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多线程新手村5--线程池

1.1 线程池是什么

线程诞生的意义是因为进程的创建/销毁开销太大,所以使用线程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那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执行效率,该怎么办呢?有一个方法是使用线程池。

首先,什么是线程池:池就是池子,那线程池顾名思义就是装满线程的池子

其次,线程池为什么快呢?是因为线程池的执行全部是在内核态

那又是为什么线程池的执行全部是在内核态呢?是因为线程池在使用第一个线程的时候,就提前把线程2、3、4、5.....创建好了,当想要使用它们时直接调度即可,而不涉及到线程的创建,也就不需要调用系统API,自然只需在内核态运行,这也是为什么线程池更快的原因。

线程池其实有点像谈恋爱中“养鱼”的行为,鱼塘就是我们说的线程池。当小a和小b谈恋爱时,如果谈的很专一,那么分手之后就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再和下一个人接触交流,这样谈恋爱的效率就会很慢;但是如果在谈恋爱时小a还同时和小c、小d....聊天,那么分手之后小a就可以无缝衔接,效率自然提升很多。(这里只是一个例子,但是我们还是要认真谈恋爱,不能这样

再举个例子:

上一个例子解释了线程池为什么快,这个例子解释了为什么用户态比内核态快。

1.2 线程池怎么用

java的标准库里有线程池的具体实现。

先不说线程池的具体细节,在这里我们首先惊奇的发现,哎?为什么实例化对象没有用new,而是用了一个静态方法呢?这不合常理呐.......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设计模式中的单例模式(一个类只能实例化一个对象),在这里我们介绍设计模式中的第二个模式:工厂模式

当我们实例化对象时,会自动调用类的构造方法,这里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举个例子:

而使用工厂模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单独创建一个类,类里定义很多的静态方法,调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构造出不同的对象,而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名来区分,这就很好的解决了上面我们说的构造函数无法重载的问题了。

这个类我们称为工厂类,工厂类里的方法就称为工厂方法。

线程池的第一种创建方法:

这里的Cashed就是cache缓存的意思,线程用完之后不着急释放,先留着以备下次使用。

此处构造出的线程池有一个特点,线程的数目能够动态适应,随着向线程池中添加任务,会自动根据情况创建线程。

线程池的第二种创建方法:

看到括号里的参数我们就能知道,这种方法创建的线程池在创建时就已经确定了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

线程池的第三、四种创建方法:(不常用)

上述这几个方法构造的线程池,本质上都是对一个类进行的封装,ThreadPoolExecutor,这个类就相当于我们刚才说过的工厂类,而上述通过不同创建方法创建线程池,其实就是给这个类填入了不同的参数,调用了类中不同的静态方法,从而实例化出了不同的对象。

接下来我们要聊的就是具体有哪些不同的参数(重点):

1.1 corePoolSize和maximumPoolSize

corePoolSize描述了线程池中的核心线程数量,maximumPoolSize描述的是线程池中的最大线程数量,这个线程池里的线程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变化范围是[corePoolSize,maximumPoolSize]。

怎么理解“核心线程”呢?核心线程就相当于企业中的正式员工,不管最近的任务多不多,企业都不会随便辞退你,而最大线程与核心线程的差值就是企业中的临时员工,如果最近任务比较多,那就需要多几个临时员工一起工作,如果最近任务比较少,就把这些临时员工辞退,只留下正式员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满足效率的要求,又可以避免过多的效率开销。

1.2 keepAliveTime和unit

keepAliveTime是允许临时员工的最大“摸鱼时间”,unit是时间的具体单位,ms、s、min等等。

1.3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阻塞队列,用来存放线程池中的任务。

1.4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

工厂模式的体现,此处使用ThreadFactory作为工厂类创建线程,可以在创建线程时对线程的一些参数进行设置。

1.5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这是线程池中的拒绝策略,一个线程池能容纳的最大任务数量是有限的,当任务数量达到上限时,如果继续添加任务,会发生什么呢?不同的拒绝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使用线程池,需要设置线程的数量,那么设置多少合适呢?

答: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一个线程执行的代码主要有两类:

1、cpu密集型:代码里主要进行的是逻辑运算/逻辑判断

2、IO密集型: 代码里主要进行的是IO操作。

假设CPU的核心数是N,那么对于cpu密集型的代码,线程的数量就不能超过N,因为当线程数量为N时,就已经到达了cpu的极限,就算再添加线程,也无法提升效率了,反而会增加调度的开销;而对于IO密集型的代码,线程的数量就可以超过N,这个时候不吃CPU,一个核心可以通过调度的方式执行多个线程。

正确做法:通过实验的方法对程序进行性能测试,测试过程中尝试修改设置的线程数量,观察什么时候能达到最有效率。

http://www.lryc.cn/news/361811.html

相关文章:

  • 数据库 mysql 的彻底卸载
  • Meterpreter工具使用
  • 第四讲 单片机STC89C52+RA8889代码移植范例(包含API接口)
  • QT 音乐播放器【一】 显示音频级别指示器
  • 【MATLAB源码-第220期】基于matlab的Massive-MIMO误码率随着接收天线变化仿真采用ZF均衡和QPSK调制。
  • 【前端】政务服务大数据可视化监控平台(源码+html+css+js)
  • 【网关】工业智能网关-02
  • 【C语言】动态内存管理技术文档
  • 低空经济的意义所在
  • DNF手游攻略:0氪攻略,转职技巧与避坑指南!
  • 周报 | 24.5.27-24.6.2文章汇总
  • 【C++初阶学习】第十二弹——stack和queue的介绍和使用
  • nginx反向代理了解
  • 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
  • Java web应用性能分析之【java进程问题分析定位】
  • c#控件笔记
  • STM32-15-DMA
  • Go语言 几种常见的IO模型用法 和 netpoll与原生GoNet对比
  • 大米cms安装支付逻辑漏洞
  • 使用 zxing 生成二维码以及条形码
  • 发布 jar 包到 maven 中央仓库
  • AI智能体研发之路-模型篇(四):一文入门pytorch开发
  • 英语口语中though的用法(even though、as though)
  • 菜刀冰蝎哥斯拉流量通讯特征绕过检测反制感知
  • 前端 JS 经典:判断数组的准确方法
  • 【仓库设置问题】
  • 深度学习知识与心得
  • Qt for Android
  • HTTP 的三次握手
  • 【Text2SQL 论文】T5-SR:使用 T5 生成中间表示来得到 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