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进程优先级
1. 基本概念
2. 查看系统进程

UID : 代表执行者的身份PID : 代表这个进程的代号PPID :代表这个进程是由哪个进程发展衍生而来的,亦即父进程的代号PRI :代表这个进程可被执行的优先级,其值越小越早被执行NI :代表这个进程的 nice 值
3. PRI and NI
4. top调整优先级
我们有一个test程序,运行起来后输入指令ps -al 来查看其原始PRI值为80
而后输入指令top进入资源管理器,并输入 r 表示想要改变某个进程的优先级
之后输入要修改的nice值,如-20即可,最后输入 q 退出top资源管理器
再次输入指令ps -al 来查看其PRI值变为60,NI值为-20
1. 竞争性 : 系统进程数目众多,而 CPU 资源只有少量,甚至 1 个,所以进程之间是具有竞争属性的。为了高效完成任务,更合理竞争相关资源,便具有了优先级2. 独立性 : 多进程运行,需要独享各种资源,多进程运行期间互不干扰3. 并行 : 多个进程在多个 CPU 下分别,同时进行运行,这称之为并行4. 并发 : 多个进程在一个 CPU 下采用进程切换的方式,在一段时间之内,让多个进程都得以推进,称之为并发
5. 进程调度队列
在CPU中,存在大量的寄存器,比如:
eax/ebx/ecx/edx:用于存储临时数据,比如函数返回值
eds/ecs/fg/gs:段寄存器,区分代码与数据
eip:也就是pc指针,指明当前代码执行到那个位置
浮点数寄存器:浮点数运算
ebp/esp:构建栈区
程序在运行的时候,会存储大量的数据,比如当前执行到哪一行代码,上一个语句运算的结果是什么,函数调用到第几层了,等等。这些数据都存储在CPU的寄存器中。CPU中存储的所有临时数据,叫做硬件上下文。当一个进程从CPU中离开,会把所有的硬件上下文都拷贝走,存储在PCB中,这个过程叫做保护上下文。而当一个进程被再次调度的时候,又会把自己的数据写入CPU中,覆盖原始的寄存器中的数据,这个过程叫做恢复上下文。
其中nr_active表示当前run_queue总共含有几个进程
queue[140]就是运行队列的主体,我们将其划分为两个区间[0, 99]这段区间暂不讲解,[100, 139]这个区间用于放正在排队的进程的PCB.这个区间刚好有40个元素,而我们的优先级也刚好有40个,也就是说一个优先级的进程对应一个下标。其实这个数组本质是一个指针数组,类型是task_struct*,即指向PCB类型的指针,每个指针指向一个链表,链表内存储着所有该优先级的进程的PCB。当运行队列调度进程的时候,从下标100开始,也就是从高优先级开始调度,然后遍历这个链表,把高优先级的链表执行完,再去执行下一个优先级的链表的进程。
bitmap[5]是一个五个元素的int数组,其是一个位图,一个int有32字节,5×32=160,比140大一些。其用一个位图来表示某个下标对应链表有没有进程,有就是1,没有就是0。此时就可以通过遍历位图,来快速判断一个queue的某个下标位置有没有进程,进而得出要不要去遍历该下标的链表。
其实run_queue中有两个运行队列,在上图中你会发现,这是两个相同的队列,一个叫做活跃进程队列,一个叫做过期进程队列。active指针指向的队列就是活跃进程队列,expired的指针指向的队列就是过期进程队列.
假设现在CPU
正在执行下标为110的链表的进程,也就是优先级为70的进程,此时刚好又有很多优先级为70的进程进来了,结果CPU一直在执行这个优先级的进程。最后70优先级以后的进程,一直拿不到CPU资源,导致进程饥饿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run_queue就设计了两个运行队列,CPU只执行活跃进程队列中的进程,而新来的进程进入过期队列,此时新来的进程就不会影响正在执行的进程。
当CPU把活跃进程队列的进程执行完后,此时expired与active指针进行交换,那么活跃进程与过期进程就交换了,此时CPU就去执行新的活跃进程队列。这样的两个队列轮流执行,一个负责执行,一个负责接受新进程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