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编程(2) —— 线程创建的方式与原理
一、Java线程创建的三种方式
1. 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
///方法一:使用匿名内部类重写Thread的run()方法Thread t1 = new Thread()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try {sleep(100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log.debug("子线程打印");}};t1.setName("t1");t1.start();log.debug("主线程打印");
线程start()后被调度运行时就会执行run()方法中的代码
2. 使用Runnable配合Thread
使用Runnable配合Thread,将【线程】与【任务】(要执行的代码)分开,解耦
//方法二:使用Runnable配合Thread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要执行的任务}};Thread t2 = new Thread(runnable);t2.start();//可使用lambda表达式简写创建Runnable对象Runnable runnable2 = () -> {//要执行的任务};
Thead类中有一个Runnable成员变量target,当通过构造器Thread(Runnable target)创建对象时,会将传入的Runnable对象赋值给target,并且Thread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并重写了run()方法,如下
因此在线程start()后执行run()方法时就是执行Runnable对象中的任务代码。
3. 使用FutureTask配合Thread
FutureTask实现了Runnable接口,故可视作任务,并且任务执行结束后可以返回值。
FutureTask能够接收Callable 类型的参数,用来处理有返回结果的情况。
//方法三:使用FutureTask配合ThreadFutureTask<Integer> task3 = new FutureTask<>(new Callable<Integer>() {@Override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log.debug("hello");return 100;}});//构造器参数1:任务对象 参数2:线程名字new Thread(task3, "t3").start();//task3.get()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等待任务执行完毕获取返回结果Integer result = task3.get();log.debug("任务运行结果是:{}", result);
二、线程创建的原理
以上创建线程的方法看起来有三种,实际上内部都是通过调用start()方法去创建并关联一个内核线程然后执行run()方法中的任务代码,步骤如下:
-
在start方法中调用本地方法start0(),
-
在方法中首先创建了一个JavaThread对象,在其构造方法中将要执行的任务保存为属性,并调用os创建线程的方法,这个方法会根据底层操作系统的不同 调用系统提供的API创建关联线程
-
以Linux系统为例,首先创建一个OSThread对象,并且关联上前面创建的JavaThread对象,最后调用Linux提供的创建线程的方法pthread_create()来创建一个内核线程,
-
到这里父线程和子线程才真正分道扬镳,后续在子线程中会将OSThread对象与内核线程关联起来然后初始化,在父线程中会继续帮助子线程做一些prepare工作,将JavaThread对象与上层的子线程java对象关联起来,然后修改子线程状态为RUNNABLE,并唤醒子线程,子线程将属性中保存的任务取出来并进行执行(c中调用JavaCalls::call_virtual()方法访问执行Java代码)
因此,Java线程对象与内核线程的关联如下:
参考: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Y411e7jm?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