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列表初始化和构造初始化区别
构造列表初始化和构造初始化在C++等编程语言中,是两种不同的初始化类实例成员的方式。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构造列表初始化(初始化列表)
- 定义:初始化列表以一个冒号开始,接着是一个以逗号分隔的数据成员列表,每个“成员变量”后面跟一个放在括号中的初始值或表达式。
- 特点:
- 初始化列表中的每个成员变量只能出现一次(因为初始化只能进行一次)。
- 对于引用成员变量、const成员变量以及没有默认构造函数的自定义类型成员,它们必须在初始化列表中进行初始化。
- 成员变量在类中的声明次序决定了它们在初始化列表中的初始化顺序,与在初始化列表中的先后次序无关。
- 使用初始化列表通常比在构造函数体内进行赋值更高效,因为对于自定义类型的成员变量,即使不使用初始化列表,编译器也会先使用初始化列表进行初始化。
构造初始化(构造函数体内初始化)
- 定义:在构造函数的函数体内对成员变量进行赋值操作。
- 特点:
- 构造函数体内可以对成员变量进行多次赋值操作,但这并不等同于初始化。
- 对于引用成员变量、const成员变量以及没有默认构造函数的自定义类型成员,在构造函数体内无法直接进行初始化,必须在初始化列表中进行。
- 如果类中存在自定义类型的成员变量,在构造函数体内进行初始化时,会首先调用该成员的默认构造函数(如果有的话),然后再调用赋值运算符进行赋值。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构造和析构操作,降低效率。
总结
- 效率: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构造列表初始化通常比构造初始化更高效,因为它避免了不必要的构造和析构操作。
- 适用场景:对于引用成员变量、const成员变量以及没有默认构造函数的自定义类型成员,必须使用构造列表初始化。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成员变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构造列表初始化或构造初始化。
- 编程风格:为了保持代码的一致性和可读性,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构造列表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