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 iptables详解

前言:事情是这样的。最近部门在进行故障演练,攻方同学利用iptables制造了一个故障。演练最终肯定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即业务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定位了问题并恢复了业务(ps:你懂得)。

对我个人来讲一直知道iptables的存在,但是说起来使用还真有些陌生,为此专门做个记录。

1、iptables介绍

1.0、iptables基本介绍 

        iptables是Linux防火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网络数据包进出设备及转发的控制。iptables是Linux中比较底层的网络服务,它控制了Linux系统中的网络操作.centos中的firewalld和ubuntu中的ufw都是在iptables之上构建的,当然他们简化了iptables的操作。因此学习了解iptables对我么了解firewalld和ufw的工作机制都很有帮助。ps:firewalld和ufw不仅仅是对iptables进行封装这么简单,还有ipv6等功能。

        iptables是集成在Linux内核中的包过滤防火墙系统。使用iptables可以添加、删除具体的过滤规则,iptables默认维护着4个表(table)和5个链(chain),所有防火墙策略规则都被分别写入这些表与链中。如下图所示为数据包到达linux主机网卡后,内核处理数据包的大致流程。

如上图数据流向为:

  1. 一个数据包进入网卡时它首先进入PREROUTING链,内核根据数据包目的IP判断是否需要转发出去。
  2. 如果数据包就是进入本机的它会沿着上图向上移动到达INPUT链。数据包到了INPUT链后任何进程都可以接收到它。
  3. 如果数据包是要转发出去的(且内核允许转发),数据包就会如上图享有移动经过FORWARD链,然后到达POSTROUTING链输出。
  4. 对于本机运行程序发送的数据包。其首先会经过OUTPUT链,然后到达POSTROUTING链输出。 

1.1、什么是规则(rule)?

        规则就是管理员对数据包预定义的条件,简单来说就是当数据包满足某种条件就执行指定的动作。对于网络协议这里的条件显然就是"五元组"那些东西:例如数据包源地址、源端口、协议类型、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动作:可以是放行(accept)、拒绝(reject)、丢弃(drop)等。ps:后面会详细介绍。

        iptables基本语法格式如下:

iptables [-t table] COMMAND [chain] CRETIRIA -j ACTION

各参数含义如下(各取值后面会有介绍):

  • -t:指定需要维护的防火墙规则表(filter/nat/mangle/raw等),不指定默认filter。
  • COMMAND:子命令,定义对规则的管理。
  • chain:指明链表。
  • CRETIRIA:匹配参数。
  • ACTION:触发什么动作(ACCEPT/DROP/等)。

       下面提供一个iptables命令规则,便于直观理解。

iptables -t filter -A INPUT -i eth0 -p tcp -s 192.23.2.0/24 -m multiport --dports 443,80 -j ACCEPT#-t:操作filter表
#-A:在表末追加规则;-I为表首插入规则、-D为删除规则
#INPUT:链名称;该规则在那条链上生效
#-j:数据包处理动作;比如接受、拒绝等

命令解释:允许经过本机网卡eth0,访问协议是TCP,源地址是192.23.2.0/24段的数据包访问本地端口80和443的服务。

1.2、什么是表?

        表主要是用来存放具体的防火墙规则的。我们可以对规则进行分类,不同的功能存入不同的表。分类如下:

  • filter表:主要用于过滤流入和流出的数据包,根据具体的规则决定是否放行该数据包;
  • nat表:主要用于修改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实现网络地址转换,如SNAT、DNAT、MASQUERADE、REDIRECT);
  • raw表:主要决定数据包是否被状态跟踪机制处理;
  • mangle表:主要用于超姐报文修改数据包的IP头信息;
  • security表:最不常用的表,用在SELinux上;用于强制访问控制(MAC)网络规则,由Linux安全模块(SELinux)实现其中nat表和filter表最常用。

1.3、什么是链(chains)?

        "链"是指内核中控制网络定义的几个规则链。链是数据包传播的路径,每一天链其实就是众多规则中的一个检查清单,每一天链中可以有一条或多条规则。其实就是一条链路链接在一起的规则。 由上图我们知道有如下五个数据链:

  • INPUT(入站数据过滤):路由判断后确定数据包流入本机,此时应用这里的规则;
  • OUTPUT(出站数据过滤):本机应用向外发出数据包时,应用这里的规则;
  • FORWARD(转发数据过滤):路由判断之后确定数据包要转发给其他主机,应用此规则;注:linux主机需要开启ip_forward功能才支持转发,在/etc/sysctl.conf文件中配置参数net.ipv4.ip_forward=1
  • PREROUTING(路由前过滤):数据包到达防火墙时,进行路由判断之前指定的规则;
  • POSTROUTING(路由后过滤):在数据包离开防火墙时候进行路由判断之后执行的规则。规则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匹配,当一个数据包与某个规则匹配成功后就会按照规则的动作处理,即后续的规则不再会被考虑。

如下梳理几个典型场景数据链路情况:

(1)外部主机发送数据包给防火墙主机:数据会经过PREROUTING链与INPUT链。

(2)防火墙本机发送数据包到外部主机:数据会经过OUTPUT链与POSTROUTING链;

(3)防火墙备机作为路由负责转发数据:数据经过PREROUTING链、FORWARD链以及POSTROUTING链。

2、iptables的语法规则

2.1、iptables基本语法格式

(1)语法格式 

iptables [-t table] COMMAND [chain] CRETIRIA -j ACTION

各参数含义如下:

  • -t:指定需要维护的防火墙规则表(filter/nat/mangle/raw等),不指定默认filter。
  • COMMAND:子命令,定义对规则的管理。
  • chain:指明链表。
  • CRETIRIA:匹配参数。
  • ACTION:触发什么动作(ACCEPT/DROP/等)。

(2)规则表(-t)

用于指定命令应用于哪个iptables内置表。注:不指定默认filter表。

(3)命令(COMMAND)

命令介绍
-A --append <链名> 列表最后追加规则
-I --insert <链名>指定位置插入规则
-R --replace <链名>替换规则列表中的某条规则
-D --delete <链名>从规则列表中删除1条规则
-L --list <链名>查看iptables规则列表
-v --verbose <链名>与-L他命令一起使用显示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F --flush <链名>删除表中所有规则
-Z --zero <链名>将表中数据包计数器和流量计数器归零
-X --delete-chain <链名>删除自定义链
-P --policy <链名>定义默认策略

(4)chain

参见上述链的介绍

(5)标准criteria(其实就是匹配条件)

参 数(!表示取反)    功 能
[!]-p     匹配协议(--proto)
[!]-s     匹配源地址(--source源地址或子网)
[!]-d     匹配目标地址
[!]-i     匹配入站网卡接口(--in-interface 网络接口名)
[!]-o     匹配出站网卡接口(--out-interface 网络接口名)
[!]--sport  匹配源端口(源端口号)
[!]--dport  匹配目标端口(目标端口号)
[!]--src-range  匹配源地址范围
[!]--dst-range  匹配目标地址范围
[!]--limit  四配数据表速率
[!]--mac-source  匹配源MAC地址
[!]--sports  匹配源端口
[!]--dports  匹配目标端口
[!]--stste  匹配状态(INVALID、ESTABLISHED、NEW、RELATED)
[!]--string  匹配应用层字串

(6)触发动作(其实就是行为)

触发动作   功 能
ACCEPT  允许数据包通过
DROP  丢弃数据包
REJECT  拒绝数据包通过
LOG  将数据包信息记录 syslog 曰志
DNAT  目标地址转换
SNAT  源地址转换
MASQUERADE  地址欺骗
REDIRECT  重定向

对常用的几个动作进行下说明:

(1)REJECT:拦阻该数据包,并返回数据包通知对方。可以返回的数据包有几个选择:ICMP port-unreachable、ICMP echo-reply 或是tcp-reset(这个数据包包会要求对方关闭联机),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不再比对其它规则,直接中断过滤程序。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 echo-reply

(2)DROP:丢弃数据包不予处理,进行完此处理动作后将不在比对其他规则直接终端过滤程序。

(3)REDIRECT:将数据包重新导向另一个端口(PNAT)。进行完此处理动作以后,将会继续比对其他规则。ps:这个功能可以用于实现 透明代理 或用来保护web服务器。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port 80 -j REDIRECT--to-ports 8081

 

2.2、看个具体的例子

下面提供一个iptables命令规则,便于直观理解。

iptables -t filter -A INPUT -i eth0 -p tcp -s 192.23.2.0/24 -m multiport --dports 443,80 -j ACCEPT#-t:操作filter表
#-A:在表末追加规则;-I为表首插入规则、-D为删除规则
#INPUT:链名称;该规则在那条链上生效
#-j:数据包处理动作;比如接受、拒绝等

命令解释:允许经过本机网卡eth0,访问协议是TCP,源地址是192.23.2.0/24段的数据包访问本地端口80和443的服务。

3、iptables常用指令

3.1、查看规则

iptables -nvL   #查看默认的filter表
iptables -nvL -t nat  #指定查看nat表
iptables -nvL --line-number  #显示规则行号(可用于指定行号删除规则)

各参数含义如下:

-L表示查看当前表的所有规则,默认查看的是filter表;如果要查看nat表需追加"-t nat"指定;

-n表示不对IP进行反查,加上这个参数显式速度会更快;

-v表示输出详细信息,包含通过改规则的数据包数据量、总字节数以及相应的网络接口;

iptables -nL --line-number

如下图所示圆框部分即为规则号、方框部分即为一条具体的规则。

注:可以看到这个规则作用filter表的INPUT链,对于来源是9.137.22.127的数据包直接drop。

3.2、添加规则

添加规则有两个命令,分别是-A添加到规则的末尾) 和 -I 插入指定位置(如果没有指定的话就默认插入到规则的首部)。

//丢弃来自特定IP的所有数据包。
//filter表的INPUT链插入一条规则。规则为:来源是9.137.22.127/192.168.1.5的请求全部丢弃。
iptables -A INPUT -s 9.137.22.127 -j DROP
iptables -A INPUT -s 192.168.1.5 -j DROP//丢弃某个端口的所有tcp数据包
//filter表的INPUT链超如一条规则。规则为:来自22端口的任何TCP数据包都直接丢弃。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DROP//屏蔽出站ip
iptables -A OUTPUT -d 192.168.1.0/24 -j DROP
iptables -A OUTPUT -o eth1 -d 192.168.1.0/24 -j DROP//允许tcp协议目标端口22的数据包进入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22 -j ACCEPT//允许tcp协议来源ip是1.2.3.4的数据包的进入
iptables -A INPUT -p tcp -s 1.2.3.4 -j ACCEPT

查看规则如下:

3.3、修改规则

修改规则时候需要使用 -R 参数。

//修改上述规则号为1的规则,修改成"s 9.137.22.127 -j ACCEPT"
iptables -R INPUT 1 -s 9.137.22.127 -j ACCEPT#修改上述规则好为6的规则,修改成"-s 1.3.4.2 -j DROP"
iptables -R INPUT 5 -p tcp -s 1.3.4.2 --dport=9380 -j DROP

执行两条指令后,查看iptables效果如下。

3.4、删除规则

修改规则有两种方法,但都必须使用-D参数。

#指定规则号及规则删除(太麻烦)#仅指定规则号删除
iptables -D INPUT 5
iptables -D INPUT 4

删除后再次查看规则,如下就只剩下三个规则了:

iptables -nvL --line-number

3.5、启动/停止/重启防火墙

service iptables start
service iptables stop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保存防火墙规则
service iptables save

4、验证效果

4.1、限制某个IP不能访问

初始状态。工具机 9.137.22.127上执行脚本访问mongo_proxy服务所在的机器(30.169.0.179)。

如下图,显然可以正常访问到数据:

接下来在mongo_proxy所在机器上限制来自ip 9.137.22.127的访问,即添加如下规则:

iptables -A INPUT -s 9.137.22.127 -j DROP

 然后就访问不通了。

http://www.lryc.cn/news/369468.html

相关文章:

  • Mac电脑arm64芯片Cocoapods 的 ffi 兼容问题
  • 如何提高逻辑性?(小妙招)
  • 2024050501-重学 Java 设计模式《实战命令模式》
  • 0104__Linux 中 nm 命令简介
  • Linux网络服务
  • Vue18-列表渲染
  • 【三维重建】增量SFM系统
  • PyTorch 维度变换-Tensor基本操作
  • spring 事务失效的几种场景
  • 45岁程序员独白:中年打工人出路在哪里?
  • 深度探讨:为何训练精度不高却在测试中表现优异?
  • 动态内存管理<C语言>
  • 第一百零二节 Java面向对象设计 - Java静态内部类
  • 给自己Linux搞个『回收站』,防止文件误删除
  • Springboot接收参数的21种方式
  • 打造出色开发者体验的十大原则
  • Vue3_对接腾讯云COS_大文件分片上传和下载
  • python免杀--base64加密(GG)
  • Python版与Java版城市天气信息爬取对比分析
  • CSS真题合集(二)
  • 长期出汗困扰你?可能是肾合出了问题
  • Jmeter函数二次开发说明
  • 重新学习STM32(1)GPIO
  • React+TS前台项目实战(二)-- 路由配置 + 组件懒加载 + Error Boundary使用
  • 成为电商低价神秘顾客访问员的必备条件(深圳神秘顾客公司)
  • 现货黄金交易多少克一手?国内外情况大不同
  • LNMP与动静态网站介绍
  • 教育小程序开发:技术实现与实践案例
  • LeetCode 746.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 软件设计模式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