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冒泡排序算法原理和代码实现,就是这么简单!

冒泡排序,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排序算法。

它的命名源于它的算法原理:重复的从前往后(或者从后往前),依次比较记录中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他们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的元素,就说明该记录已完成排序。
它看起来就像是把最大的元素(或最小的元素)经由交换慢慢的‘浮’到数列的顶端,故名冒泡排序。

我们通过将一个无序数列按升序排序来演示算法原理。

图片

如果你想学习自动化测试,我这边给你推荐一套视频,这个视频可以说是B站播放全网第一的自动化测试教程,同时在线人数到达1000人,并且还有笔记可以领取及各路大神技术交流:798478386   

【已更新】B站讲的最详细的Python接口自动化测试实战教程全集(实战最新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已更新】B站讲的最详细的Python接口自动化测试实战教程全集(实战最新版)共计200条视频,包括:1、接口自动化之为什么要做接口自动化、2、接口自动化之request全局观、3、接口自动化之接口实战等,UP主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UP账号。icon-default.png?t=N7T8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p4y1B77x/?spm_id_from=333.337&vd_source=488d25e59e6c5b111f7a1a1a16ecbe9a

算法流程:

1. 比较相邻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2. 对每一组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到最后一对,这时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元素重复步骤 1,2,除了最后一个元素,这时倒数第二个元素应该会是第二大的数。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图解步骤:

有一个数列 [4, 2, 6, 5, 3, 9],通过冒泡排序的步骤如下:

图片

代码实现


总结:

1、一个长度为 n 的数列,我们最多需要进行 n-1 轮比较

2、第 m 轮,需要 n-m-1 次比较

根据上述思想,使用 python 代码来实现:

l = [1, 7, 5, 6, 2, 8, 3, 9, 4]
n = len(l)
for m in range(n-1):  # 外层循环决定需要排序的轮次for i in range(n-m-1):  # 内层循环决定要比较的次数if l[i] > l[i+1]:l[i], l[i+1] = l[i+1], l[i]print(l)

输出结果:

[1, 5, 6, 2, 7, 3, 8, 4, 9]
[1, 5, 2, 6, 3, 7, 4, 8, 9]
[1, 2, 5, 3, 6, 4, 7, 8, 9]
[1, 2, 3, 5, 4,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 到这里其实已经排序结束了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可以看到:循环进行了 5 次就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但是程序还是进行了剩下的循环。对上面的程序进行优化,得到下面的改进版。

l = [1, 7, 5, 6, 2, 8, 3, 9, 4]
n = len(l)
for m in range(n-1):flag = True  # 设置一个标志位for i in range(n-m-1):if l[i] > l[i+1]:l[i], l[i+1] = l[i+1], l[i]flag = False  # 如果本能循环还需要交换就改变flag的值if flag:  # 如果flag没有改变就说明排序成功了breakprint(l)

运行结果:

[1, 5, 6, 2, 7, 3, 8, 4, 9]
[1, 5, 2, 6, 3, 7, 4, 8, 9]
[1, 2, 5, 3, 6, 4, 7, 8, 9]
[1, 2, 3, 5, 4,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分析总结

1. 时间复杂度

  • 若列表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比较次数 C 和移动次数 M 均为最小值:
    C=n-1,M=0,所以冒泡排序的最好时间复杂度为 O(n)

  • 若列表的初始状态是反序的,需要进行 n-1 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 n-i 次比较,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 2 次来达到交换记录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
    C = n(n-1)/2=O(n2),M=2n(n-1)/2=O(n2)
    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O(n2)
    综上,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2)

2. 空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算法过程中内存空间稳定,所以空间复杂度为 O(1)

3. 稳定性分析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

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再交换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4. 应用分析

因为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一般应用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且冒泡排序逻辑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一般会用于教学。

http://www.lryc.cn/news/224725.html

相关文章:

  • [工业自动化-6]:西门子S7-15xxx编程 - PLC系统硬件组成与架构
  • pinpoint监控tomcat应用,页面显示No data collected
  • 【左程云算法全讲4】前缀树、非比较排序
  • 微头条项目实战:新增RequestHeader注解
  • E云管家个微协议框架--新版本的利器
  • 百度上线“文心一言”付费版本,AI聊天机器人市场竞争加剧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四十七天丨 动态规划part10
  • 微前端:quankun
  • CSDN每日一题学习训练——Java版(克隆图、最接近的三数之和、求公式的值)
  • XOR Construction
  • K8S容器持续Terminating无法正常关闭(sider-car容器异常,微服务容器正常)
  • Spring 循环依赖
  • MySQL 8.0.13升级到8.0.35记录 .NET
  • flink udtaf 常年不能用
  • 路由汇总的四要点
  • HashMap存值、取值及哈希碰撞原理分析
  • 【SVN】
  • 编程语言,脚本语言
  • 探索双十一:从技术角度剖析电商狂欢节
  • Ubuntu LTS 坚持 10 年更新不动摇
  • Python将多个相同格式的变量存储到列表中
  • 前端字符串转数组对象实现方式-开发bug总结6
  • 99 颜色分类
  •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 | 基于GPS/BDS多星座加权图因子优化的行人智能手机导航
  • 低代码平台,业务开发的“银弹”
  • 补偿 FIR 滤波器引入的延迟
  • 图数据库Neo4j详解
  • 系列一、Shiro概述
  • SpringCloudAlibaba——Sentinel
  • Java编写简易rabbitmq生产者与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