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面试题】数据底层原理:Elasticsearch写入流程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言:本篇博客将介绍Elasticsearch的数据底层原理,涉及数据写入的过程以及相关概念。我们将深入探讨buffer、translog、refresh、commit、flush和merge等核心概念,帮助您更好地理解Elasticsearch的数据存储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写入数据的基本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lasticsearch是一个分布式搜索引擎,数据写入的基本过程如下:

  1. 数据首先被写入buffer,此时数据在buffer中是无法被搜索到的。同时,数据也会被写入translog日志文件,以实现数据的持久化。

  2. 当buffer快要写满或经过一定时间后,会执行refresh操作,将buffer中的数据刷新到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中。这个刷新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数据先写入操作系统缓存(os cache)中。每隔1秒钟,Elasticsearch将buffer中的数据写入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因此每秒钟会产生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如果buffer中没有数据,则不会执行refresh操作,仅会创建一个空的segment文件。只有当数据被刷新到os cache中,才能被搜索到。

  3. 一旦数据进入os cache,该segment文件中的数据就可以被搜索引擎提供给外部使用。

  4. 以上过程会不断重复进行,新的数据不断进入buffer和translog,并被写入一个又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每次refresh操作完成后,buffer会被清空,而translog保留。随着数据写入的推进,translog的大小会越来越大。当translog达到一定长度时,会触发commit操作。

  5. 在commit操作中,首先将buffer中的现有数据刷新到os cache中,然后清空buffer。

  6. 接下来,将一个commit point写入磁盘文件,其中包含了该commit point对应的所有segment文件。

  7. 最后,强制将os cache中的所有数据通过fsync操作刷写到磁盘文件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ranslog日志文件的作用

Translog日志文件的作用是在执行commit操作之前,将数据写入专门的日志文件。无论数据是停留在buffer还是os cache中,都是存储在内存中的。一旦机器宕机,内存中的数据将会丢失。

为了防止数据丢失,需要将数据对应的操作写入translog日志文件。在机器重启时,Elasticsearch会自动读取translog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并恢复到内存的buffer和os cache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ommit操作和Flush操作

Commit操作是指:

  1. 写入commit point,用于标识该commit point所对应的所有segment文件。
  2. 将os cache中的数据通过fsync操作强制刷写到磁盘文件。
  3. 清空translog日志文件。

Flush操作是对应commit操作的全过程。通过手动执行Flush操作,可以将os cache中的数据通过fsync操作强制刷写到磁盘文件中,并记录一个commit point,同时清空translog日志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删除操作和更新操作

  • 删除操作:在执行commit操作时,会生成一个.del文件,其中标识某个文档为已删除状态。搜索时,根据.del文件可以知道该文档已被删除。
  • 更新操作:将原始文档标识为已删除状态,然后写入新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gment文件的管理与Merge操作

  • 每次refresh操作会产生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因此默认情况下,每秒钟会创建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随着时间推移,segment文件会越来越多。为了优化性能,Elasticsearch会定期执行merge操作。

  • Merge操作将多个segment文件合并为一个,并压缩数据以减少磁盘空间的使用。合并后的segment文件可以提高搜索性能,减少磁盘的随机访问。

  • Merge操作分为两个阶段:合并(Merge)和删除(Delete)。

    • 合并阶段:将多个segment文件合并为一个新的segment文件。在合并的过程中,相同文档ID的数据将会被合并为最新版本,删除标记将会被应用。合并操作会减少segment文件的数量,提高搜索性能。

    • 删除阶段:在合并后的segment文件中,已被标记为删除的数据将会被真正地删除,释放磁盘空间。

  • Merge操作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会占用CPU和磁盘IO资源。为了避免对搜索性能产生负面影响,Elasticsearch会在后台异步执行Merge操作。

  • Merge操作的频率和合并策略可以通过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这就是Elasticsearch数据写入的底层原理。通过理解这些核心概念,您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Elasticsearch集群的性能和存储空间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lryc.cn/news/326485.html

相关文章:

  • 牛客论坛spring initializer选用的构件
  • 【Java程序设计】【C00385】基于(JavaWeb)Springboot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有论文)
  • 【Linux进阶之路】理解UDP,成为TCP。
  • Linux实用操作
  • OpenJudge - 12:加密的病历单
  • QGIS编译(跨平台编译)057:FastCGI编译(Windows、Linux、MacOS环境下编译)
  • jenkins+newman+postman持续集成环境搭建
  • 取消自动设置的开机自启动(pywin32库)请勿仿照!否则可能对电脑造成损害。
  • 金融投贷通(金融投资+贷款通)项目准备
  • 跟我学C++中级篇——STL的中的删除
  • js如何遍历查询一个颗树
  • 【面试必备】针对一个案例,怎么测试
  • vue3 hooks之事件广播(支持跨标签页)
  • go中validate包使用教程
  • canvas画带透明度的直线和涂鸦
  • linux命令 curl忽略https证书
  • 游戏引擎中网络游戏的基础
  • ES6(ECMAScript 6)中常用的知识点总结(包含示例代码)
  • 老师人手必备的教学神器有哪些?这5款教学软件一定要知道!
  • 华为机试题-核酸检测人数
  • SQLAlchemy模型映射提示declarative_base() takes 0 positional arguments but 1 was given
  • linux系统Kubernetes工具ingress暴露服务
  • centos2anolis
  • Cesium安装部署运行
  • 【Android 内存优化】KOOM线程泄漏监控的实现源码分析
  • 【爬虫基础】第1讲 网络爬虫基本知识
  • scrapy爬虫框架
  • 【深度学习】基础知识
  • Electron应用自动更新实现及打包部署全攻略
  • 【爬虫基础】第6讲 opener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