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从用户点击开始到最终扣费的过程
-
用户点击广告 用户在网页或移动应用上看到广告,并点击广告。这一事件触发了整个广告处理流程。
-
广告请求触发 用户点击广告后,客户端(如浏览器、APP)向广告系统发送广告点击请求。请求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用户ID 设备信息 广告ID
点击时间戳 上下文信息(如页面URL、应用信息等) -
点击反作弊检测 广告系统接收到点击请求后,首先进入反作弊检测步骤,验证点击的真实性:
检查点击是否来自已知的黑名单IP或设备。 分析用户行为模式,检测异常点击行为(如短时间内大量点击)。
使用机器学习模型进一步验证点击的合法性。 -
数据日志记录 通过反作弊检测的合法点击,在广告系统中进行日志记录。记录的数据通常存储在日志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
-
点击事件处理 广告系统处理合法的点击事件,包括:
更新广告相关的点击计数器。 记录点击事件的详细信息(如用户ID、广告ID、点击时间等)。
-
广告行为上报
广告系统将点击事件上报到广告主的服务器,即广告主的目标页面。这一步骤通常包括两种方式:重定向用户到广告主的目标页面。
发送点击数据到广告主的统计服务器。 -
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时和离线的数据处理系统对记录的点击数据进行分析,包括:
CTR(点击率)统计:计算广告的点击率。
用户行为分析:分析用户点击广告后的行为(如浏览、注册、购买等)。 -
计费计算
广告系统根据广告主与平台的约定,计算点击的费用。常见的计费模式包括:
CPC(Cost Per Click):基于每次点击收费。
CPM(Cost Per Mille):基于每千次展示收费,尽管点击也是一个触发点。
CPA(Cost Per Action):基于用户完成特定行为(如注册或购买)后收费。
计算费用时,考虑以下因素:
广告竞价:广告主在广告竞价中的出价。
竞价调整:根据广告策略调整后的实际出价。
其他附加费用或折扣。 -
预算管理和扣费
根据计费结果,广告系统将扣除广告主账户中的相应费用,并更新广告主的预算:
检查广告主的账户余额和预算。
进行预算平滑处理,确保账户余额能够涵盖广告投放的花费。
执行实际的扣费操作,并记录扣费日志。 -
数据同步和报告生成
扣费后,广告系统将相关数据同步到广告主的账户管理系统,并生成详细的报告。报告通常包括:
点击数、展示数、转化数等基础数据。
支出费用、预算使用情况、ROI等财务数据。
用户行为分析、广告效果评估等分析数据。 -
广告主查看报告
广告主可以通过广告管理后台查看广告投放的效果报告,了解广告投放的各项指标,包括支出费用、点击率、转化率、ROI等。
总结
从用户点击广告到最终扣费的整个流程包括多个步骤和系统组件的协同工作。以下是各个步骤的简要概括:
- 用户点击广告:用户点击广告,触发广告请求。
- 广告请求触发:客户端向广告系统发送点击请求。
- 点击反作弊检测:广告系统进行反作弊检测,验证点击的真实性。
- 数据日志记录:合法点击在广告系统中进行日志记录。
- 点击事件处理:广告系统处理合法点击事件,更新点击计数器并记录详细信息。
- 广告行为上报:广告系统将点击事件上报到广告主服务器。
-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记录的点击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 计费计算:根据计费模式计算点击费用。
- 预算管理和扣费:根据计费结果扣除广告主账户费用,更新预算。
- 数据同步和报告生成:将数据同步到广告主账户管理系统,生成详细报告。
- 广告主查看报告:广告主通过管理后台查看投放效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