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入理解SSD系列 闪存实战2.1.3] 固态硬盘闪存的物理学原理_NAND Flash 的读、写、擦工作原理

2.1.3.1 Flash 的物理学原理与发明历程

经典物理学认为
物体越过势垒,有一阈值能量;粒子能量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此能
量则可以越过。例如骑自行车过小坡,先用力骑,如果坡很低,不蹬自行车也能
靠惯性过去。如果坡很高,不蹬自行车,车到一半就停住,然后退回去。

量子力学则认为
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值能量,很多粒子冲向势垒,一部分粒子反弹,还会有
一些粒子能过去,好象有一个隧道,称作“量子隧道(quantum tunneling)”。
可见,宏观上的确定性在微观上往往就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隧
道效应并不影响经典的宏观效应,因为隧穿几率极小,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宏
观的隧道效应也会出现。

发明历程
1957 年,受雇于索尼公司的江崎玲於奈(Leo Esaki,1940~)在改良高频 晶体管 2T7 的过程中发现,当增加 PN 结两端的电压时电流反而减少,江崎玲於奈将这种反常的负电阻现象解释为隧道效应。此后,江崎利用这一效应制成了隧道二极管(也称江崎二极管)。

1960 年,美裔挪威籍科学家加埃沃(Ivan Giaever,1929~)通过实验证明了在超导体隧道结中存在单电子隧道效应。在此之前的1956 年出现的“库珀对”及 BCS 理论被公认为是对超导现象的完美解释,单电子隧道效应无疑是对超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1962 年,

http://www.lryc.cn/news/36355.html

相关文章:

  • 总结:Linux内核相关
  • flutter工程创建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 记录实现操作系统互斥锁的一次思考
  • 计算机SCI期刊的分值是什么意思? - 易智编译EaseEditing
  • 5MW风电永磁直驱发电机-1200V直流并网MATLAB仿真模型
  • 10 个常见的 JavaScript 面试问题以及如何回答它们
  • 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后端开发一面面经
  • 再见 ETHDenver 2023
  • 阿里云dataworks表操作
  • 【latex】总结最近使用到的画图、表格及公式操作
  • excel表格数字乱码怎么恢复正常
  • 泰山众筹电商模式的分析
  • [算法]归并排序
  • 【UE4 RTS游戏】05-自定义日期和时间
  • ES的restful风格的HTTP方法详解
  • 第十三章 opengl之模型(导入3D模型)
  • html标签表示!
  • 前端优化,webpack打包删除无用文件,并附上批量删除文件脚本!非常好用
  • SpringCloud之 LoadBalancer负载均衡
  • idm如何下载种子文件和磁力链接 idm如何下载torrent
  • UE4 安卓AR 识别图片
  • 数字化服务环境下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 以创作之名致敬女性开发者
  • 【ArcGIS学习记录03】--利用DEM数据提取河网溪流--加入大型河流数据及裁剪美化
  • VOC2012数据集取需要的几个类别
  •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
  • Git:合并一个仓库的某个分支到另一个仓库的某个分支
  • 工作记录:bi重构
  • java明文数据加密、脱敏方法总结
  • 4N65-ASEMI高压MOS管4N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