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为什么POST请求经常发送两次?

大多数初级前端程序员,在通过浏览器F12的调试工具调试网络请求时,可能都会有一个发现,在进行POST请求时,明明代码里只请求了一次,为什么network里发送了两次呢,难道我代码出bug了?带着疑问点开第一个请求才发现,原来第一个是OPTIONS类型的请求,第二个才是我代码里写的POST类型的请求。那为什么,POST请求之前默认伴随着一个OPTIONS请求呢?

我本人也是在第一份实际工作中,才发现了这个事情,带着疑问查询了一些资料,才知晓了其中缘由。在这个过程中也了解到了一些不常用的HTTP协议请求的方法以及它们的作用,比如OPTIONS

公众号:Code程序人生,个人网站:https://creatorblog.cn

可能大多数程序员,职业生涯里,90%遇到和创造的接口都是GETPOST,秉持着"不用就不学"的原则,越来越多的HTTP协议的请求方法淡化在了大家视野里,自然在遇到的时候就不知道它是干啥的了。

背景

Web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跨域请求的问题。当前端应用试图从一个源(origin)上的Web页面访问另一个源上的资源时,浏览器会执行跨域请求,其中POST请求常常会伴随着两次发送:一次OPTIONS请求(CORS预检)和一次实际的POST请求。

image.png
为什么会有这两次请求?下文我们继续深入解释这个问题,逐步探究CORS预检的原因和机制。

什么是CORS(跨源资源共享)

CORS是一种浏览器的安全策略,用于控制一个源(domain、protocol、port的组合)的Web页面是否可以请求另一个源的资源。CORS通过在服务器响应头中添加特定的字段,告诉浏览器是否允许来自其他源的请求。

为什么POST请求需要CORS预检

POST请求通常用于向服务器提交数据,但由于安全性考虑,浏览器会限制跨域POST请求。在实际发送POST请求之前,浏览器会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以便确认目标服务器是否允许实际的POST请求。

GET请求一定不需要CORS预检吗

CORS预检是一种安全机制,用于控制跨域请求的访问权限。对于简单请求(Simple Requests),包括使用GETHEADPOST其中一种方法,且只使用了以下几种简单请求头(Simple Request Headers)的请求,浏览器会自动处理CORS,无需进行预检:

  1. Accept
  2. Accept-Language
  3. Content-Language
  4. Content-Type(仅限于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因此,GET请求通常不会触发CORS预检。只有当你的请求是跨域的、使用了非简单请求头、或者使用了不支持的HTTP方法时,才会触发CORS预检。对于非简单请求,浏览器会在实际请求之前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用来确认服务器是否支持跨域请求。而对于简单请求,浏览器会直接发送实际的GET请求,不需要进行预检。

CORS预检的过程

  1. 浏览器发送OPTIONS请求:

当浏览器发现一个跨域的POST请求时,它首先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到目标服务器,这是CORS预检的开始。

  1. 服务器响应CORS头信息:

服务器接收到OPTIONS请求后,检查请求中的信息,并返回响应。响应中包含了CORS头信息,其中包括允许的HTTP方法、允许的请求头等。如果服务器返回的CORS头信息允许实际的POST请求,浏览器才会继续发送实际的POST请求。

服务端示例代码

在服务器端,你需要配置CORS,以允许来自特定源的POST请求。以下是Nodejs Express框架的示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配置CORS,允许所有源的POST请求
app.use((req, res, next)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允许所有源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OPTIONS'); // 允许的HTTP方法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Content-Type'); // 允许的请求头next();
});// 实际的POST请求处理
app.post('/api/data', (req, res) => {// 处理POST请求的逻辑res.send('POST请求成功!');
});app.listen(3000, () =>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在端口 3000');
});

在上述代码中,通过配置Access-Control-Allow-Origin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等响应头信息,服务器明确指定了允许的源、HTTP方法和请求头。

总结

POST请求发送两次的现象是因为浏览器在执行跨域的POST请求时,为了确保安全性,会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进行CORS预检。服务器的CORS配置决定了是否允许实际的POST请求。理解CORS预检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跨域请求问题,确保Web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http://www.lryc.cn/news/206437.html

相关文章:

  • 打破总分行数据协作壁垒,DataOps在头部股份制银行的实践|案例研究
  •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全):边界值分析方法
  • 酷开科技 | 酷开系统沉浸式大屏游戏更解压!
  • 读高性能MySQL(第4版)笔记20_Performance Schema和其他
  • spring cloud Eureka集群模式搭建(IDEA中运行)《二》
  • 大模型(LLM)在电商推荐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 C语言之指针详解
  • 【Java笔记+踩坑】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 Flutter GetX使用详解
  • 【ARM Coresight 系列文章 3.3 - ARM Coresight SWD 协议详细介绍】
  • 作为开发者,可视化开发工具了解一下
  • Python:实现日历功能
  • 2.9.C++项目:网络版五子棋对战之业务处理模块的设计
  • springboot actuator 常用接口
  • 知识点滴 - Email地址不区分大小写
  • 同一个页面同一区域两个el-table在v-if下样式重叠问题
  • ExoPlayer架构详解与源码分析(6)——MediaPeriod
  • 【开题报告】基于Spring Boot的课程在线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React Hooks还有哪些常用的用法?
  • 基于Java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源码+lw+部署文档+讲解等)
  • Java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嵌套类详解
  • 【兔子王赠书第3期】《案例学Python(进阶篇)》
  • 【C刷题】day6
  • MySQL精髓:如何使用ALL一次找到最大值
  • 安全设备
  • 基于Java的足球赛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源码+lw+部署文档+讲解等)
  • 如何确定Apache Kafka的大小和规模
  • 项目总结-新增商品-Pagehelper插件分页查询
  • java基础篇-环境变量
  • API自动化测试:如何构建高效的测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