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的区别
链接即为编译(包含预编译,编译和汇编过程)完成之后的过程,此过程又分为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两种方式。
1、静态链接
静态链接就是在生成可执行文件的时候(链接阶段),把所有需要的函数的二进制代码都包含到可执行文件中去。因此,链接器需要知道参与链接的目标文件需要哪些函数,同时也要知道每个目标文件都能提供什么函数,这样链接器才能知道是不是每个目标文件所需要的函数都能正确地链接。如果某个目标文件需要的函数在参与链接的目标文件中找不到的话,链接器就报错了。
优点:
- 在程序发布的时候就不需要依赖库,也就是不再需要带着库一块发布,程序可以独立执行。
- 代码装载速度快,执行速度略比动态链接库快;
缺点:
- 浪费内存空间。在多进程的操作系统下,同一时间,内存中可能存在多个相同的公共库函数。
- 程序的开发与发布流程受模块制约。 只要有一个模块更新,那么就需要重新编译打包整个代码。
2、动态链接
在编译的时候不直接拷贝可执行代码,而是通过记录一系列符号和参数,在程序运行或加载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负责将需要的动态库加载到内存中,然后程序在运行到指定的代码时,去共享执行内存中已经加载的动态库可执行代码,最终达到运行时连接的目的。
优点:
- 解决了静态链接的缺陷,更适应现代的大规模的软件开发。
缺点:
- 结构复杂。对于静态链接来说,系统只需要加载一个文件(可执行文件)到内存即可,但是在动态链接下,系统需要映射一个主程序和多个动态链接模块,因此,相比于静态链接,动态链接使得内存的空间分布更加复杂。
- 由于是运行时加载,可能会影响程序的前期执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