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面對的開始】
改變,不是為了逃避無法解決的困境,而是為了面對心靈深處最懼怕的聲音。
她離開宛如人間天堂的義大利,轉往物質相對匱乏的印度,想藉由清修的方式,理清混亂的內在,重新與自己對話。
赫然發現,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開始,她幾乎無法靜坐冥想,總是才坐了一會兒,就感到煩躁不安,過往的愛與恨如潮水般急速湧向她,她沒有離開,只是繼續焦慮的以食物填補。
拼命想找解決之道,才知道唯一的解決方法只有:坦然面對。
面對自己曾經的錯誤是因為無法一個人的恐懼,面對曾經愛過的人再也無法攜手共度人生的事實。
當她坦然面對了自己最脆弱之處,所有壓在心上的重擔忽然變得輕盈,同時由內而外產生一股沉靜的力量,以柔軟的態度包覆過往所有的愛恨悲歡。
於是,她原諒自己的脆弱,開始擁抱一個人也可以美好的時光。
她讓我知道:一個人,可以是孤單,也可以是滿足。
我喜歡在餐廳看到一個人獨自用餐的自在畫面,能在人人為伴的地方,一個人也安然自得,這需要極大的自我能量,才能安於他人異樣眼光的注視。
又或者,我們總是難以自處,才不斷需要他人的陪伴,好填補時感空洞的內在。
但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沒有根的自我,不管在哪裡?都找不到歸屬感。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兩個人反而比一個人更寂寞,一個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如何能維持兩人之間的和諧?
所有失敗的關係,挫敗的關鍵都是不敢面對脆弱的自我,因而難以接受兩人之間可能不盡完美的真相。
從不曾為自己活過兩星期,到開始一個人生活,她試著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試圖從中找到一種由內而外,以自我為出發點的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