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Redis--13--缓存一致性问题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 缓存一致性问题
    • 1、先更新缓存,再更新DB
    • 方案二:先更新DB,再更新缓存
    • 方案三:先删缓存,再写数据库
      • 推荐1:==延迟双删==
    • 方案四:先写数据库,再删缓存
  • 删除缓存失败怎么办?
    • 方案一:设置过期时间
    • 方案二:同步重试
    • 方案三:消息队列
    • 方案四:订阅mysql的binlog
    • 总结


缓存一致性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缓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查询的性能。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使用缓存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数据库有数据更新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决定于缓存的过期时间),用户请求从缓存中获取到的都可能是旧值,而非数据库的最新值。那么,该如何更新缓存呢?目前有以下四种解决方案:

  1. 先更新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差)

  2.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差)

  3. 先删除缓存,后更新数据库(一般)

  4. 先更新数据库,后删除缓存(推荐)

讨论四种方案前先统一两个认知,以便更好理解四种方案:

  • 缓存一致性问题没有绝对可靠的方案,我们只能让两者尽量接近,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百分百达到一致性效果。
  • 缓存和数据库,无论先处理谁,只要后者有延迟/失败,都会导致不一致的情况,这也正是缓存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所在。所有解决方案和讨论都是围绕这一点来进行的。

1、先更新缓存,再更新D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缺点:如果刚写完缓存,突然网络出现了异常,导致写数据库失败了。这样缓存中的数据就变成脏数据,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也是最差的一种解决

方案二:先更新DB,再更新缓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缺点一:问题又来了,写数据库成功,但写缓存失败了,依然会造成缓存脏数据的问题。但写缓存失败比写数据库失败的概率要小很多了(因为数据库可能有加锁、外键约束、超时等机制限制),所以此方案要比第一种方案好一点。

  • 如果对接口性能要求不高,还可以把写数据库和写缓存放到一个事务中,写缓存失败就回滚数据库。

缺点二:然而高并发场景下,还会有个棘手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请求a先过来,刚写完了数据库。但由于网络原因,卡顿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写缓存。
  • 这时候请求b过来了,先写了数据库。
  • 接下来,请求b顺利写了缓存。
  • 此时,请求a卡顿结束,也写了缓存。

很显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请求b在缓存中的新数据,被请求a的旧数据覆盖了。

也就是说:在高并发场景中,如果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先写数据库,再写缓存的操作,可能会出现数据库是新值,而缓存中是旧值,两边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缺点三:浪费系统资源

  • 写的缓存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计算或者查询筛选得出的结果,这样每写一次缓存都要计算一次,这是非常浪费系统资源的,尤其对那些写多读少的业务场景,更是雪上加霜。

删除缓存类

方案三:先删缓存,再写数据库

方案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嗯,看起来还不错。即使写数据库失败了,下个请求也会重新触发写缓存操作,基本上避免更新缓存的所有弊端,然而也不是十全十美。

缺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请求d先过来,把缓存删除了。但由于网络原因,卡顿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写数据库。
  2. 这时请求c过来了,先查缓存发现没数据,再查数据库,有数据,但是旧值。
  3. 请求c将数据库中的旧值,更新到缓存中。
  4. 此时,请求d卡顿结束,把新值写入数据库。

这种极端情况下依然会导致写入的缓存为旧值

推荐1:延迟双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避免方案1的避免,写完数据库后,再删除一次。

该方案有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是:第二次删除缓存,并非立马就删,而是要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之后

sleep的时间要对业务读写缓存的时间做出评估,sleep时间大于读写缓存的时间即可。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间隔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删除缓存呢?

请求d卡顿结束,把新值写入数据库后,请求c将数据库中的旧值,更新到缓存中。此时,如果请求d删除太快,在请求c将数据库中的旧值更新到缓存之前,就已经把缓存删除了,这次删除就没任何意义。必须要在请求c更新缓存之后,再删除缓存,才能把旧值及时删除了。

还是mysql读写分离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案四:先写数据库,再删缓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怕一种情况:缓存失效。

  1. 缓存自动失效。
  2. 请求f查询缓存,发缓存中没有数据,查询数据库的旧值,但由于网络原因卡顿了,没有来得及更新缓存。
  3. 请求e先写数据库,接着删除了缓存。
  4. 请求f更新旧值到缓存中。

这时,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同样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了。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缓存刚好自动失效。
  2. 请求f从数据库查出旧值,更新缓存的耗时,比请求e写数据库,并且删除缓存的耗时还长。

缓存失效。只有可能是查询比删除慢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相对来说会少很多。同时结合延时双删的处理,可以有效的避免缓存不一致的情况。

删除缓存失败怎么办?

其实先写数据库,再删缓存的方案,跟缓存双删的方案一样,有一个共同的风险点,即:如果缓存删除失败了怎么办?

方案一:设置过期时间

缓存设置一个过期时间,比如5分钟。当然这种方案只适合数据更新不是太频繁的业务。

方案二:同步重试

在接口中判断是否删除成功,如果失败就重试,直到成功或超过最大重试次数为止,返回数据。当然,这种方案的缺点就是可能影响接口性能。

方案三:消息队列

将删除缓存任务写入mq等消息中间件中,在mq的consumer中处理。但问题也很多:

引入消息中间件之后,问题更复杂了,对业务代码有一定侵入性、消息丢失怎么办
消息本身的延迟也会带来短暂的不一致性,不过这个延迟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基于 RocketMQ 的可靠性消息通信,来实现最终一致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案四:订阅mysql的binlog

当一条数据发生修改时,MySQL 就会产生一条变更日志(binlog),我们可以订阅这个日志,拿到具体操作的数据,然后再根据这条数据,去删除对应的缓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意思就是我们的业务应用在修改数据时,「只需」修改数据库,无需操作缓存。步骤如下:

  1. 在业务接口中写数据库之后,直接返回成功。
  2. mysql服务器会自动把变更的数据写入binlog中。
  3. binlog订阅者(消费者)获取变更的数据,然后删除缓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缓存删除比更新效果更好

举个例子:如果数据库1小时内更新了1000次,那么缓存也要更新1000次,但是这个缓存可能只在最后一次更新后被读取了1次,那么前999次的更新有必要吗?

反过来,如果是删除的话,就算数据库更新了1000次,那么也只是做了1次缓存删除(删除前判断key是否存在),只有当缓存真正被读取的时候才去数据库加载

删除缓存有两种方式

  1.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解决方案是使用延迟双删。
  2.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解决方案是消息队列或者监听binlog同步,引入消息队列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对业务代码有一定侵入性,并不推荐直接使用。

针对缓存一致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景,那么只通过设置超时时间就可以了。

http://www.lryc.cn/news/255600.html

相关文章:

  • 12.7作业
  • ssl什么是公钥和私钥?
  • github首次将文件合到远端分支,发现名字不是master,而是main
  • RTX 40 系彻底摆烂,NVIDIA 让三年老卡焕发第二春
  • ELK技术栈介绍及简单使用实例
  • 基于Java健身房课程管理系统
  • DAPP开发【02】Remix使用
  • 大华DSS S2-045 OGNL表达式注入漏洞复现
  • 大数据之HBase(二)
  • 前后端数据传输格式(下)
  • mysql pxc高可用离线部署(三)
  • XXL-JOB 日志表和日志文件自动清理
  • 常用sql记录
  • 设备温度和振动综合监测:温振一体式传感器的优点和应用
  • 彻底解决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exceptions‘【Bug完美解决】
  • yarn和npm的区别
  • 设计图中时序图
  • 反射实现tomcat
  • Ubuntu 安装 CUDA 和 cuDNN 详细步骤
  • ArkTS快速入门
  • HTTP不同场景下的通信过程和用户上网认证过程分析
  • VR 实现 Splash Screen 效果
  • HarmonyOS学习--TypeScript语言学习(一)
  • 【C语言】函数递归详解(一)
  • WT588F02B-8S语音芯片助力破壁机:智能声音播放提示IC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
  • NXP iMX8M Plus Qt5 双屏显示
  • RepidJson中Writer类、FilewriteStream类、 PrettyWriter类的区别
  • IntelliJ idea卡顿解决,我遇到的比较管用的方案
  • Fabric.js 实战开发使用介绍
  • Vue.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