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算法通关村第十八关-青铜挑战回溯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我是苏麟 , 今天聊聊回溯是怎么个事 .

回溯是最重要的算法思想之一,主要解决一些暴力枚举也搞不定的问题,例如组合、分割、子集、排列,棋盘等。从性能角度来看回溯算法的效率并不高,但对于这些暴力都搞不定的算法能出结果就很好了,效率低点没关系

我们利用LeetCode 77 组合题来了解回溯 . 77.组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纲

    • 从N叉树开始
    • 为什么有的问题暴力搜索也不行
    • 回溯 = 枚举 + 递归 + 撤销

回溯可以视为递归的拓展,很多思想和解法都与递归密切相关,在很多材料中都将回溯都与递归同时解释。因此学习回溯时,我们对比递归来分析其特征会理解更深刻。

  • 递归策略: 先与意中人制造偶遇,然后了解人家的情况,然后约人家吃饭,有好感之后尝试拉人家的手,没有拒绝就表白。
  • 回溯策略: 先统计周围所有的单身女孩,然后一个一个表白,被拒绝就说“我喝醉了”,然后就当啥也没发生,继续找下一个

回溯最大的好处是有非常明确的模板,所有的回溯都是一个大框架,因此透彻理解回溯的框架是解决一切回溯问题的基础

回溯不是万能的,而且能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明确的,例如组合、分割、子集、排列,棋盘等等,不过这些问题具体处理时又有很多不同

回溯模板 :
void huisu(参数){if(){return;}for(){处理......huisu();......}
}

从N叉树开始

在解释回溯之前,我们先看一下N叉树遍历的问题,我们知道在二又树中,按照前序遍历的过程如下所示 :


public class TreeNode {int val;TreeNode left;TreeNode right;}public void nodeVal(TreeNode node){if(node == null){return;}System.out.println(node.val);nodeVal(node.left,list);nodeVal(node.right,list);}
}

假如我现在是一个三叉、四叉甚至N叉树该怎么办呢? 很显然这时候就不能用 left 和 right 来表示分支了,使用一个List比较好,也就是这样子 :

N 叉树的定义 :

class TreeNode{int val;List<TreeNode> nodes;
}

遍历的代码 :

public void nodeVal(TreeNode node){if(node == null){return;}System.out.println(node.val);for(int i = 1;i <= nodes.length;i++){nodeVal(第i个节点);}}
}

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和上面说的回溯的模板非常像了? 是的!非常像!既然很像,那说明两者一定存在某种关系。其他暂时不管,现在你只要先明白回溯的大框架就是遍历N又树就行了。

为什么有的问题暴力搜索也不行

我们说回湖主要解决暴力枚举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什么问题这么神奇,暴力都搞不定?

LeetCode77: 给定两个整数 n 和 k,返回1…n 中所有可能的 k 个数的组合。
例如,输入n=4k=2,则输出 : [[1,2],[1,3],[1,4],[2,3],[2,4],[3,4]]

首先明确这个题是什么意思,如果n=4,k=2,那就是从4个数中选择2个,问你最后能选出多少组数据。这个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内容,过程大致这样: 如果n=4,那就是所有的数字为{1,2,3,4)

  • 1.先取一个1,则有[1,2],[1,3],[1,4]三种可能
  • 2.然后取一个因为1已经取过了,不再取,则有[2,3],[2,4]两种可能
  • 3.再取一个3,因为1和2都取过了,不再取,则有[3,4]一种可能
  • 4.再取4,因为1,2,3都已经取过了,所以直接返回null
  • 5.所以最终结果就是[1,2],[1,3],[1,4],[2,3],[2,4],[3,4]

这就是我们思考该问题的基本过程,写成代码也很容易,双层循环轻松搞定

int n = 4;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System.out.println(i + " " + j);             }         
}

假如n和k都变大,比如n是200,k是3呢? 也可以,三层循环基本搞定

int n = 200;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for (int u = j + 1; u <= n; n++) {                System.out.println(i + " " + j + " " + u);         }    }
}

如何这里的K是5呢? 甚至是50呢? 你需要套多少层循环? 甚至告你K就是一个末知的正整数k,你怎么写循环呢?这时候已经无能为例了? 所以暴力搜索就不行了。

这就是组合类型问题,除此之外子集、排列、切割、棋盘等方面都有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找更好的方式。

回溯 = 枚举 + 递归 + 撤销

我们继续研究LeetCode77题,我们图示一下上面自己枚举所有答案的过程。

n=4时,我们可以选择的n有 1,2,3,4这四种情况,所以我们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的分支有四个,分别表示可以取1,2,3,4。而且这里 从左向右取数,取过的数,不在重复取。第一次取1,集合变为2,3,4,因为k为2,我们只需要再取一个数就可以了,分别取2,3,4,得到集合[1,2] [1,3][1,4],以此类推横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次从集合中选取元素,可选择的范围会逐步收缩,到了取4时就直接为空了

继续观察树结构,可以发现,图中每次访问到一次叶子节点(图中红框标记处),我们就找到了一个结果。虽然最后一个是空,但是不影响结果。这相当于只需要把从根节点开始每次选择的内容(分支)达到叶子节点时,将其收集起来就是想要的结果。

如果感觉不明显,我们再画一个n=5,k=3的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我们发现元素个数n相当于树的宽度(横向),而每个结果的元素个数k相当于树的深度(纵向)。所以我们说回溯算法就是一纵一横而已。再分析,我们还发现几个规律:

  • 我们每次选择都是从类似{1,2,3,4),1,2,3,4,5这样的序列中一个个选的,这就是局部枚举,而且越往后枚举范围越小。
  • 枚举时,我们就是简单的暴力测试而已,一个个验证,能否满足要求,从上图可以看到,这就是N叉树遍历的过程,因此两者代码也必然很像。
  • 我们再看上图中红色大框起来的部分,这个部分的执行过程与n=4,k=2的处理过程完全一致,很明显这是个可以递归的子结构。

这样我们就将回溯与N叉树的完美结合在一起了

到此,还有一个大问题没有解决,回溯一般会有个手动撤销的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呢? 继续观察纵横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收集每个结果不是针对叶子结点的,而是针对树枝的,比如最上层我们首先选了1,下层如果选2,结果就是(1,2),如果下层选了3,结果就是(1,3),依次类推。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得到第一个结果{1,2)之后,怎么得到第二个结果(1,3}呢?

继续观察纵横图,可以看到,我可以在得到(1,2)之后将2撤掉,再继续取3,这样就得到了(1,3},同理可以得到{1,4},之后当前层就没有了,我们可以将1撤销,继续从最上层取2继续进行。

这里对应的代码操作就是先将第一个结果放在临时列表 deque 里,得到第一个结果(1,2)之后就将path里的内容放进结果列表 list 中,之后,将 deque 里的2撤销掉,继续寻找下一个结果{1.3},然后继续将 deque 放入list,然后再撤销继续找。

这几条就是回溯的基本规律,明白之后,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

到此我们就可以写出完整的回溯代码了 :

class Solution {public List<List<Integer>> combine(int n, int k) {List<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if(n <= 0 || n < k){return list;}Deque<Integer> deque = new ArrayDeque<>();dfs(n,k,1,list,deque);return list;}//dfs 深度优先搜索的意思public void dfs (int n,int k,int start,List<List<Integer>> list,Deque<Integer> deque){if(deque.size() == k){list.add(new ArrayList<>(deque));return;}for(int i = start;i <= n;i++){deque.addLast(i);dfs(n,k,i + 1,list,deque);deque.removeLast();}}
}

上面代码还有个问题要解释一下: start 和 i 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传给下一层时要加 1.我们可以看到在递归里有个循环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i++) {     dfs(n,k,i+1,path,res);  
}

这里的循环有什么作用呢? 看一下图就知道了,这里其实就是枚举,第一次n=4,可以选择1,2,3,4四种情况,所以就有四个分支,for循环就会执行四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对于第二层第一个,选择了1之后,剩下的元素只有2,3,4了,所以这时候for循环就执行3次,后面的则只有2次和1次。

这期就到这里 , 下期见!

http://www.lryc.cn/news/255127.html

相关文章:

  • 区分node,npm,nvm
  • 7-2 小霸王
  • Linux内核上游提交完整流程及示例
  • TS学习——快速入门
  • 深圳锐科达风力发电广播对讲解决方案
  • 极智芯 | 解读国产AI算力 璧仞产品矩阵
  • Echarts折线图常见问题及案例代码
  • javaTCP协议实现一对一聊天
  • 机器学习应用 | 使用 MATLAB 进行异常检测(上)
  • Java -jar参数详解
  • RocksDB 在 vivo 消息推送系统中的实践
  • 【C进阶】C程序是怎么运作的呢?-- 程序环境和预处理(上)
  • 点滴生活记录1
  • gitea仓库迁移
  • 〖大前端 - 基础入门三大核心之JS篇㊽〗- BOM特效开发
  • 【扩散模型】ControlNet从原理到实战
  • AI并行计算:CUDA和ROCm
  • 2023/12/1JAVAmysql(mysql连接,数据定义语言,数据类型,数据操作语言,数据查询语言)
  • 2023五岳杯量子计算挑战赛数学建模思路+代码+模型+论文
  • 生信数据分析高效Python代码
  • Spring Kafka常用配置详解
  • 跨域的多种方案详解
  • Java / Scala - Trie 树简介与应用实现
  • JS/jQuery 获取 HTTPRequest 请求标头?
  • Leetcode—2034.股票价格波动【中等】
  • 【Linux】diff命令使用
  • 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与软件测试结合,提升软件质量与效率
  • 【Flink on k8s】- 4 - 在 Kubernetes 上运行容器
  • 软件重装或系统重装后避免重复踩坑
  • 【Jmeter】JSON Extractor变量包含转义字符,使用Beanshell脚本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