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二叉树刷题,bfs刷题

有些题目,你按照拍脑袋的方式去做,可能发现需要在递归代码中调用其他递归函数计算字数的信息。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考虑用后序遍历的思维方式来优化算法,利用后序遍历传递子树的信息,避免过高的时间复杂度。

遍历,对每一个结点进行操作,可以是找这个结点的旁边结点也可以是累加之类的操作。

所以最好的解法是反过来思考,只计算一次最大深度,计算的过程中在后序遍历位置顺便判断二叉树是否平衡:

对于每个节点,先算出来左右子树的最大高度,然后在后序遍历的位置根据左右子树的最大高度判断平衡性。 后序位置的妙用

110. 平衡二叉树

class Solution:def isBalanced(self, root: Optional[TreeNode]) -> bool:self._is_balanced = True self.maxDepth(root)return self._is_balanced #求最大深度是分解问题的思路,只要不是命名为traverse都是分解问题的思路def maxDepth(self, root) -> int:if root is None:return 0 leftMaxDepth = self.maxDepth(root.left)rightMaxDepth = self.maxDepth(root.right)if abs(rightMaxDepth - leftMaxDepth) > 1:self._is_balanced = False   #在后序位置判断二叉树是否平衡,return 1 + max(leftMaxDepth, rightMaxDepth)

这道题属于二叉树的平衡性检查问题,可以看作是结合了“遍历”和“分解”两种思路的题目。

  1. 遍历:在遍历整棵二叉树的过程中,我们在后序遍历的位置对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深度进行计算,并检查它们的深度差是否超过1。如果深度差超过1,则这棵树不是平衡的。
  2. 分解:对于每一个节点,我们通过递归计算其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最大深度,然后用这些结果来判断当前节点的平衡性。每个节点的平衡性都是通过分解其左右子树来确定的。

因此,这道题可以看作是利用遍历的方式来实现分解的思路:

  • 遍历:遍历树的每个节点,检查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深度差。
  • 分解:每个节点的平衡性判断是基于其左右子树的深度(子问题)的解决结果。

#遍历,再加上子问题, 每棵树的最大子树,取决于最大左右子树的最大值。

1325. 删除给定值的叶子节点

删除指定值的叶子节点,其实就是遍历所有的叶子节点,然后判断是否需要删除;删除叶子节点也很简单,return null 让父节点接收即可。

难点在于他这个删除操作是循环的,一直删到叶子结点不存在 target 为止。这里要用到前文 手把手刷二叉树总结篇 说过的后序位置的妙用了:

一个节点要在后序位置接收左右子树的返回值,才能知道自己的叶子节点是否都被删掉了,以此判断自己是不是变成了叶子节点。

class Solution:#函数定义,输入一棵树,返回的是删除了目标值叶子的树     每次用分解问题的思路都把这个函数定义想明白def removeLeafNodes(self, root: Optional[TreeNode], target: int) -> Optional[TreeNode]:if root is None:return None root.left = self.removeLeafNodes(root.left, target)root.right = self.removeLeafNodes(root.right, target)if root.val == target and root.left is None and root.right is None:return Nonereturn root 

仔细观察,前中后序位置的代码,能力依次增强

前序位置的代码只能从函数参数中获取父节点传递来的数据。

中序位置的代码不仅可以获取参数数据,还可以获取到左子树通过函数返回值传递回来的数据。

后序位置的代码最强,不仅可以获取参数数据,还可以同时获取到左右子树通过函数返回值传递回来的数据。

所以,某些情况下把代码移到后序位置效率最高;有些事情,只有后序位置的代码能做。

那么换句话说,一旦你发现题目和子树有关,那大概率要给函数设置合理的定义和返回值,在后序位置写代码了

二叉树大部分题目都可以用递归的算法解决,但少部分题目用递归比较麻烦的话,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层序遍历的方式解决。

熟练bfs,多敲几遍模板

你可以认为二叉堆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这棵二叉树上的任意节点的值,都必须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其左右子树所有节点的值。如果是大于等于,我们称之为「大顶堆」,如果是小于等于,我们称之为「小顶堆」。

对于小顶堆,每个节点下方的所有节点的值都比它大,那么不难想象根节点就是整棵树上的最小值。同理,大顶堆的根节点就是整棵树上的最大值。所以二叉堆可以辅助我们快速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1104. 二叉树寻路

class Solution:def pathInZigZagTree(self, label: int) -> List[int]: #输入一个标号,获得路径path = []while label >= 1:path.append(label)label = label // 2   #最开始的计算方法是一只除以2,余数略去得到答案 if label == 0:break depth = self.log(label)  #求这一层的深度range_ = self.getLevelRange(depth) #求这一层的范围label = range_[1] - (label - range_[0]) path.reverse()return path def getLevelRange(self, n) -> List:p = 2 **n return [p, 2 * p - 1] #获取这一层的范围def log(self, x) -> int:    #这里获得的层数,原始是第0层if x == 0 :return 0 return int(math.log(x) / math.log(2)) #python中的log是以e为底,所以写一个log函数,求以2为底的值

在 LeetCode 刷题时,通常编写的是实例方法。LeetCode 提供的代码框架通常要求在一个类中定义一个实例方法,然后实例化这个类并调用该方法来解决问题。

典型的 LeetCode 代码框架

以下是 LeetCode 提供的一个常见框架的例子,通常在一个类中定义一个实例方法

类方法是 Python 类中的一种方法,它属于类本身,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实例。类方法使用 @classmethod 装饰器定义,并且第一个参数是 cls,代表类本身。这允许类方法访问和修改类级别的属性,而不是实例级别的属性

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不需要 selfcls 参数。它们是独立于类和实例的函数,通常用于定义一些工具函数。

class MyClass:@staticmethoddef add(a, b):return a + bprint(MyClass.add(5, 3))  # 输出: 8

总结

  • 实例方法 使用 self 来访问和修改实例属性和方法。
  • 类方法 使用 cls 来访问类属性和方法。
  • 静态方法 不需要 selfcls 参数,因为它们不访问类或实例的任何属性或方法。

访问实例方法需要使用 self,这并不是类方法的特性,而是实例方法的特性。类方法和静态方法不使用 self,类方法使用 cls,静态方法不使用任何特殊的类或实例引用

实例方法: 实例方法可以访问实例属性和类属性。它们主要用于操作实例数据。

python复制代码class MyClass:def __init__(self, value):self.value = valuedef instance_method(self):print(f"Instance value: {self.value}")obj = MyClass(10)
obj.instance_method()  # Instance value: 10

类方法: 类方法只能访问类属性,不能直接访问实例属性。它们主要用于操作类级别的数据或执行与类相关的操作。

python复制代码class MyClass:class_variable = "class value"@classmethoddef class_method(cls):print(f"Class variable: {cls.class_variable}")MyClass.class_method()  # Class variable: class value

实例方法可以访问实例属性和类属性。它们主要用于操作实例数据。 类方法: 类方法只能访问类属性,不能直接访问实例属性。它们主要用于操作类级别的数据或执行与类相关的操作。

在Python中,可以在一个类内部定义另一个类,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尤其是当内嵌类(nested class)只与包含它的外部类相关时。这种设计有助于将相关的逻辑组织在一起,使代码更清晰和易于维护。

为什么需要使用 self 来引用 Pair

  1. 类的作用域
    • Pair 类是 Solution 类的一个嵌套类。为了在 Solution 类的方法中引用 Pair 类,你需要通过 self 来访问它,因为 PairSolution 类的一个成员。
  2. 实例属性的访问
    • 在 Python 中,self 关键字用于访问类的实例属性和方法。在这个例子中,self.Pair 表示 Pair 类是 Solution 类的一个属性。
  3. 避免名称冲突
    • 使用 self 可以避免名称冲突,确保引用的类或方法是当前类的成员,而不是全局作用域中的其他定义。
  4. ·

515. 在每个树行中找最大值

class Solution:def largestValues(self, root: TreeNode) -> List[int]:res = []   #用bfs解题,不是递归,是遍历的思想,bfs是迭代遍历,比较容易if root is None: #bfs先考虑空问题, return resq = Queue()q.put(root)# while 循环控制从上向下一层层遍历while not q.empty():sz = q.qsize()# 记录这一层的最大值levelMax = float('-inf')# for 循环控制每一层从左向右遍历for _ in range(sz):cur = q.get()levelMax = max(levelMax, cur.val)if cur.left is not None:q.put(cur.left)if cur.right is not None:q.put(cur.right)res.append(levelMax)return res    

单向队列要从queue import Queue deque 不用,是collections中

题目的特点,和层相关的题目用到bfs会更容易解决

list.index() 方法在 Python 中只返回列表中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如果列表中有多个相同的值,它只会返回第一个出现的那个值的索引。 结合max使用找到最大值的索引

bfs相关练习题爽多了,都是一个套路出来的,之后在练习分解问题之类的非套路的,先掌握大体流程。

1302. 层数最深叶子节点的和

class Solution:def deepestLeavesSum(self, root: Optional[TreeNode]) -> int:#每一层都累加,返回最后一个就okq = deque([root])level_sum = []while q:sz = len(q)levelsum = 0for i in range(sz):   #没想到的思路,q的最后一次遍历就是最后一层,所以最后得到的一个sum就应该是答案cur = q.popleft()levelsum += cur.val if cur.left is not None:q.append(cur.left)if cur.right is not None:q.append(cur.right)level_sum.append(levelsum)return level_sum[-1]

写题目第一步,先想想要初始化哪些东西,要用到的东西要初始化

level = deque() 这样创建的deque,是个空的双端队列。

-sys.maxsize 是 Python 中一个常量,用于表示系统中能够表示的最大整数值的负值。

在 Python 中,sys.maxsizesys 模块中的一个属性,它代表了 Python 中任意整数对象所能表示的最大值。这个值通常用于确定整数类型的范围和容量。sys.maxsize 的值通常是一个非常大的正整数,它实际上是平台相关的,一般情况下是 231 - 1(在 32 位系统上)或者 263 - 1(在 64 位系统上)。

1609. 奇偶树

class Solution:def isEvenOddTree(self, root: Optional[TreeNode]) -> bool:even = True #记录下,一开始是偶数层,#偶数层本应该都是奇数,并且严格递增,      若递减或偶数则不符合 #奇数层本应该都是偶数,并且严格递减        若递增或奇数则不符合q = deque([root])while q:sz = len(q)pre = -sys.maxsize   if even else sys.maxsize #一开始给pre赋最小值,怎么样都是递增,给pre赋最大值,怎么样都是递减for i in range(sz):cur = q.popleft()if even:if pre >= cur.val or cur.val % 2 == 0 : return False else:if pre <- cur.val or cur.val % 2 == 1:return False pre = cur.val #经常忘记更新pre!!! if cur.left:q.append(cur.left)if cur.right:q.append(cur.right)even = not even return True 
http://www.lryc.cn/news/416878.html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用分布式锁
  • python游戏开发之五子棋游戏制作
  • 文件上传绕过最新版安全狗
  • 常用API_2: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rrayList
  • 【Linux操作系统】进程的基本概念(PCB对象)详解
  • 曙光宁畅中科可控所有服务器机型出厂默认IPMI用户密码
  • mysql查线上数据注意数据库的隔离级别
  • 【专业解析】移动硬盘能识别却打不开:数据恢复实战指南
  • 系统 hap
  • 【Material-UI】按钮与第三方路由库的集成详解
  • Python获取Excel内容
  • python实现小游戏随机猜数
  • YOLOv5与YOLOv8 训练准备工作(不包含环境搭建)
  • 字节跳动发Seed-TTS语音合成模型,可模仿任意人的声音,效果逼真
  • 微信小程序教程011-3:京西购物商城实战之Home页实现
  • 使用 Manim 创建一个二维坐标平面【NumberPlane】
  • Android.mk(TODO)
  • WPF datagrid 选中某一行后让第一列的checkbox选中
  • 洛谷 P1347 排序(福建省历届夏令营)(图论:拓扑排序)
  • Redis 缓存击穿、穿透、雪崩
  • 使用开源RustDesk部署远程控制服务
  • Coco-LIC基于ubuntu的vscode进行断点调试
  • 【Web】从TFCCTF-FUNNY浅析PHPCGI命令行注入漏洞利用
  • 对比一下在 OpenCV 和 AE 中如何实现常用效果 [精]
  • docker安装及使用
  • HTML前端面试基础(一)
  • [Git][多人协作][下]详细讲解
  • MySQL笔记(七):索引
  • JS 原型和原型链
  • 【无标题】图像增强技术:直方图均衡化、拉普拉斯算子、对数变换与伽马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