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蓝桥杯-筑基篇】排序算法

🍓系列专栏:蓝桥杯

🍉个人主页:个人主页

目录

前言:

一、冒泡排序

二、选择排序

三、插入排序

四、图书推荐


前言:

算法工具推荐:

 还在为数据结构发愁吗?这款可视化工具,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其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和算法动态可视化 (Chinese) - VisuAlgo

一、冒泡排序

1.什么是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移向后部,就象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 上冒。

思想:

我们要把相邻的元素两两比较,当一个元素大于右侧相邻元素时,交换它们的位置;当一个元素小于右侧相邻元素时,位置不变

动图演示:


 

                                      

2.冒泡排序代码实现

 代码1:

import java.util.Arrays;public class bubb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5,8,6,3,9,2,1,7};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Arrays.toString(arr));BubbleSort(arr);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Arrays.toString(arr));}private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temp=0; //临时存储变量int n=0; //统计排序次数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n++;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i; j++) {if (arr[j]>arr[j+1]){temp=arr[j+1];arr[j+1]=arr[j];arr[j]=temp;}}System.out.println("第"+n+"轮:"+Arrays.toString(arr));}}}

 3.冒泡排序代码优化

优化:
因为排序的过程中,各元素不断接近自己的位置,如果一趟比较下来没有进行过交换,就说明序列有序,因此要在排序过程中设置一个标志flag判断元素是否进行过交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比较。

代码2(第一次优化):

import java.util.Arrays;public class bubb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5,8,6,3,9,2,1,7};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Arrays.toString(arr));BubbleSort(arr);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Arrays.toString(arr));}private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temp=0; //临时存储变量int n=0; //统计排序次数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n++;boolean flag=true;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i; j++) {if (arr[j]>arr[j+1]){temp=arr[j+1];arr[j+1]=arr[j];arr[j]=temp;flag=false;}}if (flag==true){break;}System.out.println("第"+n+"轮:"+Arrays.toString(arr));}}}

与第1版代码相比,第2版代码做了小小的改动,利用布尔变量flag作为标记。如果在本轮排序中,元素有交换,则说明数列无序;如果没有元素交换,则说明数列已然有序,然后直接跳出大循环。

这只是冒泡序优化的第一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来提开它的性能。为了说明问题,这次以一个新的数列为例。

为了说明问题,这次以一个新的数列为例

arr={3,4,2,1,5,6,7,8}

import java.util.Arrays;public class bubb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3,4,2,1,5,6,7,8};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Arrays.toString(arr));BubbleSort(arr);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Arrays.toString(arr));}private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temp=0; //临时存储变量int n=0; //统计排序次数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n++;boolean flag=true;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i; j++) {System.out.println("排序:"+Arrays.toString(arr));if (arr[j]>arr[j+1]){temp=arr[j+1];arr[j+1]=arr[j];arr[j]=temp;flag=false;}}if (flag==true){break;}System.out.println("第"+n+"轮:"+Arrays.toString(arr));}}}

 第一轮中:

元素4和5比较,发现4小于5,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5和6比较,发现5小于6,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6和7比较,发现6小于7,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7和8比较,发现7小于8,所以位置不变。
 

第二轮中:

元素3和4比较,发现3小于4,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4和5比较,发现4小于5,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5和6比较,发现5小于6,所位位置不变。

元素6和7比较,发现6小于7,所以位置不变。

元素7和8比较,发现7小于8,所以位置不变。

.................................................................

按照现有的逻辑,有序区的长度和排序的轮数是相等的。例如第1轮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1,第2轮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2....

实际上,数列真正的有序区可能会大于这个长度,如上述例子中在第2轮排序时,后面的5个元素实际上都已经属于有序区了。因此后面的多次元素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在每一轮排序后, 记录下来最后一次元素交换的位置,该位置即为无序数列的边界,再往后就是有序区了。

 4.冒泡排序代码再次优化

代码3:

import java.util.Arrays;public class bubb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3,4,2,1,5,6,7,8};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Arrays.toString(arr));BubbleSort(arr);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Arrays.toString(arr));}private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temp=0; //临时存储变量int n=0; //统计排序次数int lastIndex= 0;//记录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int sortBorder= arr.length-1;//无序数列的边界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n++;boolean flag=true;for (int j = 0; j < sortBorder; j++) {System.out.println("排序:"+Arrays.toString(arr));if (arr[j]>arr[j+1]){temp=arr[j+1];arr[j+1]=arr[j];arr[j]=temp;lastIndex=j;flag=false;}}sortBorder=lastIndex;if (flag==true){break;}System.out.println("第"+n+"轮:"+Arrays.toString(arr));}}}


 

二、选择排序

基本介绍:

选择式排序也属于内部排序法,是从欲排序的数据中,按指定的规则选出某一元素,再依规定交换位置后达到排序的目的。

思想:

选择排序 (select sorting) 也是一种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次从 arr[0]~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0]交换,第二次从 ar[1]~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 arr[1]交换,第三次从 ar[2]~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 arr[2]交换,.................,第 i 次从arr[i-1]~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 arr[i-1]交换,.............,第n-1 次从arr[n-2] ~ arr [n-1]中选取最小值,与 arr[n-2]交换,总共通过 n-1 次,得到一个按排序码从小到大排列的有序序列。

1.选择排序

    //普通选择排序public static void sort1(int[] array){int count = 0;//统计运行次数int cnt = 0; //交换次数for(int i=0;i<array.length-1;i++) {int min=array[i];int minIndex=i;count++;for(int j=i+1;j<array.length;j++){if(min>array[j]) {min=array[j];minIndex=j;}}if(minIndex!=i){cnt++;array[minIndex]=array[i];array[i]=min;}}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System.out.println("运行次数:"+count+"次  交换次数:"+cnt);}

2.优化版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Random;/*** 选择排序优化*/
class SelectionSort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产生一个随机数组Random r = new Random();int arr[] = new int[2000];for(int i=0;i<arr.length;i++){arr[i] =r.nextInt(1000);}//因为本优化版本每次循环找出最大以及最小值,所以执行执行:arr.length/2int ArrLength = (arr.length/2);int  temp1,temp2;long count = 0;//记录开始时间long start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算法开始for(int j=0;j<ArrLength;j++){int minIndex = j;int maxIndex= j;for(int i=j;i<arr.length-j;i++){if (arr[minIndex] > arr[i]) {minIndex = i;}if (arr[maxIndex] < arr[i]) {maxIndex= i;}count++;}temp1  = arr[minIndex];arr[minIndex] = arr[j];arr[j] = temp1;if(j!=maxIndex) {	//maxIndex不能再原本的minIndex位置上temp2 = arr[maxIndex];arr[maxIndex] = arr[arr.length - j - 1];}else{temp2 = arr[minIndex];arr[minIndex] = arr[arr.length - j - 1];}arr[arr.length - j - 1] = temp2;}//计算算法结束时间long end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System.out.println("用时总长:"+(endStamp-startStamp));System.out.println("循环次数:"+count);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三、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把n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开始时有序表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n -1 个元素,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把它的排序码依次与有序表元素的排序码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使之成为新的有序表。

Java实现插入排序的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int key = arr[i];int j = i - 1;while (j >= 0 && arr[j] > key) {arr[j + 1] = arr[j];j--;}arr[j + 1] = key;}
}

上面的代码使用了两重循环,外层循环枚举未排序部分的元素,内层循环在已排序部分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并进行插入。

这段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四、图书推荐

《经典算法的起源》是一本计算机算法方面的科普性书籍,作者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介绍各种算法思想,避免使用一些过于严谨的专业术语。比如,用“大海捞针”来形容一种搜索算法就非常形象,顾名思义,广大读者更容易理解该搜索策略。本书适合对计算机知识有兴趣的初中生、高中生或其他相关人员阅读。计算机专业一、二年级的大学生阅读此书,也会对相关知识的起源有深刻的印象。

本书的目的是向非专业人士介绍算法,使读者理解算法如何运作,而不是阐述算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些书籍在某些方面做了杰出工作,如介绍如何改善大数据的处理,讨论将人工智能和计算设备融入日常生活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本书对“发生什么”不感兴趣,对“如何发生”感兴趣。为此,本书给出一些真实的算法,不仅描述它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它们如何运作。本书将提供详细的解释说明,而非粗略的介绍。

 

 本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

http://www.lryc.cn/news/40105.html

相关文章:

  • 编辑器进化 VSCode + Vim
  • LearnOpenGL-高级OpenGL-6.天空盒
  • Printk打印内核日志
  • 界面控件DevExpress WPF 202计划发布的新功能合集
  • Spring Cloud Alibaba 微服务2,注册中心演变 + Nacos注册中心与配置中心
  • Navicat 图形化界面工具
  • 2023年网络安全比赛--attack(新)数据包分析中职组(超详细)
  • C语言之extern(七十)
  • 树的前中后序的Morris遍历
  • 到底什么是线程?线程与进程有哪些区别?
  • 你真的知道如何系统高效地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吗?
  • Linux操作系统基础的常用命令
  • Jasypt加密库基本使用方法
  • C++并发编程之五 高级线程管理
  • 单片机——IIC协议与24C02
  • 案例05-将不必要的逻辑放到前端(发送调查问卷)
  • 【每日一题】——矩阵相等判定
  • Linux防火墙的关闭
  • Request和Response的概述
  • 常见的Web安全漏洞:SYN攻击/CSRF/XSS
  • 【STC15单片机】 超声波模块的使用
  • SpringBoot 动态操作定时任务(启动、停止、修改执行周期)增强版
  • 快排函数 -- qsort函数(Quick Sort)
  • 条形码和二维码
  • 大数据-学习实践-5企业级解决方案
  • 破解吲哚花菁素IR-808 N3,IR-808 azide,IR-808叠氮,酯溶性染料修饰叠氮基团,相关知识
  • 面试官:MQ的好处到底有哪些?
  • 事务机制:Redis能实现ACID属性吗?
  • 如何在 Apinto 实现 HTTP 与 gRPC 的协议转换(上)
  • 3分钟看完-丄-Python自动化测试【项目实战解析】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