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编程:高性能通信组件Capnproto与Protobuf的对比分析

文章目录

    • 0. 概要
    • 1. 测试环境
    • 2. 测试方法
    • 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3.1 延迟测试
      • 3.2 吞吐量测试
      • 3.3 稳定性测试
      • 3.4 一对二测试记录
      • 3.5 二对一测试记录
      • 3.6 Inter-process 单个点开销分析
    • 4. CapnProto 与 Protobuf 的对比测试总结

0. 概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种高性能通信组件:CapnProto 和Protobuf。在不同硬件平台下(x86_64与aarch64)进行了延迟、吞吐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与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测试代码实现。

1. 测试环境

环境内存处理器系统
x86_6432GBi7-11800HUbuntu 20.04.6 LTS
aarch6432GBARMv8Ubuntu 20.04.4 LTS

2. 测试方法

测试分为延迟、吞吐量与稳定性三部分,通过C++实现的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测试,记录并分析结果。

2.1 延迟测试

  • 测试方式:通过IPC方式在不同协议下不断发送消息,记录发送和接收的时间戳,计算传输延迟。
  • 测试工具CommMetric.py读取生成的日志文件,统计分析并生成图表。
# CommMetric.py
import cs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def parse_latency_log(file_path):latencies = []with open(file_path, 'r') as file:reader = csv.reader(file)for row in reader:if row:latencies.append(float(row[1]))  # 假设延迟在第二列return latenciesdef plot_latency(latencies):plt.figure(figsize=(10, 6))plt.plot(latencies, label='Latency')plt.xlabel('Message Index')plt.ylabel('Latency (ms)')plt.title('Message Latency Over Time')plt.legend()plt.grid(True)plt.show()if __name__ == "__main__":file_path = 'latency_log.csv'  # 这里替换为实际的日志文件路径latencies = parse_latency_log(file_path)plot_latency(latencies)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hrono>
#include <capnp/serialize.h>
#include <kj/io.h>// 模拟Talker端发送消息
void sendMessages() {for (int i = 0; i < 100; ++i) {auto start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发送消息操作auto end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std::chrono::duration<double, std::milli> elapsed = end - start;std::cout << "Message " << i << " latency: " << elapsed.count() << " ms\n";}
}int main() {sendMessages();return 0;
}

2.2 吞吐量测试

  • 测试方式:发送大批量消息,记录传输时间,计算每秒传输的数据量。
  • 测试工具CommMetric_throughput.py进行统计分析。
# CommMetric_throughput.py
import csvdef parse_throughput_log(file_path):start_time = Noneend_time = Nonedata_size = 0with open(file_path, 'r') as file:reader = csv.reader(file)for row in reader:if row:if start_time is None:start_time = float(row[0])  # 假设开始时间在第一列end_time = float(row[0])    # 假设结束时间也在第一列data_size = float(row[1])   # 假设数据大小在第二列duration = end_time - start_timethroughput = data_size / duration  # 吞吐量 = 数据大小 / 持续时间return throughputif __name__ == "__main__":file_path = 'throughput_log.csv'  # 这里替换为实际的日志文件路径throughput = parse_throughput_log(file_path)print(f'Throughput: {throughput} bytes/second')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hrono>// 模拟Talker端发送消息
void sendBulkMessages() {auto start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批量发送消息操作auto end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std::chrono::duration<double> elapsed = end - start;std::cout << "Total throughput time: " << elapsed.count() << " seconds\n";
}int main() {sendBulkMessages();return 0;
}

2.3 稳定性测试

  • 测试方式:长时间运行通信模块,记录长时间运行下的延迟变化。
  • 测试工具:记录长时间运行日志,分析延迟波动情况。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hrono>// 模拟长时间发送消息
void longTermTest() {for (int i = 0; i < 20000; ++i) {auto start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发送消息操作auto end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std::chrono::duration<double, std::milli> elapsed = end - start;std::cout << "Message " << i << " latency: " << elapsed.count() << " ms\n";}
}int main() {longTermTest();return 0;
}

3. 测试结果及分析

本章节汇总了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对CapnProto和Protobuf两种序列化协议的性能评估结果,并对它们在延迟、吞吐量、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详细分析。

3.1 延迟测试

延迟测试旨在评估CapnProto和Protobuf在不同硬件平台和负载条件下的延迟表现。测试表明,CapnProto在消息传输的延迟方面优于Protobuf,尤其是在大数据量传输时表现更为显著。

  • x86_64平台

    • 当Payload大小为6.5MB时,CapnProto的延迟为63.133 ms,而Protobuf的延迟为131.145 ms,CapnProto的延迟比Protobuf降低了约52%。
  • aarch64平台

    • 在相同的Payload大小下,CapnProto的延迟为66.840 ms,而Protobuf的延迟高达2092.023 ms,CapnProto在此平台上的延迟表现显著优于Protobuf。

分析:无论是在x86_64还是aarch64平台,CapnProto都展示出了较低的延迟,特别是在大Payload场景下,其性能优势更加明显。这表明CapnProto在处理大数据量时具有更好的效率和响应能力,特别适用于对低延迟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

3.2 吞吐量测试

吞吐量测试用以衡量CapnProto和Protobuf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数据传输能力。测试结果显示,CapnProto在大数据传输中的吞吐量明显优于Protobuf,尤其是在高数据负载条件下。

  • x86_64平台
    • 在传输1000MB Payload时,CapnProto的吞吐量显著高于Protobuf,表现出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分析:CapnProto在高负载传输场景下的吞吐量远高于Protobuf,这使得其更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尤其在需要快速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下,CapnProto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保障。

3.3 稳定性测试

稳定性测试评估了两种序列化协议在长时间运行下的延迟波动和一致性表现。测试结果表明,CapnProto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而Protobuf的延迟波动较大。

  • 长时间运行测试
    • CapnProto在长时间运行下,延迟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显著波动。
    • 相比之下,Protobuf的延迟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较大波动,可能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分析:CapnProto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优势使其更加适合需要持续运行且对延迟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系统。Protobuf在长时间负载下的波动可能导致系统性能的不可预测性,这在一些关键应用中可能是一个风险。

3.4 一对二测试记录

在一对二的测试场景中,CapnProto在高负载下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和稳定性,而Protobuf在高负载下的丢帧率明显较高。

CapnProto

**Payload **Times丢帧数(Total)总时长(Total)
6.5MB100215,174 ms / 15,177.6 ms
26MB100033,837.6 ms / 33,823.4 ms

Protobuf

PayloadTimes丢帧数(Total)总时长(Total)
6.5MB100217,653.1 ms / 17,652.2 ms
26MB1002841,962.9 ms / 41,945.8 ms

分析:在6.5MB 的负载下,CapnProto和Protobuf的丢帧数相同,但CapnProto的总时长较短。随着负载增加至26MB,Protobuf的丢帧数大幅增加,而CapnProto则继续保持稳定,证明其在高负载下的优越性。

3.5 二对一测试记录

在二对一测试场景中,CapnProto在高负载下同样保持了出色的表现,而Protobuf则在负载增加时表现出明显的性能下降。

CapnProto

**Payload **Times丢帧数(Total)总时长(Total)
6.5MB100215,340.9 ms
26MB100035,064.2 ms

Protobuf

PayloadTimes丢帧数(Total)总时长(Total)
6.5MB100019,365.9 ms
26MB1002546,472.4 ms

分析:在6.5MB负载下,Protobuf虽然没有出现丢帧,但总时长仍明显高于CapnProto。在26MB 负载下,Protobuf的丢帧数增至25,而CapnProto保持零丢帧,再次表明了其更高的可靠性和效率。

3.6 Inter-process 单个点开销分析

对于单个点的开销测试,CapnProto和Protobuf在处理时间和稳定性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CapnProto

  • 单点100次测试:CapnProto在单点100次的测试中表现出稳定且较低的处理时间。
  • 单点1次测试:在单次处理的测试中,CapnProto继续表现出较快的响应能力。

Protobuf

  • 单点100次测试:Protobuf在100次处理单点的测试中,处理时间较高且波动较大。
  • 单点1次测试:在单次处理时,Protobuf的响应速度显著慢于CapnProto。

分析:从单点开销的测试结果来看,CapnProto的处理速度和稳定性明显优于Protobuf,这进一步佐证了其在高频率、低延迟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

4. CapnProto 与 Protobuf 的对比测试总结

在本次测试中,通过对CapnProto和Protobuf在不同硬件平台、不同消息负载下的表现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

  • 延迟性能

    • x86_64 平台:当Payload大小为6.5MB时,CapnProto的延迟为63.133 ms,而Protobuf的延迟为131.145 ms,CapnProto的延迟提升约52%。
    • aarch64 平台:同样的Payload大小下,CapnProto的延迟为66.840 ms,Protobuf的延迟为2092.023 ms,CapnProto在这一平台上表现出显著优势。
  • 吞吐量

    • x86_64 平台:在传输1000MB的Payload时,CapnProto的吞吐量明显高于Protobuf,特别是在大消息传输时更为显著。
  • 稳定性

    • 在长时间运行测试中,CapnProto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而Protobuf在长时间运行下延迟波动较大,且出现了更多的丢帧现象。
http://www.lryc.cn/news/425101.html

相关文章:

  • 【Python读书数据,并计算数据的相关系数、方差,均方根误差】
  • 垃圾收集器G1ZGC详解
  • AI芯片:高性能卷积计算中的数据复用
  • gitlab修改默认访问端口
  • python——异常
  • 【人工智能】利用TensorFlow.js在浏览器中实现一个基本的情感分析系统
  • Python——扩展数据类型
  • JavaScript 详解——Vue基础
  • 机械行业数字化生产供应链产品解决方案(十二)
  • Git——命令集合
  • python 数据可视化折线图练习(下:代码演示)
  • 深入探索 Go 1.18 的 debug/buildinfo:构建信息的获取与应用
  • Nios II的BSP Editor
  • Android-自适用高度的ViewPager
  • 代码随想录day38|| 322零钱兑换 279完全平方数 139单词拆分
  • Cesium天空盒子(Skybox)制作(js代码)和显示
  • JAVA中的缓冲流BufferedInputStream
  • WindowContainerTransaction类详解(一)
  • 安装NFS扩展
  • 计算机网络——运输层(进程之间的通信、运输层端口,UDP与TCP、TCP详解)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一天 | 二分查找
  • python相关知识
  • Visual Studio 2022 LNK2001无法解析的外部符号 _wcscat_s 问题记录
  • Java高并发处理机制
  • 7 数据存储单位,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数据类型,sizeof 运算符
  • 导游职业资格考试真题题库
  • 【Rust】使用开源项目搭建瓦片地图服务
  • 【面试宝典】mysql常见面试题总结(上)
  • 第1章 初识C语言
  • 【考研数学】定积分应用——旋转体体积的计算(一文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