制回原数组:
- 遍历输出数组,将排序后的元素复制回原数组。
-
释放内存:
- 释放计数数组和输出数组所占用的内存。
-
主函数:
- 初始化一个待排序的数组。
- 调用计数排序函数。
- 打印排序后的数组。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如下:
1.4 时间复杂度
-
查找最大值和最小值:
- 需要遍历整个数组一次,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
初始化计数数组并统计元素出现次数:
- 初始化计数数组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k ) O(k) O(k),其中 k k k 是计数数组的大小(即输入数组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加一)。
- 遍历输入数组并统计元素出现次数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
重建排序后的数组:
- 遍历计数数组并根据其值填充输出数组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k ) O(n + k) O(n+k),但在最坏情况下(即所有元素都相同或非常接近时),这仍然可以看作是 O ( n ) O(n) O(n),因为 k k k 是由输入数据决定的,并且通常远小于 n n n 的数量级时,我们可以忽略 k k k 对时间复杂度的影响(但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 k k k 和 n n n 相近,则不能忽略)。
综上所述,计数排序的总时间复杂度在 O ( n + k ) O(n + k) O(n+k),其中 n n n 是输入数组的大小, k k k 是输入数据的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加一)。在输入数据范围较小的情况下,计数排序是非常高效的。
1.5 空间复杂度
- 计数数组:需要额外一个大小为 k k k 的数组来存储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
- 输出数组(如果单独分配):在重建排序后的数组时,如果分配了一个单独的输出数组,则需要额外的 n n n 个空间。但如前所述,这可以通过直接在原数组上重建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