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Web-HTTP

一、概念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读者应该不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但可能仍然不是很理解,笔者将逐一解释。

HyperText(超文本):根据维斯百科,Hypertext is text displayed on a computer display or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references (hyperlinks) to other text that the reader can immediately access.  翻译:超文本是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或其他电子设备上的文本,其中包含读者可以立即访问的其他文本的引用(超链接)。说白了,就是一段包含跳转链接的文本,其中的链接可以跳转至一个新的文本,一张图片,一段音频,一段视频等等语义扩大后的文本。

Transfer(传输):最开始的计算机是没有网络的,所有的文本也只能在本机上编辑,查看。随着网络的诞生,文本可以由一台计算机发送给另一台计算机,这个过程就是传输。

Protocol(协议):所谓协议,其实就是一种约定,或者称为一种格式。由于超文本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为了识别传输的文本内容,那么就需要约定一种传输文本的格式。好比写信:我们通常由称呼开始,接着是正文,最后是写信人的署名和日期。计算机科学中的协议实质上也是一种类似的规范。在后续介绍到HTTP的请求数据格式与响应数据格式后,读者会加深对协议的理解。

二、请求数据格式与响应数据格式

认识一个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看看他。于是,我们直接来看看HTTP协议到底长什么样子。

(1)请求数据格式
POST / HTTP/1.1
Accept: text/html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is;q=0.8,en;q=0.7
Cache-Control: max-age=0
Connection: keep-alive
Host: www.baidu.com
Referer: https://www.baidu.com/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5_7)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20.0.0.0 Safari/537.36
sec-ch-ua-platform: "macOS"param1=value1&param2=value2

请求数据分为3部分:

  • 请求行:请求数据的第一行。其中POST表示请求方式,/表示请求资源的路径,HTTP/1.1表示协议及版本;
  • 请求头: 第二行开始,格式为key: value形式;

                Host:表示请求的主机名

                User-Agent:浏览器的版本,笔者这里用的浏览器是Chrome

                Accept:表示浏览器接的资源类型

                Accept-Language:浏览器偏好的语言,服务器常常根据此返回不同语言的见面

                Accept-Encoding:表示浏览器可以支持的压缩类型

  • 请求体:POST请求的最后一部分,存放请求参数,GET请求没有这一部分,参数会在请求资源的路径最后携带
(2)响应数据格式
HTTP/1.1 200 OK
Server: Tengine
Content-Type: text/html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html><head><title>Hello</title></head>
</html>
  • 响应行:响应数据的第一行。其中HTTP/1.1表示协议版本,200表示响应状态码,OK表示状态码描述
  • 响应头:第二行开始,格式为key: value格式

                Content-Type:表示响应内容的类型,例如text/html, image/jpeg

                Content-Length:表示响应内容的长度(字节数)

                Content-Encoding:表示响应压缩算法

                Cache- Control:表示客户端如何缓存

  • 响应体:最后一部分。存放响应数据
三、思考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客户端浏览器遵循HTTP协议请求服务端时,服务端会遵循HTTP协议的格式解析请求报文,例如判断请求方式(GET还是POST或其它),根据不同请求方式解析请求参数。这是一个通用的过程,而且与我们的业务逻辑是不相关的。因此,这部分的通用处理是否可以统一处理呢?又由谁处理呢?读者可以阅读下一篇文章关于Tomcat的介绍。

四、HTTP的特点
  • 基于TCP协议,面向连接,安全
  • 基本请求-响应模型,一次请求对应一次响应
  • 无状态,每次请求-响应是独立的,这种特点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缺点是多次请求之间不能共享数据。

http://www.lryc.cn/news/277898.html

相关文章:

  • 算法训练营第四十二天|动态规划:01背包理论基础 416. 分割等和子集
  • 前端 JS篇快问快答
  • vue/vue3/js来动态修改我们的界面浏览器上面的文字和图标
  • MobaXterm SSH 免密登录配置
  •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找到与你性格匹配的职业
  • LVGL学习笔记 显示和隐藏 对象的属性标志位 配置
  • cuda上使用remap函数
  • 【JaveWeb教程】(18) MySQL数据库开发之 MySQL数据库设计-DDL 如何查询、创建、使用、删除数据库数据表 详细代码示例讲解
  • ElasticSearch学习笔记-SpringBoot整合Elasticsearch7
  • [足式机器人]Part2 Dr. CAN学习笔记 - Ch02动态系统建模与分析
  • 【一周年创作总结】人生是远方的无尽旷野呀
  • 金融帝国实验室(Capitalism Lab)V10版本游戏平衡性优化与改进
  • [SpringBoot]接口的多实现:选择性注入SpringBoot接口的实现类
  • 北京大学 wlw机器学习2022春季期末试题分析
  • 前端文件下载方法(包含get和post)
  • 高性能、可扩展、支持二次开发的企业电子招标采购系统源码
  • 2645. 构造有效字符串的最少插入数
  • C#,快速排序算法(Quick Sort)的非递归实现与数据可视化
  • 【操作系统xv6】学习记录2 -RISC-V Architecture
  • C++力扣题目111--二叉树的最小深度
  • 【图像拼接】源码精读:Adaptive As-Natural-As-Possible Image Stitching(AANAP/ANAP)
  • 解决docker run报错: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No command specified.
  • 算法第十二天-最大整除子集
  • 简单易懂的PyTorch 损失函数: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关键
  • Kubernetes/k8s的存储卷/数据卷
  • 【漏洞复现】锐捷RG-UAC统一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信息泄露漏洞
  • Android - 串口通讯(SerialPort)
  • 如何使用設置靜態住宅IP
  • 在学习爬虫前的准备
  • windows下安装oracle-win-64-11g超详细图文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