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fork()函数调用原理
在Linux中,fork函数用于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该进程是调用进程的子进程。fork函数的实现涉及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交互。下面我将详细说明fork函数在代码流程中的原理和用户态与内核态的交互过程。
用户态调用fork函数:
- 用户程序调用fork函数,该函数是libc库提供的一个封装函数。
- fork函数会进一步调用相应的系统调用。
libc库中的fork函数实现:
- libc库中的fork函数会准备系统调用所需的参数,包括系统调用号(__NR_fork)。
- 在x86架构下,fork函数会将系统调用号存入eax寄存器。
- 之后,fork函数会触发一个软中断(通常是int 0x80或syscall指令),将控制权交给内核。
内核接收到fork系统调用:
- 内核中的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会根据eax寄存器中的系统调用号来确定要执行的系统调用,这里是fork系统调用。
- 内核会切换到内核态,并在内核栈上保存用户态的寄存器状态,以便稍后恢复。
内核处理fork系统调用:
- 内核中对应的fork系统调用处理函数(sys_fork())会被调用。
- sys_fork()函数会执行以下操作:
a. 为新进程分配并初始化进程控制块(PCB)和内核栈。
b. 复制父进程的页表,创建子进程的页表。
c. 将父进程的文件描述符表复制给子进程。
d. 将父进程的打开文件、信号处理函数等信息复制给子进程。
e. 为子进程分配唯一的进程ID(PID)。
f. 将子进程添加到进程调度队列中。
内核返回到用户态:
- fork系统调用处理完毕后,内核会为父进程和子进程准备返回值。
对于父进程,返回值是子进程的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