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 内核学习笔记: hlist 的理解

前言

  • 最近阅读 Linux 内核时,遇到了 hlist,这个 hlist 用起来像是普通的链表,但是为何使用 hlist,hlist 是怎么工作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相关代码 hlist_add_head(&clk->clks_node, &core->clks);
/*** clk_core_link_consumer - Add a clk consumer to the list of consumers in a clk_core* @core: clk to add consumer to* @clk: consumer to link to a clk*/
static void clk_core_link_consumer(struct clk_core *core, struct clk *clk)
{clk_prepare_lock();hlist_add_head(&clk->clks_node, &core->clks);clk_prepare_unlock();
}
  • 越来越感到 Linux 内核真的是一个宝藏库,学习软件开发,阅读 Linux 内核代码,会受益匪浅。

hlist 定义

  • hlist 结构体定义所在的文件 `include\linux\types.h
struct hlist_head {struct hlist_node *first;
};struct hlist_node {struct hlist_node *next, **pprev;
};
  • 有的人理解 hlist 是 hash list 的简写,也就是 哈希链表,我不敢苟同,但 hlist 用在哈希桶上时,会由于 struct hlist_head 只有一个指针,比普通的 struct list_head 节省空间

  • 哈希表,由于哈希碰撞,即使哈希桶再大,都有可能多个数据拥有同一个哈希值,此时引入了链表,哈希值相同的元素,挂在链表上,此时由于 哈希桶的数量极大,比如 100万个,使用 struct hlist_head 会比 struct list_head 节省很大的【内存空间】

  • 由于 struct hlist_head 特殊的结构,造成 struct hlist_head 不能成为 【双向循环】链表,但是由于 struct hlist_node 有两个指针,因此可以享受 链表节点快速【插入】与【删除】的有点,这部分有点像 普通链表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 hlist_head 只用于定义 链表的头部,链表的节点使用 struct hlist_node 定义。

  • 【重点理解】 struct hlist_node 中的 pprev 是二级指针,用于指向前一个 节点的 next,也就是前一个节点成员 next 指针的指针。这里不是 pprev = prev->next,而是 pprev= &prev->next ,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则 pprev = prev->next 就是自身指针了,因为上一个节点的 next 就是指向下一个节点,这样获取不到上一个节点的指针。

hlist 的定义与初始化

  • 可以通过阅读 Linux 经典链表操作头文件 include\linux\list.h ,详细了解 链表的操作,比如 定义、 初始化、插入、删除、遍历等操作。

  • 如果链表嵌入在一个较大的数据结构中,双向链表的各个节点一般都是采用经典的前驱与后继相连,而通过链表成员,获取结构体的指针(地址),可以使用 container_of,比如 #define h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container_of(ptr,type,memb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初始化与定义,可以直接查看 include\linux\list.h ,一般定义方法为

  • 定义 hlist 头部 struct hlist_head children;

  • 定义 hlist 节点 struct hlist_node clks_node;

  • hlist head 定义后需要初始化,可以定义时初始化,也可以手动初始化

  • 定义并初始化 static HLIST_HEAD(clk_root_list);

  • 手动在初始化函数中初始化 INIT_HLIST_HEAD(&core->clks);

hlist 插入操作

  • 由于 hlist 特殊的结构,造成 hlist 插入操作分为两种: 头部的插入 hlist_add_head ,节点的插入 hlist_add_before hlist_add_behind 两种

  • hlist_add_head 操作: 知道 hlist 头部,插入到头部后面,新插入的节点,成为第一个hlist 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list_add_before ,两个 hlist_node 节点,前面插入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list_add_behind 两个 hlist_node 节点,插入到后面,类似于 aft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删除节点 __hlist_del

  • 由于 hlist node 节点是双向的,双重指针 pprev 可以获取到前一个节点,而 next 可以获取到后一个节点,因此像常规双向链表一样,删除操作不依赖 链表头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 深入熟悉 hlist 的操作,感觉 Linux 代码阅读起来,更熟悉了,后面抽时间自己写驱动时用起来。

  • hlist 设计很巧妙,但使用起来由于区分 链表头与链表节点,没有 list_head 操作那么简单,但是用于哈希桶结构,可以用于节省空间(链表头部节点多、链表节点少的场合)

http://www.lryc.cn/news/269722.html

相关文章:

  • 几种设计模式介绍
  • 拓展操作(三) jenkins迁移到另一个机器
  • 重定向和转发的区别
  • 基于ElementUI二次封装弹窗组件
  • linux cat命令改变功能显示当前文件行号
  • Django-REST-Framework 如何快速生成Swagger, ReDoc格式的 REST API 文档
  • SpringBoot当中的Singleton和Prototype详解
  • LeetCode第1题 - 两数之和
  • (14)Linux 地址空间的理解
  • Java中的设计模式
  • Hadoop(2):常见的MapReduce[在Ubuntu中运行!]
  • Unity | 快速修复Animation missing错误
  • ssm基于web的志愿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vue论文
  • C++运算符重载(插入and提取)
  • C#高级 08Json操作
  • 封装uniapp签字板
  • Mybatis行为配置之Ⅳ—日志
  • Java设计模式-外观模式
  • js+css实现颜色选择器
  • Go语言中的包管理工具之Go Modules的使用
  • 【c/c++】指针例图基础详解
  • TCP/IP的网络层(即IP层)之IP地址和网络掩码,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配置和应用
  • 代码随想录刷题 | Day1
  • 查看IOS游戏FPS
  • 挑战Python100题(7)
  • HarmonyOS自学-Day4(TodoList案例)
  • LTPI协议的理解——2、LTPI实现的底层架构
  • CentOS 8.2 安装 Mysql 5.7.26(单机)
  • Vue Tinymce富文本组件自定义带下拉框的操作按钮
  • YOLOv5算法进阶改进(10)— 更换主干网络之MobileViTv3 | 轻量化Backb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