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快速排序|超详细讲解|入门深入学习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介绍

快速排序(Quick Sort)使用分治法策略。
它的基本思想是:选择一个基准数,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快速排序流程: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基准值。
(2) 将所有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
(3) 递归地把"基准值前面的子数列"和"基准值后面的子数列"进行排序。

快速排序图文说明

/** 快速排序** 参数说明:*     a -- 待排序的数组*     l -- 数组的左边界(例如,从起始位置开始排序,则l=0)*     r -- 数组的右边界(例如,排序截至到数组末尾,则r=a.length-1)*/
void quick_sort(int a[], int l, int r)
{if (l < r){int i,j,x;i = l;j = r;x = a[i];while (i < j){while(i < j && a[j] > x)j--; // 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x的数if(i < j)a[i++] = a[j];while(i < j && a[i] < x)i++; // 从左向右找第一个大于x的数if(i < j)a[j--] = a[i];}a[i] = x;quick_sort(a, l, i-1); /* 递归调用 */quick_sort(a, i+1, r); /* 递归调用 */}
}

下面以数列a={30,40,60,10,20,50}为例,演示它的快速排序过程(如下图)。

 

上图只是给出了第1趟快速排序的流程。在第1趟中,设置x=a[i],即x=30。
(01) 从"右 --> 左"查找小于x的数:找到满足条件的数a[j]=20,此时j=4;然后将a[j]赋值a[i],此时i=0;接着从左往右遍历。
(02) 从"左 --> 右"查找大于x的数:找到满足条件的数a[i]=40,此时i=1;然后将a[i]赋值a[j],此时j=4;接着从右往左遍历。
(03) 从"右 --> 左"查找小于x的数:找到满足条件的数a[j]=10,此时j=3;然后将a[j]赋值a[i],此时i=1;接着从左往右遍历。
(04) 从"左 --> 右"查找大于x的数:找到满足条件的数a[i]=60,此时i=2;然后将a[i]赋值a[j],此时j=3;接着从右往左遍历。
(05) 从"右 --> 左"查找小于x的数:没有找到满足条件的数。当i>=j时,停止查找;然后将x赋值给a[i]。此趟遍历结束!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子数列进行递归遍历。最后得到有序数组!

时间复杂度和稳定性

快速排序稳定性
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它不满足稳定算法的定义。
算法稳定性 -- 假设在数列中存在a[i]=a[j],若在排序之前,a[i]在a[j]前面;并且排序之后,a[i]仍然在a[j]前面。则这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

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是O(N2),平均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
这句话很好理解:假设被排序的数列中有N个数。遍历一次的时间复杂度是O(N),需要遍历多少次呢?至少lg(N+1)次,最多N次。
(01) 为什么最少是lg(N+1)次?快速排序是采用的分治法进行遍历的,我们将它看作一棵二叉树,它需要遍历的次数就是二叉树的深度,而根据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它的深度至少是lg(N+1)。因此,快速排序的遍历次数最少是lg(N+1)次。
(02) 为什么最多是N次?这个应该非常简单,还是将快速排序看作一棵二叉树,它的深度最大是N。因此,快读排序的遍历次数最多是N次。

 代码实现

C语言实现

/*** 快速排序:C 语言** @author skywang* @date 2014/03/11*/#include <stdio.h>// 数组长度
#define LENGTH(array) ( (sizeof(array)) / (sizeof(array[0])) )/** 快速排序** 参数说明:*     a -- 待排序的数组*     l -- 数组的左边界(例如,从起始位置开始排序,则l=0)*     r -- 数组的右边界(例如,排序截至到数组末尾,则r=a.length-1)*/
void quick_sort(int a[], int l, int r)
{if (l < r){int i,j,x;i = l;j = r;x = a[i];while (i < j){while(i < j && a[j] > x)j--; // 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x的数if(i < j)a[i++] = a[j];while(i < j && a[i] < x)i++; // 从左向右找第一个大于x的数if(i < j)a[j--] = a[i];}a[i] = x;quick_sort(a, l, i-1); /* 递归调用 */quick_sort(a, i+1, r); /* 递归调用 */}
}void main()
{int i;int a[] = {30,40,60,10,20,50};int ilen = LENGTH(a);printf("before sort:");for (i=0; i<ilen; i++)printf("%d ", a[i]);printf("\n");quick_sort(a, 0, ilen-1);printf("after  sort:");for (i=0; i<ilen; i++)printf("%d ", a[i]);printf("\n");
}

c++实现

/*** 快速排序:C++** @author skywang* @date 2014/03/11*/#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快速排序** 参数说明:*     a -- 待排序的数组*     l -- 数组的左边界(例如,从起始位置开始排序,则l=0)*     r -- 数组的右边界(例如,排序截至到数组末尾,则r=a.length-1)*/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l, int r)
{if (l < r){int i,j,x;i = l;j = r;x = a[i];while (i < j){while(i < j && a[j] > x)j--; // 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x的数if(i < j)a[i++] = a[j];while(i < j && a[i] < x)i++; // 从左向右找第一个大于x的数if(i < j)a[j--] = a[i];}a[i] = x;quickSort(a, l, i-1); /* 递归调用 */quickSort(a, i+1, r); /* 递归调用 */}
}int main()
{int i;int a[] = {30,40,60,10,20,50};int ilen = (sizeof(a)) / (sizeof(a[0]));cout << "before sort:";for (i=0; i<ilen; i++)cout << a[i] << " ";cout << endl;quickSort(a, 0, ilen-1);cout << "after  sort:";for (i=0; i<ilen; i++)cout << a[i] << " ";cout << endl;return 0;
}

java实现

/*** 快速排序:Java** @author skywang* @date 2014/03/11*/public class QuickSort {/** 快速排序** 参数说明:*     a -- 待排序的数组*     l -- 数组的左边界(例如,从起始位置开始排序,则l=0)*     r -- 数组的右边界(例如,排序截至到数组末尾,则r=a.length-1)*/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l, int r) {if (l < r) {int i,j,x;i = l;j = r;x = a[i];while (i < j) {while(i < j && a[j] > x)j--; // 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x的数if(i < j)a[i++] = a[j];while(i < j && a[i] < x)i++; // 从左向右找第一个大于x的数if(i < j)a[j--] = a[i];}a[i] = x;quickSort(a, l, i-1); /* 递归调用 */quickSort(a, i+1, r); /* 递归调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int a[] = {30,40,60,10,20,50};System.out.printf("before sort:");for (i=0; i<a.length; i++)System.out.printf("%d ", a[i]);System.out.printf("\n");quickSort(a, 0, a.length-1);System.out.printf("after  sort:");for (i=0; i<a.length; i++)System.out.printf("%d ", a[i]);System.out.printf("\n");}
}

上面3种语言的实现原理和输出结果都是一样的。下面是它们的输出结果:

before sort:30 40 60 10 20 50
after  sort:10 20 30 40 50 60
http://www.lryc.cn/news/291282.html

相关文章:

  • 指针+一维整型数组的基本运用 和 指针+一维整型数组的初步学习
  • APP测试基本流程以及APP测试要点总结
  • GPT-4 Vision调试任何应用,即使缺少文本日志 升级Streamlit七
  • ppt形状导入draw.io
  • GoLang和GoLand的安装和配置
  • BGAD文章复现笔记-1
  • 【EI会议推荐】第六届下一代数据驱动网络国际学术会议(NGDN 2024)
  • 聊聊java中的Eureka和Nacos
  • 系统架构设计师-21年-上午试题
  • 数据库MySQL查询设计||给定四个关联表,其定义和数据加载如下:-- 学生表 Student-- 选课表 SC
  • C#使用RabbitMQ-3_发布订阅模式(扇形交换机)
  • 区块链游戏解说:什么是 SecondLive
  • 构建基于Flask的跑腿外卖小程序
  • 【算法】Partitioning the Array(数论)
  • ASP.NET Core 7 Web 使用Session
  • (1)SpringBoot学习——芋道源码
  • 宏景eHR FrCodeAddTreeServlet SQL注入漏洞复现
  • STM32——I2C
  • 笔记本从零安装ubuntu server系统+环境配置
  • SQL 快速参考手册
  • Linux/Windows系统无法git clone解决办法
  • 【算法与数据结构】198、213、337LeetCode打家劫舍I, II, III
  • React、React Router、JSX 简单入门快速上手
  • 从 0 开始搭建 React 框架
  • 网站地址怎么改成HTTPS?
  • Blender教程(基础)-面的细分与删除、挤出选区-07
  • QT自制软键盘 最完美、最简单、支持中文输入(二)
  • SpringCloud_学习笔记_1
  • 容器算法迭代器初识
  • 瑞_力扣LeetCode_二叉搜索树相关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