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网络协议】TCP协议常用机制——延迟应答、捎带应答、面向字节流、异常处理,保姆级详解,建议收藏

💐个人主页:初晴~

📚相关专栏:计算机网络那些事


        前几篇文章,博主带大家梳理了一下TCP协议的几个核心机制,比如保证可靠性的 确认应答、超时重传 机制,和提高传输效率的 滑动窗口及其相关优化机制。除此之外,TCP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核心机制,就让博主在本篇文章带着大家学习一下吧

一、延迟应答

TCP协议中的延时应答(Delayed Acknowledgment)机制是一种优化技术,旨在减少网络中的确认(ACK)消息数量,从而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和减少网络拥塞

试想一下,如果接收端在收到数据时就立马返回ACK应答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这时返回的窗口可能会比较小

  • 假设接收端缓冲区1M,⼀次收到了500K的数据,如果⽴刻应答,返回的窗⼝就是500K
  • 但实际上可能处理端处理的速度很快,10ms之内就把500K数据从缓冲区消费掉了
  •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处理还远没有达到⾃⼰的极限,即使窗⼝再放⼤⼀些, 也能处理过来
  • 如果接收端稍微等⼀会再应答,⽐如等待200ms再应答,那么这个时候返回的窗⼝⼤⼩就是1M

主要原理是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时候,应用程序也在源源不断地消费接受缓冲区内的数据。

在收到数据时,先等一小会儿,缓冲区内的数据可能就会被消费而少掉很多,此时再返回给发送端 ACK时,返回的窗口大小就大概率会比立即返回更大。

窗口越大,网络吞吐量就越大传输效率也越高。因此延迟应答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

但难道能一直延迟下去吗?延迟的时间过久也是会导致接受缓冲区爆满,引发丢包等一系列问题的。因此TCP会对延迟时间做出一些限制

  • 数量限制:每隔N个包就应答⼀次
  • 时间限制:超过最⼤延迟时间就应答⼀次
具体的数量和超时时间,依操作系统不同也有差异。⼀般N取2,超时时间取200ms

这样就能很好地控制应答报文的返回密度,在不影响传输可靠性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


二、捎带应答

延迟应答 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实际网络通信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 ack ,是系统内核返回的,在收到请求后就立即返回ack
  • 响应,是应用程序返回的,在代码中,根据请求计算得到响应,然后再返回给发送端

正常情况下,ack与响应 返回的时机不同,无法进行合并。

但别忘了,ack涉及“延时应答”机制,会ack返回时间推迟。这一推迟,ack 就有机会等到 响应 报文生成的时候了,于是就可以再发送响应的时候,捎带上ack数据。

就好比说 客⼾端 给服务器说了 "How are you",服务器也会给客⼾端回⼀个 "Fine, thank you",而这个时候ack就等了一会儿,搭上顺风车,和服务器回应的 "Fine, thank you" 一起返回给客户端

还记得之前在 TCP协议“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一文中我们研究过的四次挥手吗?

当时我们介绍过,ack是系统内核返回的,fin是应用程序返回的,理论上来说这俩发送时机并不同,是无法合并的。这也是“四次挥手”说法的由来。

但是,在延时应答的机制下,ack的返回时间可能会推迟,就有可能会和 FIN 合并,一起返回了。这时,“四次挥手” 就变成 “三次挥手” 了。

 之所以ack可以和响应报文合并,是因为 ack 报文本身不需要载荷,只需在报头中将 ack字段设为“1”,接着设置好窗口大小、确认序号即可。这并不会与正常的响应报文产生冲突

 


三、面向字节流

创建⼀个TCP的socket, 同时在内核中创建⼀个 发送缓冲区 和⼀个 接收缓冲区;
  • 调⽤write时,数据会先写⼊发送缓冲区
  • 如果发送的字节数太⻓,会被拆分成多个TCP的数据包发出
  • 如果发送的字节数太短,就会先在发送缓冲区⾥等待,等到缓冲区⻓度差不多了,或者其他合适的时机发送出去
  • 接收数据的时候,数据也是从⽹卡驱动程序到达内核的接收缓冲区
  • 然后应⽤程序可以调⽤read接收缓冲区拿数据
  • 另⼀⽅⾯,TCP的⼀个连接,既有发送缓冲区,也有接收缓冲区

对于这⼀个连接,既可以读数据也可以写数据。这个概念叫做 全双⼯

由于缓冲区的存在,TCP程序的读和写不需要⼀一匹配,例如:
读写100个字节的数据时:
1、可以一次读写一个字节,分 100 次读写
2、可以一次读写十个字节,分 10 次读写
3、可以一次读写50个字节,分 2 次读写
4、可以一次读写100个字节,一次读写完
……

这样读写虽然十分自由,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相比于面向数据报的传输方式,通过面向字节流的方式每次传输的界限没有那么分明了。容易导致粘包问题:

应用层数据包在TCP的接收缓冲区内连成一片,粘在一起

站在应⽤层的⻆度, 看到的只是⼀串连续的字节数据。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接收缓冲区内的数据时,由于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因此缓冲区内数据怎么读都有可能。

可能会读出 a,a,a,b,b,b,c,c,c

也可能读出 aaa,bbb,ccc

还可能读出 aaabbbccc

……

这样肯定是不利于正确读取数据包意义的。想要解决粘包问题,关键就是要明确“包之间的边界”

  • 方案一:指定分隔符

比如我们可以约定,请求响应都以 “\n” 结尾。这样在发送读取的时候都用 “\n” 作为分隔符,每当读写到 “\n” 时,就意味着一个数据包已经结束了,应用端就可以正常对这个数据包进行解析了。

不过,采用这种方案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数据内容的正文中也会出现分隔符。比如采用ASCII中靠前的目前已不再使用的一些“控制字符”作为分隔符就比较合适。

常见的几种协议有xml、yml、json等,一般适用于文本类的数据的传输。

  • 方案二:指定数据的长度

比如,约定在每个应用层数据包的开头2~4个字节,表示数据包的长度

UDP协议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案。因此UDP传输是不会出现粘包问题的


四、异常情况处理

现实的网络通信中,不是每一次通信都能够正常完成“四次挥手”断开连接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

1、进程崩溃

进程崩溃,听起来很严重,实际上操作系统会做好善后。当进程崩溃时,进程中的PCB就会被回收了,PCB中的⽂件描述符中的所有文件都会被操作系统自动关闭,仍然可以发送FIN。和正常关闭没有什么区别

2、主机关机(正常关机)

正常点击关机键关机时,操作系统会先终止所有进程,同时也会触发“四次挥手”机制。而这时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1)四次挥手完成后,关机才真正完成

这种情况不会有什么问题,通信会正常断开

(2)四次挥手还没有挥完,就已经关机完毕了

这时就有可能收不到 B 发来的 FIN 请求,也就无法像其返回ack,而 B 并不知道 A 已经关机了,接收不到 ack 就会导致四次挥手迟迟不能完成,通信也就无法正常断开了。

 由于 B 接收不到 A 的ACK应答报文,等待一定时间就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重新发送 FIN报文。当 B 重传一定次数还没有响应时,就会主动断开连接(把保存的 A 的信息删掉了)。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也能成功让通信断开

3、主机断电(异常关机)

(1)接收方断电

 这时 A 给 B 发送数据,就不会再返回 ACK 了。

A 就会触发超时重传,当多次重传都没有得到 ACK 时,A就会尝试重置连接(reset)。如果重置操作也没有 ACK,A 就会单方面的释放连接(把 B 的信息删掉)

(2)发送方断电

 A  发着发着没声了。在 B 的视角看来,并不确定 A 是终止了,还是说就是这段时间没有请求而已。此时,B 就会给 A 发送一个数据包,询问 A 是否还在。

如果发了探测报文后,A 返回了 ACK,就说明 A 只是暂时没有请求而已。但如果连续发了多个探测报文,A 都没有返回 ACK,就可以认为 A 是异常终止了。就会单方面释放连接。

TCP内置了⼀个保活定时器,会定时发送这样的探测报文。因为这样的报文是用来探测对方“生死”的,因此也会被称之为“心跳包”

4、网线断开

与主机断电类似。只不过是通信双方都感知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 A 的视角:A 收不到 ACK ,触发多次超时重传,然后尝试重置连接,最后会单方面释放连接
  • B的视角:A 忽然没有反应了。发多次心跳包也没有回应,最后也会单方面释放连接

这样,虽然过程曲折,但最后的结果还是成功让双方断开连接了。这样的处理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

总结


那么本篇文章就到此为止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点一下关注和点赞来支持作者哦。如果有什么讲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指出,希望能够和你们一起进步✊

http://www.lryc.cn/news/458769.html

相关文章:

  • 财政部官宣: 国家奖学金,涨了!
  • antd table合并复杂单元格、分组合并行、分组合并列、动态渲染列、嵌套表头
  • 一键安装与配置Stable Diffusion,轻松实现AI绘画
  • 模板和静态文件
  • Android Studio 打包aar丢失远程依赖问题解决
  • Chromium 搜索引擎功能浅析c++
  • DDoS攻击快速增长,如何在抗ddos防护中获得主动?
  • MongoDB 死锁 锁定问题
  • 鸿蒙--商品列表
  • 【Fargo】5:根据网络带宽动态调整发送速率
  • 入门C语言:从原码、反码、补码到位运算
  • 18770 差值最大
  • 【Flutter】合并多个流Stream
  • 【SQL学习笔记】
  • contact form 7设置方法与详细步骤
  • 第170天:应急响应-战中溯源反制对抗上线CSGoby蚁剑Sqlmap等安全工具
  • 5-容器管理工具Docker
  • OCR+PDF解析配套前端工具开源详解!
  • 【操作系统】引导(Boot)电脑的奇妙开机过程
  • 国产云桌面迁移对接信创AD域控方案
  • ESP32—C3实现DS18B20(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Arduino IED )
  • Linux系统中安装KenLM步骤及注意事项
  • xss-labs靶场第六关测试报告
  • 传智杯 第六届—E
  • 2024.10月12日--- SpringMVC异常处理
  • 边缘人工智能(Edge Intelligence)
  • C++20主要特性
  • IterComp: 从模型图库中迭代合成感知反馈学习,用于文本到图像的生成
  • 6.Python 函数进阶(函数多返回值、函数多种传参方式、匿名函数)
  • 视频汇聚平台EasyCVR支持云端录像丨监控存储丨录像回看丨录像计划丨录像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