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基础——结构体
结构体
结构体(struct),可以看做是一系列称为成员元素的组合体。
可以看做是自定义的数据类型。
定义结构体
struct abc {int x;int y;
} e[array_length];const abc a;
abc b, B[array_length], tmp;
abc *c;
上例中定义了一个名为 abc 的结构体,两个成员元素 x, y,类型都为 int。
在 } 后,定义了数据类型为 abc 的常量 a,变量 b,变量 tmp,数组 B,指针 c。对于某种已经存在的类型,都可以使用这里的方法进行定义常量、变量、指针、数组等。
关于指针:不必强求掌握。
定义指针
如果是定义内置类型的指针,则与平常定义指针一样。
如果是定义结构体指针,在定义中使用 StructName* 进行定义。
struct Edge {/*...*/Edge* nxt;
};
访问/修改成员元素
可以使用 变量名.成员元素名 进行访问。
如 : 输出 var 的 v 成员:cout << var.v。
也可以使用 指针名->成员元素名 或者 使用 (*指针名).成员元素名 进行访问。
如 : 将结构体指针 q 指向的结构体的成员元素 v 赋值为 tmp:(*q).v = tmp 或者 q->v = tmp。
为什么需要结构体?
首先,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不使用结构体达到相同的效果。但是结构体能够显式地将成员元素(在算法竞赛中通常是变量)捆绑在一起,如本例中的 abc 结构体,便将 x,y 放在了一起(定义这个结构体的实际意义是表示一件物品的重量与价值)。这样的好处边是限制了成员元素的使用。
想象一下,如果不使用结构体而且有两个数组 x[], X[],很容易写混淆。但如果使用结构体,能够减轻出现使用变量错误的几率。
并且不同的结构体(结构体类型,如 abc 这个结构体)或者不同的结构体变量(结构体的实例,如上方的 e 数组)可以拥有相同名字的成员元素(如 tmp.x,b.y),同名的成员元素相互独立(拥有独自的内存,比如说修改 tmp.x 不会影响 b.x 的值)。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用尽可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变量去描述一个物品。比如说 abc 里有 x 这个成员变量;我们还可以定义一个 Car 结构体,同时也拥有 x 这个成员;如果不使用结构体,或许我们就需要定义 xOfabc[],xOfCar[] 等不同名称的数组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