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Docker镜像的内部机制

Docker镜像的内部机制

镜像就是一个打包文件,里面包含了应用程序还有它运行所依赖的环境,例如文件系统、环境变量、配置参数等等。

环境变量、配置参数这些东西还是比较简单的,随便用一个 manifest 清单就可以管理,真正麻烦的是文件系统。为了保证容器运行环境的一致性,镜像必须把应用程序所在操作系统的根目录,也就是 rootfs,都包含进来。

虽然这些文件里不包含系统内核(因为容器共享了宿主机的内核),但如果每个镜像都重复做这样的打包操作,仍然会导致大量的冗余。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千个镜像,都基于 Ubuntu 系统打包,那么这些镜像里就会重复一千次 Ubuntu 根目录,对磁盘存储、网络传输都是很大的浪费。

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到,应该把重复的部分抽取出来,只存放一份 Ubuntu 根目录文件,然后让这一千个镜像以某种方式共享这部分数据。

这个思路,也正是容器镜像的一个重大创新点:分层,术语叫“Layer”。

容器镜像内部并不是一个平坦的结构,而是由许多的镜像层组成的,每层都是只读不可修改的一组文件,相同的层可以在镜像之间共享,然后多个层像搭积木一样堆叠起来,再使用一种叫“Union FS 联合文件系统”的技术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容器最终看到的文件系统。

命令 docker inspect 来查看镜像的分层信息,比如 nginx:alpine 镜像:

docker inspect nginx:alpine

它的分层信息在“RootFS”部分:

通过这张截图就可以看到,nginx:alpine 镜像里一共有 6 个 Layer

现在你也就明白,之前在使用 docker pulldocker rmi 等命令操作镜像的时候,那些“奇怪”的输出信息是什么了,其实就是镜像里的各个 Layer。Docker 会检查是否有重复的层,如果本地已经存在就不会重复下载,如果层被其他镜像共享就不会删除,这样就可以节约磁盘和网络成本。

http://www.lryc.cn/news/29270.html

相关文章:

  • 每日的时间安排规划
  • 【C++】类和对象——六大默认成员函数
  • 远程debug被arthas watch了的idea
  • Cesium实现的光柱效果
  • 你最爱记混的slice()和splice()
  • 【LeetCode】剑指 Offer(15)
  • 【刷题笔记】之二分查找(搜索插入位置。在排序数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x的平方根、有效的完全平方数)
  • 一起Talk Android吧(第五百一十五回:绘制向外扩散的水波纹)
  • 基于粒子群改进的支持向量机SVM的情感分类识别,pso-svm情感分类识别
  • 【python中的列表和元组】
  • 世界顶级五大女程序媛,不仅技术强还都是美女
  • Linux- 系统随你玩之--文件管理-双生姐妹花
  • 18、多维图形绘制
  • 【C++】30h速成C++从入门到精通(STL介绍、string类)
  • PMP是什么意思?适合哪些人学呢?
  • 【SpringBoot 事务不回滚?怎么解决?】
  • 软件研发管理经验总结 - 技术管理
  • 项目实战典型案例19——临时解决方案和最终解决方案
  • 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算法汇总!
  • 什么是着色器/Threejs如何使用着色器/Threejs使用着色器实现平面网格的动态效果案例
  • 191、【动态规划】AcWing ——AcWing 900. 整数划分:完全背包解法+加减1解法(C++版本)
  • Java 比较器
  • 配置本地 python GEE、geemap环境
  • cmd命令教程
  • 深圳大学计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实验15 函数模板和类模板
  • 组播详解及示例代码
  • C语言-qsort函数示例解析
  • 一些Linux内核内存性能调优笔记!
  • 【JVM】逃逸分析
  • C51---震动传感器控制LED灯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