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基于matlab GUI的Alpha shapes边缘提取

1、程序介绍

      本程序是基于matlab语言,使用alpha shapes算法实现点云边缘提取。算法具体原理参考博客:基于alpha shapes的边缘点提取(matlab)-CSDN博客。该程序包括3个按钮:加载点云、边缘点提取、保存。其中,加载点云按钮是将点云读入进来,并对其可视化。边缘点提取按钮,则是对读入的原始点云进行边缘提取,并将提取结果进行可视化。保存按钮则是将边缘点进行保存,如下图所示:

程序界面示意图

数据处理结果示意图

2、使用步骤说明

源代码下载链接: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32867925/89261396

2.1    程序的打开

      本程序包括两个文件:一个m文件,一个fig文件,其中m文件中包括源代码,fig文件为程序GUI界面。

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电脑上打开matlab软件

(2)在ma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guide”命令,并回车,选择*.fig所在位置,单击“打开”按钮,得到程序界面如下图所示:

​           

(3) 点击绿色三角形,程序即可运行,运行结果如下:

2.2 程序的使用

(1)加载点云

      单击“加载点云”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目前程序设计只读取txt文本可视数据,选中要加载的点云数据后,即可将其可视化。(由于alpha shapes只能提取二维点云,因此,本程序默认将其二维可视化,即只显示x、y坐标)。

点云加载对话框

选中加载点云后,点云可视

(2)参数设置

     alpha shapes提取边缘点,只与滚动圆半径有关,因此用户可以自行设置参数,参数设置后,单击“边缘点提取”按钮,即可实现边缘点提取与可视化。根据现有文献,参数设置成2倍平均点距,提取效果比较理想。如本次分别设置0.1m、0.013m进行边缘提取,提取结果如下图所示。

滚动圆设置成0.1m时提取结果

滚动圆设置成0.013m时提取结果

(3)边缘提取结果保存

     在提取得到边缘点后,可以将提取结果进行保存。保存时,有对应的对话框,选中保存路径和保存文件名即可。

 边缘点保存对话框

将保存的边缘点进行可视化,结果如下,表明保存成功。

3、小结

        基于alpha shapes提取边缘时,该方法只能提取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点云数据的边缘,且只与滚动圆半径相关,提取效果一般比较理想。而本程序为用户提供了可视化界面,方便用于使用,降低使用难度。

源代码下载链接: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32867925/89261396

http://www.lryc.cn/news/346201.html

相关文章:

  • [Android]常见的包管理方式
  • 每日10亿数据的日志分析系统OOM
  • 智能驱动,精准管理:打造高效干部管理系统
  • 轮式机器人简介
  • 已知哈夫曼节点个数,求哈夫曼字符编码数
  • Kubernetes Cluster IP,Node IP,Pod IP间通信原理解析
  • 随机链表的深拷贝
  • 328_C++_HTTP_HTTP协议传输data数据,为什么要进行base64编解码操作?
  • 【二叉树】Leetcode N 叉树的层序遍历
  • Spring AI
  • fiori SAP ui5 动态改变控件颜色
  • RabbitMQ php amqp
  • 对称二叉树
  • 浅浅总结SQL中的事务.
  • C++ | Leetcode C++题解之第76题最小覆盖子串
  • 什么可以替代iframe?
  • HTTP/1.0、HTTP/1.1、HTTP/2.0区别
  •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文件句柄篇) | 你为什么叫句柄
  • 2024.5.8 关于 SpringCloud —— Ribbon 的基本认知
  • Lua 协程模拟 Golang 的 go defer 编程模式
  • maven的安装与配置(超详细)
  • springCloud服务降级使用到的组件
  • Spring框架学习-详细
  • fatal: fetch-pack: invalid index-pack output
  • 相机购买指南
  • STM32微秒级别延时--F407--TIM1
  • AI图书推荐:杀手级ChatGPT提示词——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成功与盈利
  • AI时代:低代码与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造新时代
  • 1.基于python的单细胞数据预处理-降维可视化
  • 【快捷部署】023_HBase(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