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设计模式之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论与实现(一):需求分析方法论

文章目录

  • 一. 需求举例
  • 二. 对案例进行需求分析
    • 1. 第一轮基础分析
    • 2. 第二轮分析优化
    • 3. 第三轮分析优化
    • 4. 第四轮分析优化
    • 5. 最终确定需求
  • 三. 小结

本文主要描述:

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论

一. 需求举例

假设,你正在参与开发一个微服务。微服务通过 HTTP 协议暴露接口给其他系统调用,其实,其他系统通过 URL 来调用微服务的接口。

 

二. 对案例进行需求分析

针对鉴权这个功能的开发,我们该如何做需求分析?

1. 第一轮基础分析

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用户名 + 密码来做认证。

给每个允许访问我们服务的调用方,派发一个应用名(或者叫应用 ID、AppID)和一个对应的密码(或者叫秘钥)。调用方每次进行接口请求的时候,都携带自己的 AppID 和密码。微服务在接收到接口调用请求之后,会解析出 AppID 和密码,跟存储在微服务端的 AppID 和密码进行比对。如果一致,说明认证成功,则允许接口调用请求;否则,就拒绝接口调用请求。

 

2. 第二轮分析优化

因为密码是明文,暴露给了网络,所以是不安全的。

加密算法

那如果我们借助加密算法(比如 SHA),对密码进行加密之后,再传递到微服务端验证,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实际上,这样也是不安全的,因为加密之后的密码及 AppID,照样可以被未认证系统(或者说黑客)截获,未认证系统可以携带这个加密之后的密码以及对应的 AppID,伪装成已认证系统来访问我们的接口。这就是典型的“重放攻击”。


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迭代优化方法。


借助 OAuth 的验证思路

调用方将请求接口的 URL 跟 AppID、密码拼接在一起,然后进行加密,生成一个 token
调用方在进行接口请求的的时候,将这个 token 及 AppID,随 URL 一块传递给微服务端。微服务端接收到这些数据之后,根据 AppID 从数据库中取出对应的密码,并通过同样的 token 生成算法,生成另外一个 token
用这个新生成的 token 跟调用方传递过来的 token 对比。如果一致,则允许接口调用请求;否则,就拒绝接口调用请求。

 

3. 第三轮分析优化

不过还是有重放攻击的可能,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 token 生成算法,引入一个随机变量,让每次接口请求生成的 token 都不一样。

我们可以选择时间戳作为随机变量。我们将 URL、AppID、密码、时间戳四者进行加密来生成 token。调用方在进行接口请求的时候,将 token、AppID、时间戳,随 URL 一并传递给微服务端。
 
微服务端在收到这些数据之后,会验证当前时间戳跟传递过来的时间戳,是否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内(比如一分钟)。如果超过一分钟,则判定 token 过期,拒绝接口请求。如果没有超过一分钟,则说明 token 没有过期,就再通过同样的 token 生成算法,在服务端生成新的 token,与调用方传递过来的 token 比对,看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允许接口调用请求;否则,就拒绝接口调用请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第四轮分析优化

但仍然有重放攻击的可能

未认证系统可以在这一分钟的 token 失效窗口内,通过截获请求、重放请求,来调用我们的接口。

 

开发成本

不过,攻与防之间,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安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提高攻击的成本。这个方案虽然还有漏洞,但是实现起来足够简单,而且不会过度影响接口本身的性能(比如响应时间)。


权衡安全性、开发成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个方案算是比较折中、比较合理的了。


 

其他细节

另外,如何在微服务端存储每个授权调用方的 AppID 和密码。

最容易想到的方案就是存储到数据库里,比如 MySQL。不过,开发像鉴权这样的非业务功能,最好不要与具体的第三方系统有过度的耦合。
针对 AppID 和密码的存储,我们最好能灵活地支持各种不同的存储方式,比如 ZooKeeper、本地配置文件、自研配置中心、MySQL、Redis 等。


我们不一定针对每种存储方式都去做代码实现,但起码要留有扩展点,保证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在我们切换存储方式的时候,尽可能地减少代码的改动。


 

5. 最终确定需求

到此,需求已经足够细化和具体了。看如下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 小结

针对框架、类库、组件等非业务系统的开发,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难点就是:


需求一般都比较抽象、模糊,需要你自己去挖掘,做合理取舍、权衡、假设,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最终产生清晰的、可落地的需求定义。


需求定义是否清晰、合理,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设计、编码实现是否顺畅。所以,作为程序员,你一定不要只关心设计与实现,前期的需求分析同等重要。

 


需求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我们不要试图一下就能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先给出一个粗糙的、基础的方案,有一个迭代的基础,然后再慢慢优化,这样一个思考过程能让我们摆脱无从下手的窘境。


 

 

 
参考《设计模式之美》-- 王争

http://www.lryc.cn/news/274929.html

相关文章:

  • MySQL视图索引执行计划相关十五道面试题分享
  • vue绑定背景颜色或背景图片 和 nuxtjs动态设置background-image:
  • 案例099: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外卖小程序的研究与开发
  • 数据库的设计
  • 数据比较时String未转成BigDecimal的坑
  • MySQL第三战:CRUD,函数1以及unionunion all
  • 业务项目中Echarts图表组件的封装实践方案
  • 鸿蒙开发之拖拽事件
  • C#使用纯OpenCvSharp部署yolov8-pose姿态识别
  • [AutoSar]基础部分 RTE 04 数据类型的定义及使用
  • c#调试程序一次启动两个工程(多个工程)
  • 轻松搭建企业知识库:10款必备工具推荐
  • 第三天学习记录
  • 内核线程创建-kthread_create
  • uniappVue3版本中组件生命周期和页面生命周期的详细介绍
  • 任务驱动式编程
  • python数据可视化之折线图案例讲解
  • QT工具栏开始,退出
  • @Async正确使用姿势
  • 试除法判定质数算法总结
  • vuetify 回到顶部
  • Socket与TCP的关系
  • RKE安装k8s及部署高可用rancher之证书私有证书但是内置的ssl不放到外置的LB中 4层负载均衡
  • 使用爬虫爬取热门电影
  • 【unity小技巧】实现没有动画的FPS武器摇摆和摆动效果
  • C语言基础知识(6):UDP网络编程
  • 12月笔记
  • 三、C语言中的分支与循环—for循环 (6)
  • tolist()读取Excel列数据,(Excel列数据去重后,重新保存到新的Excel里)
  • ChatGPT大升级,文档图像识别领域迎来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