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算法力扣刷题记录 五十二【617.合并二叉树】

前言

二叉树篇,继续。
记录 五十二【617.合并二叉树】


一、题目阅读

给你两棵二叉树: root1 和 root2 。

想象一下,当你将其中一棵覆盖到另一棵之上时,两棵树上的一些节点将会重叠(而另一些不会)。你需要将这两棵树合并成一棵新二叉树。合并的规则是:如果两个节点重叠,那么将这两个节点的值相加作为合并后节点的新值;否则,不为 null 的节点将直接作为新二叉树的节点。

返回合并后的二叉树。

注意: 合并过程必须从两个树的根节点开始。

示例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root1 = [1,3,2,5], root2 = [2,1,3,null,4,null,7]
输出:[3,4,5,5,4,null,7]

示例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root1 = [1], root2 = [1,2]
输出:[2,2]

提示:

两棵树中的节点数目在范围 [0, 2000] 内
-10^4 <= Node.val <= 10^4

二、尝试实现

思路

  1. 本题需要同时操作两个树,那么学过记录 四十二【101. 对称二叉树】 的方法是同时操作两个树。所以同样的思路,解决这道题。
  2. 通过递归实现,开始分步完成递归函数。
  3. 确定递归的参数:因为同时操作两个树,所以两个参数TreeNode* root1和TreeNode* root2。
  4. 确定递归返回值:返回合并之后的子树。所以返回值类型TreeNode* 。
  5. 确定终止条件:
  • root1和root2都是空,返回空节点;
  • root1或root2只有一个为空,返回不为空的节点;
  • root1和root2都不是空,进入递归处理逻辑。
  1. 递归逻辑:本题也相当于构造一个新的二叉树——记录 五十一【654.最大二叉树】中学习到使用前序遍历
  • 先创建中间节点。值为root1->val+root2->val。
  • 递归左子树;
  • 递归右子树。

代码实现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 : val(0),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TreeNode(int x,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val(x), left(left), right(right)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TreeNode* mergeTrees(TreeNode* root1, TreeNode* root2) {//终止条件if(!root1 && !root2) return nullptr;if(!root1 && root2) return root2;if(root1 && !root2) return root1;//两个同时存在时,处理顺序前序:中左右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root1->val+root2->val);root->left = mergeTrees(root1->left,root2->left);root->right = mergeTrees(root1->right,root2->right);return root;}
};

三、参考学习

参考学习链接

学习内容

  1. 递归法:思路和二、中的思路一致,但是代码处理上的区别如下:
  • 终止条件:
    • 参考给的终止条件,同时为空的逻辑在这两行中可以涵盖。
      if (t1 == NULL) return t2; // 如果t1为空,合并之后就应该是t2
      if (t2 == NULL) return t1; // 如果t2为空,合并之后就应该是t1
      
    • 二、中代码实现的终止条件分成3类。
  • 新定义树?或重复利用某一个树?
    • 参考在合并时,重复利用root1这个树,在这个树上合并操作。没有新定义;
    • 在二、中代码实现中,新定义树节点;
    • 自然可以重复利用root2这个树:root2->val += root1->val;
  • 遍历顺序:根据学习经验,方便理解可以确定前序遍历好理解。但是重复利用某个树的时候,前中后遍历顺序都可以
  1. 迭代法:同样需要同时处理两个树。那么处理的两个对象需要同时放到容器中,类似记录 四十二【101. 对称二叉树】中迭代实现。

  2. 迭代代码实现: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 : val(0),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TreeNode(int x,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val(x), left(left), right(right)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TreeNode* mergeTrees(TreeNode* root1, TreeNode* root2) {queue<TreeNode*> q;if(!root1) return root2;if(!root2) return root1;q.push(root1);q.push(root2);while(!q.empty()){TreeNode* node1 = q.front();q.pop();TreeNode* node2 = q.front();q.pop();//复用root1node1->val += node2->val;if(node1->left && node2->left){q.push(node1->left);q.push(node2->left);}if(node1->right &&node2->right){q.push(node1->right);q.push(node2->right);}//复用树1,所以用树1的左右判断是否为空。if(!node1->left){node1->left = node2->left;}if(!node1->right){node1->right = node2->right;}}return root1;}
    };
    

总结

【617.合并二叉树】用到的知识点学习过,能够想到并应用即可。
学习记录:

  1. 同时操作两个树:记录 四十二【101. 对称二叉树、100.相同的树、572.另一个树的子树】
  2. 构造二叉树:记录 五十一【654.最大二叉树】

(欢迎指正,转载标明出处)

http://www.lryc.cn/news/402618.html

相关文章:

  • Java中的ArrayList和LinkedList有什么区别?
  • Linux C++ 058-设计模式之解释器模式
  • MDK5没有DeviceName
  • 在LabVIEW中实现图像矫正
  • Apache httpd-vhosts.conf 配置详解(附Demo)
  • 活动回顾 | AutoMQ 联合 GreptimeDB 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数据基础设施
  • 格式工厂转换视频分辨率
  • ReAct 大模型提示框架
  • JavaEE:Lombok工具包的使用以及EditStarter插件的安装
  • 基于纹理和统计图像特征集成的计算机辅助乳腺癌检测
  • Java基础 - 简介和配置环境变量
  • 水域救援装备的详细简介_鼎跃安全
  • 二、BIO、NIO、直接内存与零拷贝
  • 生成式AI的发展方向:Chat vs Agent
  • 吴恩达深度学习笔记:机器学习策略(2)(ML Strategy (2)) 2.9-2.10
  • 变频空调介绍
  • C语言实现二叉树以及二叉树的详细介绍
  • VScode:前端项目中yarn包的安装和使用
  • cmake configure_package_config_file指令详解
  • 准备跳槽了(仍然底层为主,ue独立游戏为辅)
  • 汽车免拆诊断案例 | 卡罗拉急加速抖动故障排除
  • 【JAVA】深入理解Hutool中的Pair、Triple和Tuple:组合数据的新方式,方法返回多个值,嘎嘎香,谁用谁知道,比原生好用更强大
  • modulepreload 对性能的影响
  • 问题:向上对齐对象的快捷键是: #学习方法#笔记
  • C# 4.List
  • 界面控件DevExpress Blazor UI v24.1 - 发布全新TreeList组件
  • docker默认存储地址 var/lib/docker 满了,换个存储地址操作流程
  • SpringMVC的底层工作原理?
  • PyTorch 深度学习实践-处理多维特征的输入
  • 常见逻辑漏洞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