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kedList底层原理

节点(Node)结构

LinkedList 的核心是一个内部类 Node,每个 Node 对象代表链表中的一个元素,并且每个节点包含三个部分:

  1. 元素值 (item):存储实际的数据。
  2. 前驱节点引用 (prev):指向当前节点前面的节点。
  3. 后继节点引用 (next):指向当前节点后面的节点。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E item;Node<E> next;Node<E> prev;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this.item = element;this.next = next;this.prev = prev;}}

LinkedList 类维护了两个引用,分别是指向链表的头部节点和尾部节点:

  1. 头节点 (first):指向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2. 尾节点 (last):指向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3. 长度(size)
transient int size = 0;
transient Node<E> first;
transient Node<E> last;

链表的基本操作

        插入操作

        插入新节点时,通常需要更新相邻节点的前后指针以及链表的头尾指针。例如,插入到链表尾部的操作addLast():

  1. 创建一个新的 Node 实例。
  2. 将新节点的 prev 指向当前尾部节点。
  3. 如果链表为空,则同时设置 first 和 last 指向新节点;否则,设置当前尾部节点的 next 指向新节点,并更新 last 指向新节点。

源码: 

    public void addLast(E e) {linkLast(e);}void linkLast(E e) {final Node<E> l = last;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last = newNode;if (l == null)first = newNode;elsel.next = newNode;size++;modCount++;}

 示例:

public class LinkedLis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nkedList<String> sites = new LinkedList<>();sites.add("Google");sites.addLast("Wiki");System.out.println(sites);}
}
        删除操作

  1. 找到要删除的节点。
  2. 更新前驱节点的 next 指针和后继节点的 prev 指针。
  3. 如果删除的是头部节点,更新 first;如果是尾部节点,更新 last

部分源码: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处理null值if (o == null)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if (x.item == null) {unlink(x);//删除return true;}}} else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if (o.equals(x.item)) {unlink(x);//删除return true;}}}return false;}//删除操作E unlink(Node<E> x) {final E element = x.item;final Node<E> next = x.next;final Node<E> prev = x.prev;if (prev == null) {first = next;} else {prev.next = next;x.prev = null;}if (next == null) {last = prev;} else {next.prev = prev;x.next = null;}x.item = null;size--;modCount++;return element;}
查找操作

查找一个节点通常是从头节点开始遍历链表,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到达尾部节点。

源码:  

public int indexOf(Object o) {int index = 0;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if (o == null ? x.item == null : o.equals(x.item))return index;++index;}return -1;
}

基于源码,他有以下特点:

  1. 快速插入和删除:
    • 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通常为 O(1)。
    • 插入和删除操作只需要修改相邻节点的引用,而不需要移动元素。
    • 这一点与 ArrayList 不同,ArrayList 在插入或删除时可能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2. 随机访问相对较慢:
    • 随机访问某个位置的元素需要从头或尾开始遍历,时间复杂度为 O(n)。
    • 这是因为链表不像数组那样连续存储数据,无法直接通过索引访问元素。
  3. 允许重复元素
  4. 允许 null
  5. 线程不安全:
    • LinkedList 的基本操作(如 addgetsetremove 等)不是线程安全的。
    • 如果多个线程并发地访问或修改 LinkedList,需要外部同步机制。
  6. 所有指定位置的操作都是从头开始遍历进行的:
    对于基于索引的操作(如 get(int index) 或 set(int index, E element)),遍历会从头部开始直到到达指定的位置。
  7. 有序性:即元素的顺序保持不变,除非显式地重新排序或修改链表。
  8. 实现多种接口:

   LinkedList 实现了 ListDeque(双端队列)、Queue 等接口,因此可以作为队列、堆栈或双端队列使用。

什么时候会使用到这些接口?

使用 List 接口

如果你需要一个有序的列表,那么使用 List 接口。

例如:

  • 维护一个动态的历史记录列表:例如浏览器的历史记录,或者最近打开的文件列表。
  • 实现一个灵活的任务列表:其中任务可能被添加或移除,并且这种操作非常频繁。

使用 Queue 接口

如果你需要一个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那么使用 Queue 接口。

例如:

  • 消息队列: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消息或事件。
  • 任务队列:例如用于异步处理的作业队列,如批量处理任务、打印队列等。
  • 缓存队列:例如在内存中缓存最近访问的数据项,当队列满时移除最旧的数据项。

使用 Deque 接口

如果你需要一个可以从两端进行操作的数据结构,那么使用 Deque 接口。

例如:

  • 滑动窗口算法:在算法问题中,需要维护一个固定长度的滑动窗口,例如计算滑动窗口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后进先出(LIFO)操作:虽然 Deque 支持 FIFO 和 LIFO 操作,但如果你需要一个简单的栈,可以使用 Deque 的相关方法。
  • 双端队列队列:例如在实现优先级队列时,你可以使用双端队列来存储不同优先级的元素。

示例代码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Queue;
import java.util.Deque;public class LinkedList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使用 LinkedList 作为 QueueQueue<String> queue = new LinkedList<>();queue.offer("One");queue.offer("Two");System.out.println("Queue: " + queue);System.out.println("Poll from Queue: " + queue.poll());// 使用 LinkedList 作为 DequeDeque<Integer> deque = new LinkedList<>();deque.addFirst(1);deque.addLast(2);System.out.println("Deque: " + deque);System.out.println("Remove from front of Deque: " + deque.removeFirst());}
}
http://www.lryc.cn/news/408783.html

相关文章:

  • CSS技巧专栏:一日一例 11 -纯CSS实现多彩渐变按钮系列特效
  • 基于微信小程序+SpringBoot+Vue的自助点餐系统(带1w+文档)
  • 04-Charles中的Map Remote和Map Local介绍
  • R语言优雅的进行广义可加模型泊松回归分析
  • 大模型学习笔记十四:Agent模型微调
  • 大疆创新2025校招内推
  • 搜索引擎项目(四)
  • 声音克隆一键本地化部署 GPT-SoVITS
  • 使用【Easypoi】实现百万数据导出
  • GRL-图强化学习
  • 昇思25天学习打卡营第22天|Pix2Pix实现图像转换
  • 全感知、全覆盖、全智能的智慧快消开源了。
  • ABC364:D - K-th Nearest(二分)
  • hive中分区与分桶的区别
  • Blender材质-PBR与纹理材质
  • 微软的Edge浏览器如何设置兼容模式
  • SpringBoot开启多端口探究(1)
  • 优化算法:2.粒子群算法(PSO)及Python实现
  • ThreadLocal面试三道题
  • Git操作指令(已完结)
  • 大数据采集工具——Flume简介安装配置使用教程
  • C语言 #具有展开功能的排雷游戏
  • npm publish出错,‘proxy‘ config is set properly. See: ‘npm help config‘
  • Springboot 多数据源事务
  • Python每日学习
  • 数据库 执行sql添加删除字段
  • 前端开发:HTML与CSS
  • ctfshow解题方法
  • 探索 Blockly:自定义积木实例
  • MongoDB教程(二十三):关于MongoDB自增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