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算法-02-排序-冒泡插入选择排序

       一般最经典的、最常用的: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那么我们如何分析一个"排序算法"呢?

1-分析排序算法要点

       时间复杂度:具体是指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的系数,常数,低阶:对于排序规模很小的数据,在对同一阶时间复杂度的排序算法性能对比的时候,我们就要把系数、常数、低阶也考虑进来。
       比较次数和交换次数:在分析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的时候,应该把比较次数和交换(或移动)次数也考虑进去。
       排序算法的内存消耗:算法的内存消耗可以通过空间复杂度来衡量,排序算法也不例外;原地排序(Sorted in place)算法,就是特指空间复杂度是O(1)的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值相等的元素,经过排序之后,相等元素之间原有的先后顺序不变。

2-冒泡-插入-选择排序

2.1-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冒泡排序只会操作相邻的两个数据。每次冒泡操作都会对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看是否满足大小关系要求。如果不满足就让它俩互换。一次冒泡会让至少一个元素移动到它应该在的位置,重复n次,就完成了n个数据的排序工作。
工作原理:原始数据14,15,16,13,12,11,冒泡排序的经过如下图:

我们展示一下第1轮冒泡出16的过程:

下图是多轮冒泡的结果

       Java代码体现,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排序次数,我们如果发现没有数据交换,就可以结束排序,这样可以减少循环次数。

@Slf4j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10,8,9,15,23,6,24};sort(arr);}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int length = arr.length;if (length <= 1) {return;}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boolean flag = false;for (int j = 0; j < length - i - 1; j++) {if (arr[j] > arr[j + 1]) {int 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flag = true;}}if(! flag){break;}}log.info("排序后数组arr={}",arr);}
}

(1)冒泡的过程只涉及相邻数据的交换操作,只需要常量级的临时空间,所以它的空间复杂度为O(1),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
(2)在冒泡排序中,只有交换才可以改变两个元素的前后顺序。为了保证冒泡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当有相邻的两个元素大小相等的时候,我们不做交换,相同大小的数据在排序前后不会改变顺序,所以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3)最好情况下,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是有序的了,我们只需要进行一次冒泡操作,就可以结束了,所以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是O(n)。而最坏的情况是,要排序的数据刚好是倒序排列的,我们需要进行n次冒泡操作,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2)。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2)。

2.2-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插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取未排序区间中的元素,在已排序区间中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将其插入,并保证已排序区间数据一直有序。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未排序区间中元素为空,算法结束。

原始数组:14,15,16,13,12,11;排序的流程图如下:

@Slf4j
public class Insertion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10, 8, 9, 15, 23, 6, 24};sort(arr);}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int length = arr.length;if (length <= 1) {return;}for (int i = 1; i < length; i++) {int value = arr[i];int j = i - 1;for (; j >= 0; j--) {if (arr[j] > value) {arr[j + 1] = arr[j];} else {break;}}arr[j+1]=value;}log.info("排序后数组arr={}", arr);}
}

(1)从实现过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插入排序算法的运行并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是O(1),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
(2)在插入排序中,对于值相同的元素,我们可以选择将后面出现的元素,插入到前面出现元素的后面,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有的前后顺序不变,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3)最好是时间复杂度为O(n),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2),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2.3-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思路有点类似插入排序,也分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但是选择排序每次会从未排序区间中找到最小的元素,将最小元素放到已排序区间的第一个位置。

@Slf4j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10, 8, 9, 15, 23, 6, 24};sort(arr);}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int length = arr.length;if (length <= 1) {return;}int minIndex;//最小值元素索引int min;//最小值元素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minIndex = i;min = arr[i];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 {if (min > arr[j]) {min = arr[j];minIndex = j;}}//交换if (minIndex != i) {arr[minIndex] = arr[i];arr[i] = min;}}log.info("排序后数组arr={}", arr);}
}

(1)选择排序空间复杂度为O(1),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
(2)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每次都要找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的最小值,并和前面的元素交换位置,这样破坏了稳定性。
(3)选择排序的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都为O(n^2)。

3-小结

 冒泡,插入,选择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O(n^2),三种排序算法对比结果如下图:

       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2),都是原地排序算法,插入排序要比冒泡排序性能更好。因为冒泡排序的数据交换要比插入排序的数据移动要复杂,冒泡排序需要3个赋值操作,而插入排序只需要1个,冒泡排序耗费更多的时间单位。

http://www.lryc.cn/news/258568.html

相关文章:

  • 流量异常-挂马造成百度收录异常关键词之解决方案(虚拟主机)
  • 磁力计LIS2MDL开发(1)----轮询获取磁力计数据
  • C++学习笔记—— C++内存管理方式:new和delete操作符进行动态内存管理
  • 8、操作符重载
  • 前端组件库开发
  • 自定义日志打印功能--C++
  • gitlab注册无中国区电话验证问题
  • 【JAVA基础题目练习】----第二天
  • node.js和npm的安装与环境配置(2023最新版)
  • ke14--10章-1数据库JDBC介绍
  • 【IC验证】perl脚本——分析前/后仿用例回归情况
  • Ansible适合的场景是什么?
  • Flink 读写 HBase 总结
  • 记录一次chatGPT人机协同实战辅助科研——根据词库自动进行情感分析
  • Java_LinkedList链表详解
  • MacOS 12 开放指定端口 指定ip访问
  • LeedCode刷题---滑动窗口问题
  • leetcode24. 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 TCP传输层详解(计算机网络复习)
  • 【LuatOS】简单案例网页点灯
  • 百度APP iOS端包体积50M优化实践(七)编译器优化
  • STM32-新建工程(标准库)
  • Android集成科大讯飞语音识别与语音唤醒简易封装
  • 【Linux】telnet命令使用
  • VCG 标记使用(BitFlags)
  • Pandas中的Series(第1讲)
  • 从手工测试进阶中高级测试?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 【链表Linked List】力扣-114 二叉树展开为链表
  • Go (一) 基础部分4 -- 文件处理
  • 集合03 Collection (List) -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