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102.套接字-Socket网络编程4(TCP通信流程)

目录

TCP编程流程

 套接字函数

1.创建套接字

2.绑定地址

3.监听连接请求

4.接受连接

5. 连接到服务器

6. 发送数据

7. 接收数据

8.关闭套接字

服务器端通信流程 

示例代码

客户端通信流程

代码示例


TCP编程流程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安全的,流式传输协议,这个协议是一个传输层协议。

  • 面向连接:是一个双向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完成,断开连接需要通过四次挥手完成。
  • 安全:tcp通信过程中,会对发送的每一数据包都会进行校验, 如果发现数据丢失, 会自动重传
  • 流式传输:发送端和接收端处理数据的速度,数据的量都可以不一致。

TCP 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编程流程如下: 

 套接字函数

        套接字编程中,常用的套接字函数通常涵盖套接字的创建、绑定、监听、连接、发送、接收、关闭等操作。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套接字函数,这些函数通常在C语言的<sys/socket.h>头文件中声明:

1.创建套接字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 参数:

    • domain:使用的地址协议族,如 AF_INET、AF_INET6分别表示IPv4、IPv6格式。
    • type:套接字类型,如 SOCK_STREAM(流式传输协议)表示TCP套接字,SOCK_DGRAM(报式传输协议)表示UDP套接字。
    • protocol:通常为0,表示自动选择协议。
  • 返回值:

    • 成功:返回新创建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 失败:返回-1,并设置 errno

2.绑定地址

// 将文件描述符和本地的IP与端口进行绑定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参数:

    • sockfd: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通过socket调用得到的返回值。
    • addr:包含要绑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结构体。
    • addrlenaddr 结构体的大小,sizeof(addr)。
  • 返回值:

    • 成功:0,失败:返回-1。

3.监听连接请求

// 给监听的套接字设置监听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 参数:

    • sockfd: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通过socket调用得到的返回值。
    • backlog:在进入队列中等待接受的最大连接数,最大值为128。
  • 返回值:

    • 成功:0,失败:返回-1。

4.接受连接

// 等待并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建立新的连接, 会得到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通信的)		
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参数:

    • sockfd: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 addr:用于存储客户端地址信息的结构体。
    • addrlenaddr 结构体的大小。
  • 返回值:

    • 函数调用成功,得到一个文件描述符, 用于和建立连接的这个客户端通信,调用失败返回 -1。

这个函数是一个阻塞函数,当没有新的客户端连接请求的时候,该函数阻塞;当检测到有新的客户端连接请求时,阻塞解除,新连接就建立了,得到的返回值也是一个文件描述符,基于这个文件描述符就可以和客户端通信了。

5. 连接到服务器

// 成功连接服务器之后, 客户端会自动随机绑定一个端口
// 服务器端调用accept()的函数, 第二个参数存储的就是客户端的IP和端口信息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参数:

    • sockfd: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通过socket调用得到的返回值。
    • addr:用于存储客户端地址信息的结构体,这个IP和端口也需要转换为大端然后再赋值。
    • addrlenaddr 结构体的大小。
  • 返回值:

    • 连接成功返回0,连接失败返回-1

6. 发送数据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参数:

    • sockfd: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 buf:包含要发送数据的缓冲区。
    • len:要发送的数据的长度。
    • flags:发送标志,通常为0。
  • 返回值:

    • 成功:返回发送的字节数。
    • 失败:返回-1。

7. 接收数据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参数:

    • sockfd: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 buf:用于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 len:要接收的数据的长度。
    • flags:接收标志,通常为0。
  • 返回值:

    • 成功:返回接收的字节数。
    • 失败:返回-1。

8.关闭套接字

int close(int sockfd);
  • 参数:

    • sockfd: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 返回值:

    • 成功:0,失败:返回-1。

服务器端通信流程 

1.创建套接字: 使用 socket 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指定协议族(通常是 AF_INET 表示IPv4)、套接字类型(SOCK_STREAM 表示TCP流套接字)、协议(通常为0,表示自动选择协议)。

int server_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2.绑定地址: 使用 bind 函数将套接字与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绑定。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ess;
server_address.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_address.sin_port = htons(8888);
server_address.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bind(server_socket,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ess, sizeof(server_address));

3.监听连接请求: 使用 listen 函数开始监听连接请求。

listen(server_socket, 5);  // 允许最多5个连接请求排队

4.接受连接: 使用 accept 函数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该函数会阻塞程序直到有客户端连接进来。

int client_socket = accept(server_socket, NULL, NULL);

5.进行数据交互: 使用 sendrecv 函数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char buffer[1024];
recv(client_socket, buffer, sizeof(buffer), 0);
send(client_socket, "Hello from server", strlen("Hello from server"), 0);

6.关闭套接字: 使用 close 函数关闭服务端的套接字。

close(server_socket);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rpa/inet.h>int main()
{// 1.创建监听的套接字int 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if (fd == -1){perror("socket");return -1;}// 2.绑定本地的IP portstruct sockaddr_in saddr;saddr.sin_family = AF_INET;saddr.sin_port = htons(9999);s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INADD_ANY自动读取本地的ip地址int ret = bind(fd, (struct sockaddr *)&saddr, sizeof(saddr));if (ret == -1){perror("bind");return -1;}// 3.设置监听ret = listen(fd, 128);if (ret == -1){perror("listen");return -1;}// 4.阻塞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struct sockaddr_in caddr;int addrlen = sizeof(caddr);int cfd = accept(fd, (struct sockaddr *)&caddr, &addrlen);if (cfd == -1){perror("accept");return -1;}// 连接建立成功,打印客户端的ip和端口信息char ip[32];printf("客户端的ip:%s,端口:%d\n", inet_ntop(AF_INET, &caddr.sin_addr.s_addr, ip, sizeof(ip)), ntohs(caddr.sin_port));// 5.通信while (1){ // 接受数据char buff[1024];int len = recv(cfd, buff, sizeof(buff), 0);if (len > 0){printf("client say:%s\n", buff);send(cfd, buff, len, 0);}else if (len == 0){printf("客户端已经断开了连接...\n");break;}else{perror("recv");break;}}close(fd);return 0;
}

客户端通信流程

1.创建套接字: 使用 socket 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

int client_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2.设置服务器地址: 设置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协议族、IP地址和端口号。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ess;
server_address.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_address.sin_port = htons(8888);
server_address.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3.连接服务器: 使用 connect 函数连接到服务器。

connect(client_socket,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ess, sizeof(server_address));

4.进行数据交互: 使用 sendrecv 函数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char buffer[1024];
send(client_socket, "Hello from client", strlen("Hello from client"), 0);
recv(client_socket, buffer, sizeof(buffer), 0);

5.关闭套接字: 使用 close 函数关闭客户端的套接字。

close(client_socket);

代码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rpa/inet.h>int main()
{// 1.创建通信的套接字int 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if (fd == -1){perror("socket");return -1;}// 2.连接服务器的IP portstruct sockaddr_in saddr;saddr.sin_family = AF_INET;saddr.sin_port = htons(9999);inet_pton(AF_INET, "192.168.3.128", &saddr.sin_addr.s_addr);int ret = connect(fd, (struct sockaddr *)&saddr, sizeof(saddr));if (ret == -1){perror("connect");return -1;}int number = 0;// 3.通信while (1){ // 发送数据char buff[1024];sprintf(buff, "你好,hello,world,%d...\n", number++);send(fd, buff, sizeof(buff), 0);// 接收数据memset(buff, 0, sizeof(buff));int len = recv(fd, buff, sizeof(buff), 0);if (len > 0){printf("server say:%s\n", buff);}else if (len == 0){printf("服务器端已经断开了连接...\n");break;}else{perror("recv");break;}sleep(1);}// 关闭文件描述符close(fd);return 0;
}

http://www.lryc.cn/news/253169.html

相关文章:

  • spring boot 2 升级到 spring boot 3 后文件上传失败
  • Java Stream API 提供了一种非常方便的方式来比较两个 List 的差异,并取出不同的对象
  • C语言还会存在多久
  • 手持式安卓主板_PDA安卓板_智能手持终端方案
  • LeetCode103. Binary Tree Zigzag Level Order Traversal
  • PHP 判断给定两个时间是否在同一周,月,年
  • 单机无锁线程安全队列-Disruptor
  • 好工具知多少:国内外最常用的SCADA软件
  • SQL Server 2016(创建数据库)
  • Vue学习计划--Vue2(一)简单了解vue
  • 微信小程序生成二维码并保存到本地方法
  • shell_exec 和 exec区别
  • WPF创建进度条
  • 全网最新最全面的Appium自动化:Appium常用操作之混合应用webview页面操作--待补充!
  • 基于OpenCV+YOLOv5实现车辆跟踪与计数(附源码)
  • 05、pytest断言确定的异常
  • 金蝶云星空单据编辑界面,不允许批量填充操作
  • Springboot项目启动成功后可通过五种方式继续执行
  •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分账系统?
  • 【测绘程序设计】——坐标换带与高程投影
  • 企业计算机服务器中了Mallox勒索病毒如何解密,Mallox勒索病毒数据恢复
  • 一套rk3588 rtsp服务器推流的 github 方案及记录 -01
  • PyQt6 QComboBox下拉组合框控件
  • 常用类与比较器
  • 【上海大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课程小项目报告】抽象向量类模板及其派生类
  • Leetcode每日一题学习训练——Python3版(到达首都的最少油耗)
  • Java面试题(每天10题)-------连载(42)
  • netty websocket学习
  • 【数据结构】环形队列
  • 嵌入式C编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