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算法day28

java算法day28

  • 300 最长递增子序列
  • 136 只出现一次的数字
  • 169 多数元素
  • 234 回文链表
  • 53 最大子数组和

300 最长递增子序列

这个是记忆化搜索的代码。是从递归改过来的。
这题显然是要用dp做比较合适。因为很容易看到原问题与子问题之间的关系。

还是从后往前看。
然后可以利用选与不选,或者选哪个。这两种方式来进行拆分,然后进行递归。

class Solution {int[] memo;public int lengthOfLIS(int[] nums) {if(nums==null||nums.length==0){return 0;}int n = nums.length;memo = new int[n];int maxLen = 0;for(int i = n-1;i>=0;i--){maxLen = Math.max(maxLen,dfs(nums,i));}return maxLen;}int dfs(int[] nums,int index){if(index == 0){return 1;}if(memo[index]!=0){return memo[index];}int maxLen = 1;for(int i = index-1;i>=0;i--){if(nums[i]<nums[index]){maxLen = Math.max(maxLen,dfs(nums,i)+1);}}memo[index] = maxLen;return maxLen;}}

如果你熟悉了递归转记忆化搜索转动态规划这个模式。那么可以直接来看动态规划怎么写了。
如果你懂这个过程,那么完全可以看懂递归模板这样做的原因。以及找到这些相关因素到底能有什么用。详细的总结我写在最后面那个题了。我们来看这题dp怎么做

状态定义:
dp[i]的值代表nums以nums[i]结尾的最长子序列的长度。
状态转移方程。


136 只出现一次的数字

思路:
拿到题目首先看到题目的含义,就想到了统计数字出现次数,那么就想到了Hash。但是题目不让用额外的空间,那么哈希没用了。
那么往不用空间复杂度想,我又想到了排序,但是排序最快也要o(nlogn),题目又要用o(n)时间复杂度,于是排序也没有了。

然后去看题解了。
这个解法完全是因为题目的含义才能解出来:
除了某个元素只出现一次之外,其余元素均出现2次。

这非常符合位运算的性质。你要是知道这个性质,你也可以做:
既满足时间复杂度又满足空间复杂度,就要提到位运算中的异或运算 XOR,主要因为异或运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个数和 0 做 XOR 运算等于本身:a⊕0 = a
一个数和其本身做 XOR 运算等于 0:a⊕a = 0
XOR 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a⊕b⊕a = (a⊕a)⊕b = 0⊕b = b

由于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按顺序遍历一遍进行异或运算,那么最后出现两次的肯定异或得到0了。
最后的情况肯定是这个单独的出现的元素异或0得到他本身,返回这个结果就结束了。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singleNumber(int[] nums) {if(nums.length == 1){return nums[0];}int length = nums.length;//取第一个元素就开始遍历,然后返回最后的结果。int ans = nums[0];for(int i = 1;i<length;i++){ans^=nums[i];}return ans;}
}

169 多数元素

那道题想到两个想法:
1、哈希,2、排序。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majorityElement(int[] nums) {Map<Integer,Integer> map = new HashMap<>();int length = nums.length;for(int i = 0;i<length;i++){if(map.containsKey(nums[i])){int value = map.get(nums[i]);map.put(nums[i],value+1);}else{map.put(nums[i],1);}}int target = length/2;for(Map.Entry<Integer,Integer> entry : map.entrySet()){int value = entry.getValue();if(value > target){return entry.getKey();}}return 0;}
}

最优解
摩尔投票

思路:
候选人candNum初始化为nums[0],票数count初始化为1。
当遇到与candNum相同的数,则票数count=count+1。
否则票数-1。

一旦count为0时,更换候选人。
遍历完数组之后,candNum即为最终答案。

原理解释:
该方法属于投票法
投票法是遇到相同的则票数+1,不同的票数-1。且众数元素的个数大于总元数的一半,其余元素的个数肯定小于一般。

因此多数元素的个数-其余元素的个数总和的结果肯定>=1。这就相当于按照这种抵消策略。最后肯定会剩余至少1个多数元素。

之前我脑子里一直有那种类似这样的例子:
1 2 1 3 1 4 1 5 。这个纯粹就是我少想了,一定是大于半数。注意是大于。所以这个思路完全行得通。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majorityElement(int[] nums) {if(nums.length==1){return nums[0];}int length = nums.length;int candNum = nums[0];int count = 1;for(int i = 1;i<length;i++){if(count==0){candNum = nums[i];}if(nums[i]==candNum){count++;}else{count--;}}return candNum;}
}

234 回文链表

主要思路:
先找到中间节点:通过快慢指针,fast一次两步,slow一次一步。然后将后半段链表逆置。然后进行回文的逻辑判断即可。

关键点。其实不用考虑中间若是多一个节点的情况,多出来的那个节点完全不会比较到,因为没有比这个元素的机会,当少1个元素的链表遍历完的时候,我循环比较的逻辑就停止了。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public class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xt;*     ListNode() {}*     ListNode(int val) { this.val = val; }*     ListNode(int val, ListNode next) { this.val = val; this.next = next; }* }*/
class Solution {public boolean isPalindrome(ListNode head) {if(head.next==null){return true;}ListNode fast = head;ListNode slow = head;while(fast!=null && fast.next!=null ){slow = slow.next;fast = fast.next.next;}//此时slow已经在中。然后将后面的链表逆置了ListNode pre = null;ListNode cur = slow;while(cur!=null){//存后一个节点ListNode next = cur.next;cur.next = pre;pre = cur;cur = next;}//现在来进行回文的判断ListNode l1 = head;ListNode l2 = pre;while(l1!=null && l2!=null){if(l1.val!=l2.val){return false;}l1 = l1.next;l2 = l2.next;}return true;}
}

53 最大子数组和

有了前面的积累,我终于能直接看懂动态规划的题解了。也终于知道状态转移方程怎么用了。

这里可以总结一下心路历程:
看懂动态规划之前有这样的历程:首先动态规划不是上来就有的。首先应该是暴力递归解法。将递归树画出来后,我们可以发现可以优化的点,那就是递归的过程存在很多的重复计算,那这个时候就需要“备忘录”来存储重复的计算。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对这颗树做优化,你会发现这个递归树突然就变成了o(n)的量级。从递归树来看,那直接就是一路归并,值指最优值。
而这个归并正是状态转移方程。所以为什么很多题解给个初始状态,给个状态转移方程就说这个题就做完了。所以说,有时感觉这个题有很多种走法,但偏偏为什么动态规划是最优走法,就是这个原因。

本题动态规划思路:
dp[i]表示以nums[i]结尾的最大子数组和。然后一般我们从后往前思考。

分类讨论:
我把这种推导过程称之为拼与不拼。不拼那么就重起一个子数组了。

情况1:nums[i] 单独组成一个子数组,那么dp[i] = nums[i]。这种情况是纯在的,比如-1,-2,-5,7,-2,-3。那么以7这个位置为结尾的最长子数组和应该只有7本身。
情况2:将nums[i]和前面的子数组拼起来,也就是以nums[i-1]结尾的最大子数组和之和添加nums[i]。那么此时dp[i] = f[i-1]+nums[i]。
那么这个原问题和子问题的关系就很明确了。
由于每个元素都有可能是最长子数组和的结尾元素。那么可写出这个递推公式
f[i] = max(f[i-1],0) + nums[i]。
自己理解一下这个公式,这个状态转移方程的意思就是上面的两种情况。
如果f[i-1]比0还小,那说明把前面的子数组加起来是没有收益的,那么就要重起一个子数组了,此时前面这个式子值为0。此时f[i] = nums[i]。

如果你是非常清楚dp的套路。那么我告诉你一个结论,然后一个公式你应该就做完了。
1、dp[i]表示以nums[i]结尾的最长子数组的和。
2、状态转移方程:
初始状态那么就是dp[0],那么就是以nums[0]结尾的最长子数组,那么dp[0]= nums[0]。
3、循环迭代计算dp数组,然后找出以哪个为值为结尾的子数组和最大。然后返回这个最大值。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maxSubArray(int[] nums) {int[] dp = new int[nums.length];dp[0] = nums[0];int ans = dp[0];for(int i = 1;i<nums.length;i++){dp[i] = Math.max(dp[i-1],0) + nums[i];ans = Math.max(ans,dp[i]);}return ans;}
}
http://www.lryc.cn/news/414204.html

相关文章:

  • vue实现歌词滚动效果
  • 【算法设计题】合并两个非递减有序链表,第1题(C/C++)
  • Vue前端工程
  • 什么是药物临床试验?
  • 编译和汇编的区别
  • C# 设计倒计时器、串口助手开发
  • 图论① dfs | Java | LeetCode 797,Kama 98 邻接表实现(未完成)
  • Mac安装nvm以及配置环境变量
  • AUTOSAR实战教程-使用DET来发现开发错误
  • ZeroMQ(二):请求-响应模式,C和C++。
  • 【虚拟仿真】Unity3D中实现2DUI显示在3D物体旁边
  • 代码随想录 day 29 贪心
  • 开源:LLMCompiler高性能工具调用框架
  • 【学习方法】高效学习因素 ① ( 开始学习 | 高效学习因素五大因素 | 高效学习公式 - 学习效果 = 时间 x 注意力 x 精力 x 目标 x 策略 )
  • LeetCode Medium|【146. LRU 缓存】
  • (南京观海微电子)——LCD OTP(烧录)介绍
  • [E二叉树] lc572. 另一棵树的子树(dfs+前中序判断+树哈希+树上KMP+好题)
  • C# 设计模式之简单工厂模式
  • mac中dyld[5999]: Library not loaded: libssl.3.dylib解决方法
  • python 容器
  • 微信小程序中Component中如何监听属性变化
  • 【Python 逆向滑块】(实战五)逆向滑块,并实现用Python+Node.js 生成滑块、识别滑块、验证滑块、发送短信
  • 微服务架构设计的最佳实践
  • 样式与特效(3)——实现一个测算页面
  • 芯片制造过程4光刻机
  • Nexus3 Repository代理pypi设置与应用
  • PMP–知识卡片--燃起图
  • 63 epoll服务器 (ET模式)
  • AI Agent
  • s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