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图解 TCP 四次挥手|深度解析|为什么是四次|为什么要等2MSL

写在前面

今天我们来图解一下TCP的四次挥手、深度解析为什么是四次?

上一片文章我们已经介绍了TCP的三次握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析四次挥手

数据传输完毕之后,通信的双方都可释放连接。现在客户端A和服务端B都处于ESTABLISHED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A的应用进程先向TCP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再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A把链接释放报文段首部的终止控制位FIN置为1,其序号为seq=u,它等于前面以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这时候A进入了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等待B的确认。

注意: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消耗掉一个序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次挥手

服务端B收到链接释放报文段后即发出确认,确认号是ack = u + 1,而这个报文段自己的序号v是等于B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然后B就进入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服务器进程这时应通知应用进程,因而从A到B这个方向的链接就释放了。这时的TCP链接处于半关闭状态,即A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B若发送数据,A仍要接收,也就是说,从B到A这个方向的连接并未关闭,这个状态要维持一段时间。

第三次挥手

A收到来自B的确认后,就进入了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满等待B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若B已经没有要向A发送的数据,其应用进程就通知TCP释放连接,这时B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必须使FIN = 1,现假定B的序号为w,B还必须重复上次已发送过的确认号ack = u + 1.这时B就进入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A的确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次挥手

A在收到了B的链接释放报文段后,必须对此发出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把ACK置1,确认号ack=w+1,而自己的序号是seq=u+1(根据TCP标准,前面发送过的FIN报文段要消耗一个序号),然后进入到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

注意: 现在TCP连接还没有还没有释放掉。必须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时间2MSL后,A才能进入CLOSED状态。

MSL叫做最长报文段寿命,RFC793建议设在两分钟,但TCP允许不同的实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更小的MSL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要2MSL时间呢

1. 为了保证A发送的最后一个ACK报文段能够到达B。

这个ACK报文段有可能丢失,因而使处于在LAST-ASK状态的B收不到对己发送的FIN-ACK报文段的确认。B会超时重传这个FIN+ACK报文段,而A就能在2MSL时间内收到这个重传的FIN+ACK报文段。接着A重传一次确认,重新启动2MSL计时器,最后的A和B都正常进入CLOSED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A在TIME-WAIT状态不等待一段时间,而是发送完ACK报文段后立即释放连接,那么就无法收到B重传的FIN+ACK报文段,因而也不会再发送一次确认报文段。

2. 防止了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

A 在发送完最后一个ACK报文段后,在经过时间2MSL,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就可以使下一个连接中不会出现这种旧的连接请求报文段。B只要收到了A发出的确认,就进入CLOSED状态。同样,B在撤销相应的传输控制块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所以B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A早一些的。

为什么是四次?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点TCP是全双工的,四次挥手是保证了双方都知道并且都已经断开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次挥手过程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在关闭过程中能够被完整传输,同时也允许延迟的数据包在关闭后仍然能够被接收。TIME_WAIT 状态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可能的重复数据包,以确保连接的完全关闭。

⚠️ 注意一点:关闭连接时,客户端A向服务端B发送 FIN 时,仅仅表示客户端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握手要三次,挥手却要四次呢?

服务器B收到客户端A的 FIN 报文时,先回一个 ACK 应答报文,而B可能还有数据需要处理和发送,等B不再发送数据时,才发送 FIN 报文给客户端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

握手的时候并没有数据传输,所以服务端的 SYN 和 ACK 报文可以一起发送,但是挥手的时候有数据在传输,服务端B通常需要等待完成数据的发送和处理, 所以服务端B的 ACK 和 FIN 一般都会分开发送,从而比三次握手导致多了一次。

参考

[1]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40571193

http://www.lryc.cn/news/443703.html

相关文章:

  • DevExpress中文教程:如何将WinForms数据网格连接到ASP. NET Core WebAPI服务?
  • SpringBoot3核心特性-核心原理
  • Linux:RPM软件包管理以及yum软件包仓库
  • pod介绍与配置
  • 【Taro】初识 Taro
  • 【设计模式-备忘录】
  •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系列——快速排序(附源码+图解)
  • Arthas thread(查看当前JVM的线程堆栈信息)
  • Tomcat_WebApp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Day10
  • 十个服务器中毒的常见特征及其检测方法
  • LeetCode 每周算法 6(图论、回溯)
  • Selenium元素定位:深入探索与实践
  • 前端开发——(1)使用vercel进行网页开发
  • 故障诊断│GWO-DBN灰狼算法优化深度置信网络故障诊断
  • 【工具】Windows|两款开源桌面窗口管理小工具Deskpins和WindowTop
  • 【Unity杂谈】iOS 18中文字体显示问题的调查
  • 后端-navicat查找语句(单表与多表)
  • 基于springboot的在线视频点播系统
  • 笔记整理—内核!启动!—kernel部分(8)动态编译链接库与BSP文件
  • Cpp类和对象(中续)(5)
  • 深度学习02-pytorch-01-张量的创建
  • pg入门9—pg中的extentions是什么
  • JAVA:Nginx(轻量级的Web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1)
  • 互斥锁和自旋锁
  • 救生圈检测系统源码分享
  • 容器技术--Dockerfile 构建镜像
  • Hive企业级调优[5]—— HQL语法优化之数据倾斜
  • 表示速度的speed与velocity语义辨析
  • Electron 图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