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用 Python 如何实现 Observer(观察者或发布订阅)对象行为型模式?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对象之间建立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相关依赖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观察者模式中,有两个主要角色:观察者(Observers)和被观察者(Subject)。被观察者维护了一个观察者列表,并提供了方法来添加、删除和通知观察者。观察者则定义了一个接口,用于接收被观察者的通知。

观察者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解耦,被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并不直接依赖于彼此,而是通过接口进行交互。这样可以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模式的意图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别名

依赖(dependent),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

一般步骤:
  1. 定义被观察者接口:被观察者接口定义了添加、删除和通知观察者的方法。

  2. 实现被观察者类:被观察者类实现了被观察者接口,并维护了一个观察者列表。它在状态发生变化时,遍历观察者列表,调用它们的通知方法。

  3. 定义观察者接口:观察者接口定义了接收通知的方法。

  4. 实现观察者类:观察者类实现了观察者接口,并在接收到通知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5. 创建被观察者对象和观察者对象:在应用程序中创建被观察者对象和观察者对象,并将观察者对象注册到被观察者对象中。

通过观察者模式,可以实现松耦合的对象之间的通信,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在 Python 3 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实现观察者设计模式

首先,定义一个主题(Subject)类,它负责管理观察者列表、添加观察者、删除观察者以及通知观察者的操作。

class Subject:def __init__(self):self.observers = []def add_observer(self, observer):self.observers.append(observer)def remove_observer(self, observer):self.observers.remove(observer)def notify_observers(self, *args, **kwargs):for observer in self.observers:observer.update(*args, **kwargs)

然后,定义观察者(Observer)类,它包含一个 update() 方法,用于接收主题的通知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class Observer:def update(self, *args, **kwargs):# 执行观察者的操作pass

最后,我们可以创建具体的主题和观察者类,并在需要的地方使用它们。

# 具体主题类
class ConcreteSubject(Subject):def do_something(self):# 做一些操作# 操作完成后通知观察者self.notify_observers(data)# 具体观察者类
class ConcreteObserver(Observer):def update(self, *args, **kwargs):# 接收到主题的通知后执行操作data = kwargs.get('data')# 执行相应的操作

使用时,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具体主题对象和多个具体观察者对象,并将观察者添加到主题的观察者列表中。然后,当主题发生变化时,调用 notify_observers() 方法通知所有观察者进行更新操作。

subject = ConcreteSubject()
observer1 = ConcreteObserver()
observer2 = ConcreteObserver()subject.add_observer(observer1)
subject.add_observer(observer2)# 主题执行操作并通知观察者进行更新
subject.do_something()  

这样,当主题对象调用 notify_observers() 方法时,所有观察者的 update() 方法将被调用,并可以根据需要执行相应的操作。

以上就是使用 Python 3 实现观察者设计模式的基本步骤。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扩展和调整。


在实现观察者模式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观察者的通知顺序:观察者被通知的顺序可能会对系统的行为产生影响。在有些情况下,观察者的通知顺序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需要仔细考虑和设计观察者的调用顺序。

  2. 避免循环依赖:当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相互引用时,可能会导致循环依赖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或其他意外行为。要确保在设计中避免循环依赖问题,或者使用弱引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3. 考虑线程安全性:如果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观察者模式,需要考虑线程安全性。确保在对观察者列表进行修改时采取适当的同步措施,以避免竞态条件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4. 考虑性能影响:如果观察者模式在大规模的系统中使用,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当通知大量观察者时,需要注意性能问题,并进行优化。

  5. 避免过度使用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适用于对象之间的一对多关系,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使用观察者模式。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架构来决定是否使用观察者模式,避免过度复杂化系统。

通过注意以上几点,可以更好地应用观察者模式,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本文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阅读 。别忘了点赞、收藏~ Thanks♪(・ω・)ノ 🍇

http://www.lryc.cn/news/223950.html

相关文章:

  • pytorch直线拟合
  • 相机传感器
  • 大语言模型的关键技术
  • uniapp使用vur-cli新建项目并打包
  • 后台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中大型-Vben Admin
  • 通俗理解repartition和coalesce区别
  • 优雅设计之美:实现Vue应用程序的时尚布局
  • 05预测识别-依托YOLO V8进行训练模型的识别——对视频中的目标进行跟踪统计
  • Android Studio(意图Intent)
  • Bean作用域
  • YOLOV5----修改损失函数-SE
  • Mybatis(一)
  • 使用Go构建一个Postgres流平台
  • QT基础与细节理解
  • 【MySQL数据库】 六
  • 微信总提示空间不足怎么办?三个方法随心选!
  • C语言每日一题(27)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
  • pdf转word
  • LeetCode热题100——二叉树
  • 【Linux】文件重定向以及一切皆文件
  • Go进阶之rpc和grpc
  • 润和软件HopeStage与奇安信网神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可信浏览器完成产品兼容性互认证
  • 模态对话框和非模态对话框
  • 【算法与数据结构】39、LeetCode组合总和
  • 行政大厅满意度调查内容
  • WordPress页脚配置备案号
  •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实战案例(十)(个人创新模型)通过堆叠CNN、GRU、LSTM实现多元预测和单元预测
  • 【有源码】基于uniapp的农场管理小程序springboot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农场检测系统(源码 调试 lw 开题报告ppt)
  • 商城系统分布式下单
  • Java自学第5课:Java web开发环境概述,更换Eclipse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