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优先级队列(堆)

文章目录

目录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 堆

二 . 堆的创建(以大根堆为例)

堆的向下调整(重难点)

 堆的创建

 堆的删除

向上调整

堆的插入

三 . 优先级队列

总结


前言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堆这个数据结构和它的实现 - 优先级队列


一 . 堆

堆(Heap)是一种基于完全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 完全二叉树: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即除了最后一层外,其他层的节点都是满的,并且最后一层的节点都靠左排列。

  2. 堆序性:堆中的每个节点都满足堆序性质,即对于最大堆(Max Heap),父节点的值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对于最小堆(Min Heap),父节点的值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堆通常用数组来实现,其中数组的索引表示节点在堆中的位置。对于一个节点在索引i的堆,其左子节点在索引2i,右子节点在索引2i+1,父节点在索引i/2。

堆常常被用来实现优先级队列,因为它能够快速找到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并且在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保持堆序性质。

常见的堆有两种类型:

  1. 最大堆(大根堆):父节点的值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最大堆的根节点是堆中的最大元素。

  2. 最小堆(小根堆):父节点的值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最小堆的根节点是堆中的最小元素。

堆的常见操作包括:

  1. 插入(Insertion):将一个元素插入到堆中,需要保持堆序性质。

  2. 删除根节点(Delete Root):删除堆中的根节点,需要调整堆以保持堆序性质。

  3. 查找最大/最小元素(Find Max/Min):在最大堆中查找最大元素,在最小堆中查找最小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

  4. 堆排序(Heap Sort):利用堆的性质进行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二 . 堆的创建(以大根堆为例)

初始化工作

public class BigHeap {int[] elem; // 用来记录堆中的元素int size;public BigHeap(int capacity) {elem = new int[capacity];}//再初始化的时候默认给一个数组public void initHeap(int[] arr)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elem[i] = arr[i];size++;}}public boolean isFull() {return elem.length == size;}public void swap(int i,int j){int temp = elem[i];elem[i] = elem[j];elem[j] = temp;}

}

堆的向下调整(重难点)

对于集合{ 27,15,19,18,28,34,65,49,25,37 }中的数据,如果将其创建成大根堆呢?

父节点的值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最大堆的根节点是堆中的最大元素。

根据层序遍历构建出的二叉树显然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这个是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向下调整

在最大堆中,向下调整的过程是将当前节点与其子节点中较大的节点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节点小于其中较大的子节点,就将它们交换位置。然后,继续向下比较和交换,直到当前节点不再小于其子节点或者已经到达叶子节点。

思考一下,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个节点进行调整?

我们通常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向下调整,直到根节点或者到达叶子节点为止。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向下调整的原因是,只有非叶子节点才有子节点,而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所以没有必要对叶子节点进行向下调整操作。

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的索引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n/2-1,其中n是堆中元素的数量。

步骤

1. 让parent标记需要调整的节点,child标记parent的左孩子(注意:parent如果有孩子一定先是有左孩子,因为是完全二叉树)

2. 如果parent的左孩子存在,即:child < len, 进行以下操作,直到parent的左孩子不存在

  • parent右孩子是否存在,存在找到左右孩子中最大的孩子,让child进行标记
  • 将parent与较大的孩子child比较如果:
  1. parent小大于较大的孩子child,调整结束
  2. 否则:交换parent与较大的孩子child,交换完成之后,parent中小的元素向下移动,可能导致子树不满足堆的性质,因此需要继续向下调整,即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2+1; 然后继续2(上面的)。

图解

{ 27,15,19,18,28,34,65,49,25,37 }

len: 数组的长度

parent: 表示指向需要调整的节点指针

child: 表示指向孩子节点的指针

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 根据公式parent = (child-1)/2 在这里child表示最后一个节点的索引

parent = (len - 1 - 1)/2 = 4 我们应该从4索引开始进行向下调整

 进行到这里左子树宣告调整完毕,开始进行右子树的调整

 调整完毕!

代码实现

    private void shiftDown(int parent, int len) {int child = 2 * parent + 1;// 对交换引起的堆结构的改变进行调整(如果改变就调整)while (child < len) {// 找出左右孩子中最大的孩子,用child进行记录if (child + 1 < len && elem[child] < elem[child + 1]) {child++;}// 判断大小关系if (elem[child] > elem[parent]) {swap(child,parent);// parent中大的元素往下移动,可能会造成子树不满足堆的性质,因此需要继续向下调整parent = child;child = 2 * parent + 1;} else {// 左孩子为空,表示以最开始的parent为根的二叉树已经是大根堆结构break;}}}

 堆的创建

    public void createHeap() {// 找倒数第一个非叶子节点,从该节点位置开始往前一直到根节点,遇到一个节点,应用向下调整for (int parent = (size - 1 - 1) / 2; parent >= 0; parent--) {shiftDown(parent, size);}}

 堆的删除

注意:堆的删除一定删除的是堆顶元素。具体如下:

1. 将堆顶元素对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2. 将堆中有效数据个数减少一个

3. 对堆顶元素进行向下调整

    public int poll(){int temp = elem[0];swap(0, size);size--;// 调整完之后需要进行先下调整,因为原来的最后一个元素变成了堆顶元素,不用想的肯定不满足大根堆的结构shiftDown(0, size);return temp;}

向上调整

在最大堆中,向上调整的过程是将当前节点与其父节点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节点大于其父节点,就将它们交换位置。然后,继续向上比较和交换,直到当前节点不再大于其父节点或者已经到达根节点。

    private void shiftUp(int child) {while (child != 0) {int parent = (child - 1) / 2;if (elem[parent] < elem[child]) {swap(child,parent);child = parent;} else {break;}}}

堆的插入

堆的插入总共需要两个步骤:

1. 先将元素放入到底层空间中(注意:空间不够时需要扩容)

2. 将最后新插入的节点向上调整,直到满足堆的性质

小根堆中插入10

    public void offer(int val) {if (isFull()) {this.elem = Arrays.copyOf(this.elem, 2 * this.elem.length);}elem[size] = val;shiftUp(size);size++;}

 总代码

public class BigHeap {int[] elem;int size;public BigHeap(int capacity) {elem = new int[capacity];}public void initHeap(int[] arr)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elem[i] = arr[i];size++;}}public void createHeap() {for (int parent = (size - 1 - 1) / 2; parent >= 0; parent--) {shiftDown(parent, size);}}public int poll(){int temp = elem[0];swap(0, size);size--;// 调整完之后需要进行先下调整,因为原来的最后一个元素变成了堆顶元素,不用想的肯定不满足大根堆的结构shiftDown(0, size);return temp;}private void shiftDown(int parent, int len) {int child = 2 * parent + 1;// 对交换引起的堆结构的改变进行调整(如果改变就调整)while (child < len) {// 找出左右孩子中最大的孩子,用child进行记录if (child + 1 < len && elem[child] < elem[child + 1]) {child++;}// 判断大小关系if (elem[child] > elem[parent]) {swap(child,parent);// parent中大的元素往下移动,可能会造成子树不满足堆的性质,因此需要继续向下调整parent = child;child = 2 * parent + 1;} else {// 左孩子为空,表示以最开始的parent为根的二叉树已经是大根堆结构break;}}}public void offer(int val) {if (isFull()) {this.elem = Arrays.copyOf(this.elem, 2 * this.elem.length);}elem[size] = val;shiftUp(size);size++;}private void shiftUp(int child) {while (child != 0) {int parent = (child - 1) / 2;if (elem[parent] < elem[child]) {swap(child,parent);child = parent;} else {break;}}}public boolean isFull() {return elem.length == size;}public void swap(int i,int j){int temp = elem[i];elem[i] = elem[j];elem[j] = temp;}
}

三 . 优先级队列

前面介绍过队列,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但有些情况下,操作的数据可能带有优先级,一般出队 列时,可能需要优先级高的元素先出队列,该中场景下,使用队列显然不合适,比如:在手机上玩游戏的时候,如果有来电,那么系统应该优先处理打进来的电话;初中那会班主任排座位时可能会让成绩好的同学先挑座位。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结构应该提供两个最基本的操作,一个是返回最高优先级对象,一个是添加新的对象。这种数 据结构就是优先级队列(Priority Queue)。

优先级队列可以用于很多场景,例如任务调度、进程调度、事件处理等。在任务调度中,可以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来决定先执行哪些任务;在进程调度中,可以根据进程的优先级来决定先执行哪些进程;在事件处理中,可以根据事件的优先级来决定先处理哪些事件。

在实际应用中,优先级队列可以通过使用堆来实现,因为堆具有良好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通过使用堆来实现优先级队列,可以在log₂ n的时间复杂度内插入和删除元素,以及在O(1)的时间复杂度内获取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注意点:

1. 使用时必须导入PriorityQueue所在的包

2. PriorityQueue中放置的元素必须要能够比较大小,不能插入无法比较大小的对象,否则会抛出 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3. 不能插入null对象,否则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

4. 没有容量限制,可以插入任意多个元素,其内部可以自动扩容

5. 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₂ n)

6. PriorityQueue底层使用了堆数据结构

7. PriorityQueue默认情况下是小堆---即每次获取到的元素都是最小的元素 

堆模拟实现优先级队列

    class MyPriorityQueue {// 演示作用,不再考虑扩容部分的代码private int[] array = new int[100];private int size = 0;public void offer(int e) {array[size++] = e;shiftUp(size - 1);}public int poll() {int oldValue = array[0];array[0] = array[size--];shiftDown((size-1-1)/2,size);return oldValue;}public int peek() {return array[0];}}


总结

这篇文章给大家重点讲解了堆的模拟实现还有其应用之一 优先级队列,大家好好理解,我们下一篇博客见。

http://www.lryc.cn/news/182852.html

相关文章:

  • C++11新特性(语法糖,新容器)
  • 开机可用内存分析Tip
  • 【Python基础】4. 基本语句
  • 兼顾友好与安全,隐私协议 Unijoin 助推新一轮 Web3 浪潮
  • TCP端口崩溃,msg:socket(): Too many open files
  • 基于Laravel 5.6的运动健身类小程序前后端源码
  • NodeMCU ESP8266硬件开发板的熟悉
  • 计算机毕业设计 基于SSM的在线预约导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ava实战项目 附源码+文档+视频讲解
  • Mac 挂载 Alist网盘
  • 【多模态融合】TransFusion学习笔记(1)
  • (二)正点原子STM32MP135移植——TF-A移植
  • 将二叉搜索树转化为排序的双向链表
  • 电脑dll丢失应该怎么解决,dll文件丢失怎么恢复方法分享
  • 通达信和同花顺能否实现程序化自动交易股票,量化交易如何实现?
  • 基于Kylin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
  • Linux CentOS7 vim寄存器
  • 摄影后期图像编辑软件Lightroom Classic 2023 mac中文特点介绍
  • 一种4g扫码付费通电控制器方案
  • 桌面自动化工具总结
  • Python入门教程 | Python 常用标准库概览
  • 【JavaScript】读取本地json文件并绘制表格
  • 前端笔试题总结,带答案和解析(一)
  • LeetCode 202 快乐数
  • 国庆作业day6
  • 李沐深度学习记录4:12.权重衰减/L2正则化
  • 堆--数组中第K大元素
  • ipad使用技巧
  • Windows系统上使用CLion远程开发Linux程序
  • github搜索技巧
  • Python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