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的学习知识总结

目录

1、冒泡排序

1.1 算法思想

1.2 代码实现 

方式一:顺序表 

方式二:链表

2、快速排序

2.1 算法思想

2.2 代码实现 

2.3 例题分析


1、冒泡排序

1.1 算法思想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根据大小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具体步骤如下:

        1.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2. 如果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接着比较下一对相邻元素,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遍历到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

        4. 一次遍历过后,最后一个元素一定是当前数组中的最大元素,因此下一次遍历可以排除它。

        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不适合处理大规模的数据。但是它实现简单,适用于对小规模数据排序,并且由于其稳定性和可读性,仍然被广泛应用。

1.2 代码实现 

方式一:顺序表 

以下是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代码:

#include <stdio.h>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n);int main()
{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printf("原始数组:\n");printArray(arr, n);bubbleSort(arr, n);printf("排序后的数组:\n");printArray(arr, n);return 0;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int i, j, temp;for (i = 0; i < n - 1; i++)    // 外层循环控制轮数{for (j = 0; j < n - i - 1; j++)    // 内层循环控制比较和交换{if (arr[j] > arr[j + 1]){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
}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n)
{int i;for (i = 0; i < n; i++){printf("%d ", arr[i]);}printf("\n");
}

输出结果:

原始数组:
64 34 25 12 22 11 90 
排序后的数组:
11 12 22 25 34 64 90

方式二:链表

以下是基于链表的冒泡排序的C语言实现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struct node {int data;struct node* next;
};void swap(struct node* a, struct node* b) {int temp = a->data;a->data = b->data;b->data = temp;
}void bubbleSort(struct node* head) {int swapped, i;struct node* ptr1;struct node* lptr = NULL;if (head == NULL) {return;}do {swapped = 0;ptr1 = head;while (ptr1->next != lptr) {if (ptr1->data > ptr1->next->data) {swap(ptr1, ptr1->next);swapped = 1;}ptr1 = ptr1->next;}lptr = ptr1;} while (swapped);
}void printList(struct node* head) {struct node* temp = head;while (temp != NULL) {printf("%d ", temp->data);temp = temp->next;}
}void push(struct node** head_ref, int new_data) {struct node* new_node = (struct node*)malloc(sizeof(struct node));new_node->data = new_data;new_node->next = (*head_ref);(*head_ref) = new_node;
}int main() {struct node* head = NULL;push(&head, 5);push(&head, 20);push(&head, 4);push(&head, 3);push(&head, 30);printf("Original Linked List:\n");printList(head);bubbleSort(head);printf("\nSorted Linked List:\n");printList(head);return 0;
}

        该程序首先定义了一个结构体node,其中包含一个整型数据data和一个指向下一个结构体node的指针next。接着定义了三个函数:

  • swap函数用于交换两个结构体的数据成员data
  • bubbleSort函数实现了基于链表的冒泡排序。
  • printList函数用于遍历链表并打印所有节点的数据成员data

        最后,main函数中创建了一个空的链表,并用push函数向其中添加了五个节点。然后,原始链表被打印出来,接着使用bubbleSort函数对链表进行排序。最后,排好序的链表也被打印出来。

2、快速排序

2.1 算法思想

        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所有小于基准元素的数放到其左边,所有大于基准元素的数放到其右边,然后再对两边分别进行递归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比较快的排序算法,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1. 选取一个基准元素(通常是第一个元素或者随机选取),将数组分成左右两个部分;

  2. 将小于等于基准元素的数放到左边,大于基准元素的数放到右边,分别形成两个子数组;

  3. 对左右两个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直到每个子数组只有一个元素或为空为止;

  4. 合并两个子数组,完成排序。

        快速排序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划分,一般采用双指针法,即左指针从左往右扫描数组,右指针从右往左扫描数组,当左指针找到一个大于基准元素的数,右指针找到一个小于基准元素的数时,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直到左指针和右指针相遇。最后将基准元素与左右子数组的中间位置交换,完成一次排序。

2.2 代码实现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下面是C语言实现快速排序的代码:

void quick_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return;int i = left, j = right, pivot = arr[left];while (i < j) {while (i < j && arr[j] >= pivot)j--;arr[i] = arr[j];while (i < j && arr[i] <= pivot)i++;arr[j] = arr[i];}arr[i] = pivot;quick_sort(arr, left, i - 1);quick_sort(arr, i + 1, right);
}

        上述代码中,arr表示待排序数组,left表示待排序区间左边界,right表示待排序区间右边界。首先判断左右边界是否相等或左边界大于右边界,如果是,则直接返回。然后取arr[left]作为枢轴元素,从右向左找到第一个小于枢轴元素的元素,从左向右找到第一个大于枢轴元素的元素,并交换两个元素。重复上述操作直到i=j,将枢轴元素放到i位置上,此时数组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左边部分小于枢轴元素,右边部分大于枢轴元素。然后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函数对左右两个部分进行排序。

2.3 例题分析

以下是一个快速排序的例题:

假设我们要对以下数组进行快速排序:[7, 2, 8, 1, 4, 3, 6, 5]

  • 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值,可以选择数组中的任意一个数,这里我们选择第一个数7作为基准值。

  • 接着从数组的左边开始,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数,这里是8;然后从数组的右边开始,找到第一个小于等于基准值的数,这里是5,将它们交换位置。

现在数组变成了:[5, 2, 8, 1, 4, 3, 6, 7]

  • 继续从左到右找到一个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数,这里是8,然后从右到左找到一个小于等于基准值的数,这里是3,将它们交换位置。

现在数组变成了:[5, 2, 3, 1, 4, 8, 6, 7]

  • 继续从左到右找到一个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数,这里是4,然后从右到左找到一个小于等于基准值的数,这里是1,将它们交换位置。

现在数组变成了:[5, 2, 3, 1, 4, 8, 6, 7]

  • 继续从左到右找到一个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数,这里是6,然后从右到左找到一个小于等于基准值的数,这里是1,将它们交换位置。

现在数组变成了:[5, 2, 3, 1, 4, 1, 6, 7, 8]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将整个数组排好序。

最后的排序结果是:[1, 2, 3, 4, 5, 6, 7, 8]

http://www.lryc.cn/news/177361.html

相关文章:

  • ubuntu终端 中文显示 改为 英文显示
  • ChatGPT Prompting开发实战(十二)
  • springboot整合eureka
  • 记录一个 GUI 库的对比测试结果
  • 解决 MyBatis-Plus 中增加修改时,对应时间的更新问题
  • 【力扣2057】值相等的最小索引
  • 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像轮廓
  • 解决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HADOOP_HOME and hadoop.home.dir are unset.的错误
  • 软件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模式
  • 为什么我的remix没有injected web3
  • 第1章 数据结构绪论
  • 现代 GPU 容易受到新 GPU.zip 侧通道攻击
  • 8+单基因+细胞凋亡+WGCNA+单细胞+实验验证
  • BM4 合并两个排序的链表
  • 【lesson12】理解进程地址空间
  • 计算机里的神灵(SCIP)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公交信息在线查询系统小程序设计与实现(源码+lw+部署文档+讲解等)
  • 【STM32】IAP升级01 bootloader实现以及APP配置(主要)
  • ruoyi(若依)接口拦截路径配置,接口访问要授权,放开授权直接访问
  • Ctfshow web入门 XSS篇 web316-web333 详细题解 全
  • watch()监听vue2项目角色权限变化更新挂载
  • 轻量化设计、佩戴更舒适——轻律 Umelody U1头戴式蓝牙耳机
  •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基础知识-第三章 LED原理图-GPIO及操作
  • 外贸人员如何选择适合的邮箱服务
  • pt29django教程
  • 【操作系统笔记七】进程和线程
  • Kakfa高效读写数据
  • C++ 类和对象(4)构造函数
  • 数据结构————广度寻路算法 Breadth First Search(广度优先算法)
  • 安卓桌面记事本便签软件哪个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