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力扣第四十七题——全排列II

内容介绍

给定一个可包含重复数字的序列 nums ,按任意顺序 返回所有不重复的全排列。

示例 1:

输入:nums = [1,1,2]
输出:
[[1,1,2],[1,2,1],[2,1,1]]

示例 2:

输入:nums = [1,2,3]
输出:[[1,2,3],[1,3,2],[2,1,3],[2,3,1],[3,1,2],[3,2,1]]

提示:

  • 1 <= nums.length <= 8
  • -10 <= nums[i] <= 10

完整代码

 int* vis;void backtrack(int* nums, int numSize, int** ans, int* ansSize, int idx, int* perm) {if (idx == numSize) {int* tmp = malloc(sizeof(int) * numSize);memcpy(tmp, perm, sizeof(int) * numSize);ans[(*ansSize)++] = tmp;return;}for (int i = 0; i < numSize; ++i) {if (vis[i] || (i > 0 && nums[i] == nums[i - 1] && !vis[i - 1])) {continue;}perm[idx] = nums[i];vis[i] = 1;backtrack(nums, numSize, ans, ansSize, idx + 1, perm);vis[i] = 0;}
}int cmp(void* a, void* b) {return *(int*)a - *(int*)b;
}int** permuteUnique(int* nums, int numsSize, int* returnSize, int** returnColumnSizes) {int** ans = malloc(sizeof(int*) * 2001);int* perm = malloc(sizeof(int) * 2001);vis = malloc(sizeof(int) * numsSize);memset(vis, 0, sizeof(int) * numsSize);qsort(nums, numsSize, sizeof(int), cmp);*returnSize = 0;backtrack(nums, numsSize, ans, returnSize, 0, perm);*returnColumnSizes = malloc(sizeof(int) * (*returnSize));for (int i = 0; i < *returnSize; i++) {(*returnColumnSizes)[i] = numsSize;}return ans;
}

思路详解

整体思路

  1. 排序:首先对数组进行排序,以便在后续过程中可以轻松跳过重复的数字。
  2. 回溯:使用回溯算法生成所有可能的全排列。
  3. 去重:在生成全排列的过程中,通过一个布尔数组vis来标记某个数字是否已经被使用,以及通过比较相邻数字是否相等来跳过重复的排列。

详细步骤

1. 排序函数cmp
  • cmp函数是一个比较函数,用于qsort函数进行排序。它比较两个整数的值,并返回它们之间的差值。
2. 主函数permuteUnique
  • 初始化:分配内存给结果数组ans、排列数组perm和访问标记数组vis
  • 排序:调用qsort对输入数组nums进行排序。
  • 调用回溯函数:调用backtrack函数开始生成全排列。
  • 设置返回列大小:为每个排列分配列大小,即numsSize
3. 回溯函数backtrack
  • 终止条件:当idx等于numSize时,表示一个排列已经生成完毕,将其复制到结果数组ans中。
  • 遍历数组:遍历输入数组nums,尝试将每个数字放入当前排列的idx位置。
  • 剪枝:如果当前数字已经被访问过,或者当前数字与前一个数字相同且前一个数字未被访问过,则跳过当前循环,以避免生成重复的排列。
  • 递归:将当前数字标记为已访问,并将其放入排列数组perm中,然后递归调用backtrack函数处理下一个位置。
  • 撤销选择:在递归返回后,将当前数字标记为未访问,以便在后续的迭代中可以重新使用。

代码亮点

  • 去重:通过排序和比较相邻数字,巧妙地避免了生成重复的排列。
  • 回溯算法:使用回溯算法高效地生成所有可能的全排列。
  • 内存管理:动态分配和释放内存,以存储生成的排列和访问标记。

知识点精炼

  1. 排序

    • 使用qsort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以便于后续去重操作。
  2. 回溯算法

    • 利用回溯算法遍历所有可能的组合,并在满足条件时生成全排列。
  3. 去重策略

    • 通过排序和相邻元素比较,避免在回溯过程中生成重复的排列。
  4. 布尔数组

    • 使用布尔数组vis记录每个元素是否已被使用,确保每个元素在每个排列中只出现一次。
  5. 动态内存分配

    • 动态分配内存以存储全排列结果ans、排列数组perm和访问标记数组vis
  6. 剪枝优化

    • 在回溯过程中,通过剪枝操作跳过不可能生成有效排列的分支,提高算法效率。
  7. 递归与迭代

    • 结合递归和迭代,实现深度优先搜索(DFS)来生成全排列。
  8. 内存释放

    • 在递归返回时,恢复现场,释放不必要的资源,避免内存泄漏。
  9. 比较函数

    • 实现cmp比较函数,作为qsort的参数,用于数组元素的排序。
  10. 返回值与参数

    • 通过指针参数返回全排列结果及其大小,以及每个排列的列大小。

 优化方案

去重优化

  • 排序后去重:在回溯之前先对数组进行排序,这样可以在生成排列时更容易地跳过重复的元素。
  • 位运算去重:对于小范围的整数,可以使用位运算来标记已访问的元素,减少内存使用和提高访问速度。

2. 回溯剪枝

  • 提前终止:在递归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分支不可能生成有效排列,应立即终止该分支的递归。
  • 按字典序排列:在回溯时,保持元素按字典序排列,可以更早地发现重复并剪枝。

3. 数据结构优化

  • 原地交换:使用原地交换而非额外的数组来存储排列,可以减少内存使用和复制操作。
  • 栈代替递归:将递归改为使用栈,可以减少函数调用的开销。

4. 算法优化

  • 迭代而非递归:在某些情况下,迭代可能比递归更高效,因为它避免了函数调用的开销。
  • 分支限界:使用分支限界技术,只生成那些有希望成为有效排列的分支。

5. 并行计算

  • 多线程:对于大型问题,可以使用多线程并行生成排列的不同分支。
  • 分布式计算:将问题分割成多个子问题,在分布式系统中并行解决。

6. 编译器优化

  • 编译器优化选项:使用编译器的优化选项,如-O2或-O3,可以自动进行某些优化。
http://www.lryc.cn/news/411759.html

相关文章:

  • Springer旗下中科院2区TOP,国人优势大!
  • 【C++】C++入门知识详解(下)
  • 分压电阻方式的ADC电压校准
  • 使用Postman测试API短轮询机制:深入指南
  • 明清进士人数数据
  • C# 串口通信(通过serialPort控件发送及接收数据)
  • 数据安全的新盾牌:SQL Server数据库镜像技术详解
  • 【C语言版】数据结构教程(一)绪论(上)
  • 酒后为什么总感觉渴?
  • Docker安装OwnCloud私有云盘对接ceph
  • 创建了Vue项目,需要导入什么插件以及怎么导入
  • abstract 关键字
  • 用Python编写你的网络监控系统详解
  • 操作系统——虚拟内存
  • Zoom视频会议软件使用
  • MVC软件设计模式及QT的MVC架构
  • 使用WSL通过SSH连接并运行图形界面程序
  • 柳湛宇-简历
  • 6-1 从全连接层到卷积
  • 【Android Studio】项目目录结构
  • electron-builder打包vue2项目问题合集
  • 5行代码快速Git配置ssh
  • 气相色谱检测常见问题和实战案例分享-测试狗
  • 一文学会CUDA编程:深入了解CUDA编程与架构(一)
  • Jquery判断图片加载失败,显示默认图片
  • App 自动化测试调研
  • Java 后端已经过时的技术,也是我逝去的青春
  • 释放自动化测试潜能:性能优化策略与实战技巧!
  • 如何理解代码的跨平台?
  • dp:221. 最大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