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pytorch实现深度神经网络DNN与卷积神经网络CNN

DNN概述

深度神经网络DNN来自人脑神经元工作的原理,通过在计算机中逻辑抽象出多个节点,接收处理并向后传递信息,实现计算机的自我学习,类比结构见下图:
DNN网络结构与神经元
该方法通过预测输出与实际值的差异不断调整节点参数,从而一步步调整整体预测效果,节点预测输出的过程称为前向传播,根据差异调整参数的过程称为反向传播,而又因为节点计算公式y=wx+b为线性的,如果每个节点都向后传递该值,那最终的输出也可以表示为wx+b,故要体现每个节点的特殊性,需要引入非线性处理,即激活函数,根据在该过程中对学习率步长的设置调整、更新参数依靠样本的选择等区别,产生了多种不同的优化算法

一般的机器学习流程如下图:
机器学习流程图

DNN网络训练

首先导入一般需要的包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所有参数和模型的文档都可以在官网查看,查找前记得在选项中选择自己使用pytorch的版本:
选择pytorch版本

数据集导入

大致流程为:
1,使用pandas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2,将带标签的数据退化为数组,并转换类型
3,将数组转换为张量
4,数据搬到显卡上进行加速

代码分别如下:

df=pd.read_csv("文件路径")
arr=df.values.astype(np.float32)
ts=torch.tensor(arr)
ts=ts.to('cuda')

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

首先根据比例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大小,为了避免数据前后关联,最好打乱样本的顺序,然后分别按行读取样本到数据集集合中,代码如下:

tran_size=int(len(ts)*0.8) # 训练集大小,0.8为比例系数
test_size=len(ts)-tran_size # 测试集大小
ts=ts[torch.randperm(ts.size(0)),:] # 打乱数据
train_data=ts[:tran_size] # 训练集数据
test_data=ts[tran_size:] # 测试集数据

搭建网络

根据输入和输出特征搭建网络,需注意相邻网络的输入输出需对应,网络需继承nn.Module模块,继承后重写网络模型到初始化函数中,定义向前传播forward调用网络并返回预测,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DNN(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DNN, self).__init__() # 初始化父类self.network = nn.Sequential(nn.Linear(28*28, 512), # 第一层线性层nn.ReLU(), # 第一层激活函数nn.Linear(512, 1024), # 第二层线性层nn.Sigmoid(), # 第二层激活函数)def forward(self, x):x = self.network(x) # 第三层无激活函数return xDNN=DNN() # 创建网络对象实例

优化器算法

首先定义损失函数loss_fn,具体的选项见官方文档,然后设置学习速率learning_rateoptimizer优化器,通过torch.optim设置优化算法,示例代码如下:

loss_fn=nn.MSELoss()
learning_rate=0.001
optimizer=torch.optim.Adam(DNN.parameters(), lr=learning_rate)

训练网络

网络的训练往往要经过多次循环,所以通常先设置一个epochs循环次数,为了将学习成果可视化,一般也设置一个列表用于存储损失函数的变化过程,然后对数据的输入输出特征进行划分,将数据除最后一列的值作为输入,最后一列的值升级为二维作为输出,代码如下:

epochs=100
loss_list=[]x=train_data[: , : -1] # 取出所有行,除最后一列的所有列
y=train_data[: , -1].reshape((-1,1))   # 取出所有行,最后一列,升级为二维

最后在循环中计算前向传播预测值,使用损失函数计算损失,反向传播计算梯度,优化模型参数,最后清空梯度,示例代码如下: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y_pred=DNN(x)loss=loss_fn(y_pred, y)loss.backward()         # 反向传播optimizer.step()        # 更新参数optimizer.zero_grad()   # 清空梯度缓存print(f"Epoch: {epoch}, Loss:{loss}")   # 打印当前epoch和损失值loss_list.append(loss.item())           # 将损失值添加到列表中

测试方法为:首先声明关闭梯度计算功能,将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统计正确信息,示例代码如下:

with torch.no_grad(): # 关闭自动求导功能test_x=test_data[: , : -1]test_y=test_data[: , -1].reshape((-1,1))pred_y=DNN(test_x)

制作数据集DataSet

前面我们使用的是批量梯度下降,每次参数更新使用所有样本,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我们在实践中多使用小批量梯度下降,这要求我们分批加载数据,加上我们为了复用代码和更好地管理数据,数据集应该也使用框架管理起来,该功能可以借助DataSet实现。

我们的数据集必须继承DataSet类,同时要重写__init__加载数据集、__getitem__获取数据索引和__len__获取数总量方法,示例代码如下: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set, DataLoaderclass Data(Dataset):def __init__(self,filename):	# 根据文件路径加载数据集super(Data, self).__init__()df = pd.read_csv(filename)arr = df.values.astype(np.float32)ts = torch.tensor(arr)ts = ts.to('cuda')tran_size=int(len(ts)*0.8)ts=ts[torch.randperm(ts.size(0)),:]self.x=ts[:tran_size,:-1]self.y=ts[:tran_size,-1].reshape((-1,1))self.xlength=len(self.x)self.ylength=len(self.y)def __getitem__(self, index):return self.x[index], self.y[index]def __len__(self):return self.xlength,self.ylength

加载数据集时使用Data=Data("路径")创建数据集对象,train_size,test_size= len(dataset)读取文件长度,使用train_loader=DataLoader(dataset,batch_size=100,shuffle=True)test_loader=DataLoader(dataset,batch_size=100,shuffle=False)分别读取训练集和测试集,shuffle表示是否洗牌,训练集可用,测试集无需洗牌。

使用该方法加载数据集,训练测试时直接可用for (x,y) in train_loader循环,因为其中已经包含了两个元素,代码更简洁。

CNN卷积神经网络

该网络顺应机器学习的图像处理潮流而生,传统神经网络需要将图像展为一列,该方式会忽略图像原本二维排布时的关系,更不必说如今的彩色图像可能有多个通道,传统方法更无法处理,基于保留临近位置像素点关系的想法,产生了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核

该方法本质上是神经网络的变形,只是其表现形式有所区别,原本的权重w变成了卷积核,图像像素与卷积核逐位相乘求和,再进行偏置计算,原本的激活函数此时变成了池化层pool,直观展示如下:
卷积神经网络
构建网络时使用nn.Conv2d(输入通道数,输出通道,卷积核大小,填充,步长)来添加卷积层,由于卷积核的数值也是训练的一部分,故无需手动设置,由随机初始化完成,使用示例如下:

model = nn.Sequential(nn.Conv2d(1,20,5),nn.ReLU(),nn.Conv2d(20,64,5),nn.ReLU())

其他卷积层见官方文档。

池化层

该层功能与激活函数类似,用于获取特征,比如选出最大值,求平均等操作,如nn.MaxPool1d(),详见官方文档,可惜是英文的,而且信息量太大,每个函数都值得学一会。

输出尺寸计算

此外为了使图像与卷积核大小相符,增加了填充padding,和卷积核的移动步长stride,现在整合所有参数,输入图像尺寸(H,W),卷积核大小(FH,FW),填充p,步幅s,输出图像大小(OH,OW)的计算方法如下:
行计算
列计算方法

滤波器

彩色图像等多通道时使用相应通道数的卷积核即可,但此时卷积核又有了新的名字——滤波器Filter,即输入数据与滤波器通道设置为相同的值时,输出仍为一维,输出时再使用滤波器,即可实现升维。

经典网络

LeNet-5
AlexNet
GoogLeNet
ResNet

答疑—清空梯度

上次模型构建我们讨论了反向传播的具体作用,这次我又对清空梯度这步有了疑问,每个epoch梯度清空,那是否i多次实验彼此独立,又如何收敛呢?经过查询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重申,清空的是梯度,而非模型参数,pytorch默认使用的是梯度累加的方法,即多次训练的梯度累加计算,并允许手动清零,该方式允许硬件条件不允许的项目使用小的batch_size,多次循环累加梯度可以实现较好的效果,而我们手动清零后可以避免多个数据集对模型参数优化的影响,实现全新的二次训练。

总结

本次算是初学pytorch的第二次实践,对于一些方法和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清空梯度避免干扰,小批量时可不清空;
继承方法建立模型和数据集;
卷积核用于保存图像空间上的相邻关系,池化层选特征;
多通道用滤波器降维,学习后再升维。

至此觉得可以算是入门了,但仍然路漫漫,学习网络模型结构的搭建,各种优化算法和损失函数,池化操作,步长卷积核大小的设置,这些的工作才是大头,此外将深度学习与什么相结合,这更是关键。

http://www.lryc.cn/news/481675.html

相关文章:

  • 芯片测试-LDO测试
  • 期权懂|期权新手看过来:看跌期权该如何交易?
  • 《深入浅出HTTPS​​​​​​​​》读书笔记(8):密码学Hash算法的分类
  • 大语言模型安全,到底是什么的安全
  • 论文2—《基于柔顺控制的智能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文献阅读分析报告
  • 试编写算法将单链表就地逆置(默认是带头节 点,如果是不带头节点地逆置呢?)
  • FPGA学习笔记#3 Vitis HLS编程规范、数据类型、基本运算
  • 爬虫 - 二手交易电商平台数据采集 (一)
  • “成交量分布指标“,通过筹码精准锁定价格方向+简单找市场支撑压力位 MT4免费公式!
  • 简记Vue3(四)—— 路由
  • Python批量合并多个PDF
  • Linux:vim命令总结及环境配置
  • 贪心算法day05(k次取反后最大数组和 田径赛马)
  • 默认 iOS 设置使已锁定的 iPhone 容易受到攻击
  •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竞赛平台2024年11月月赛丙组
  • Python批量设置图片背景为透明
  • Vue CLI 脚手架
  • Linux【基础篇】
  • 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地使用 SimpleDateFormat的常见方法
  • easyexcel实现自定义的策略类, 最后追加错误提示列, 自适应列宽,自动合并重复单元格, 美化表头
  • ANDROIDWORLD: A Dynamic Benchmarking Environment for Autonomous Agents论文学习
  • Docker 常用命令详解(详细版)
  • 【网络安全 | 甲方安全建设】分布式系统、Redis分布式锁及Redisson看门狗机制
  • 「QT」几何数据类 之 QLineF 浮点型直线类
  • Treeland 技术揭秘,如何使得 DDE 纵享丝滑?
  • 快速了解SpringBoot 统一功能处理
  • C++区分数组的引用和引用的数组
  • 【harbor】离线安装2.9.0-arm64架构服务制作和升级部署
  • ESLint 使用教程(五):ESLint 和 Prettier 的结合使用与冲突解决
  • uniApp之uni-file-picker使用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