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第一部分(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 2023.9.25

目录

      • 前言
      • 初始化和清理的概念
      •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
        • 构造函数的作用
        • 析构函数的作用
      • 使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注意事项
      • 默认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 结束语

前言

在使用c语言开发的项目场景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申请空间的需求,同时也肯定遇到过程序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卡死(崩溃)的情况,分析下来大概率可能是内存堆空间容量不够用所导致,我们作为开发人员在设计时,往往在写了malloc申请函数之后,会容易忘记释放该申请的内存堆空间。但是上述问题,往往在c++中可以得到很好解决。

初始化和清理的概念

  1. 当对象产生时,必须初始化成员变量,当对象销毁前,必须清理对象
  2. 初始化用构造函数,清理用析构函数,这两个函数是编译器调用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

构造函数的作用

先看代码:

class Maker
{
public:Maker(){a = 10;cout << "构造函数" << endl;}~Maker(){cout << "析构函数" << endl;}
public:int a;
};void test01()
{Maker m;int b = m.a;cout << b << endl;
}

好!按照老样子,接下来开始详细讲解每行代码的用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

void test01()
{Maker m;int b = m.a;cout << b << endl;
}
Maker m;

//首先实例化对象,并且该实例化对象为m。

int b = m.a;
cout << b << endl;

//将实例化对象m的成员变量a赋值给b,并且将b打印出来。

class Maker
{
public:Maker(){a = 10;cout << "构造函数" << endl;}~Maker(){cout << "析构函数" << endl;}
public:int a;
};
Maker(){a = 10;cout << "构造函数" << endl;}

//该函数即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作用时初始化成员变量,并且是编译器自动调用的,即只要我们实例化对象之后,则编译器会自动调用构造函数进行初始化。
//构造函数的作用其实就类似与我们使用c语言开发时使用的malloc()函数
//在该构造函数中主要将10赋值给a。

~Maker()
{cout << "析构函数" << endl;
}

//该函数为析构函数,析构函数的作用其实就类似与我们使用c语言开发时使用的free()函数,所以在对象销毁前,编译器同样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

接下来我们看下上述代码的执行结果如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上图可知 ,确实会如同我们在前面讲述一样,系统编译器会自动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析构函数的作用

先看代码:

class Maker2
{
public:Maker2(const char *name,int age){cout << "有参构造" << endl;pName = (char*)malloc(strlen(name) + 1);strcpy(pName, name);mAge = age;}void printMaker2(){cout << "name:" << pName << " age:" << mAge << endl;}~Maker2(){cout << "析构函数" << endl;if (pName != NULL){free(pName);pName = NULL;}}
private:char *pName;int mAge;
};void test02()
{Maker2 m2("翠花",18);m2.printMaker2();
}

好!按照老样子,接下来开始详细讲解每行代码的用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

void test02()
{Maker2 m2("翠花",18);m2.printMaker2();
}

//首先实例化对象,并且该实例化对象为m2
//并且这里调用的是有参构造函数的方法,将"翠花"18作为有参构造函数的形参传进去。
//调用类中的printMaker2函数将pNamemAge 打印出来。

Maker2(const char *name,int age)
{cout << "有参构造" << endl;pName = (char*)malloc(strlen(name) + 1);strcpy(pName, name);mAge = age;
}

//该函数为构造函数,并且使用的和上一个程序中构造形式不同,使用的是有参构造,其中有两个形参,分别是char类型的指针变量name和int类型的age。

pName = (char*)malloc(strlen(name) + 1);

//使用malloc函数在堆区中申请一段空间用来存放通过形参传入的name值。

strcpy(pName, name);

//将name指向的那段内存空间的内容复制到pName指向的那段内存空间中,即pName指向的那段内存空间中存放了真正传入该函数的name值。

mAge = age;

//简单的赋值操作。

~Maker2()
{cout << "析构函数" << endl;if (pName != NULL){free(pName);pName = NULL;}
}

//该函数为析构函数,在该函数中首先判断在构造函数申请的堆区空间有没有申请成功,如果申请成功,则会调用free函数去释放掉该空间,并且将其指针指向NULL。

接下来我们看下上述代码的执行结果如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上图可知 ,确实会如同我们在前面讲述一样,系统编译器会自动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同时成功传入参数。

使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注意事项

  1.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权限必须是公有的
  2. 构造函数可以重载
  3. 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不能用void,构造函数可以有参数,析构函数没有返回值,不能用void,没有参数
  4. 有对象产生必然会调用构造函数,有对象销毁必然会调用析构函数。有多少个对象产生就会调用多少次构造函数,有多少个对象销毁就会调用多少次析构函数

默认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先看代码:

class Maker
{
public:Maker()//默认的构造函数,函数体是空的{}~Maker()//默认的析构函数,函数体也是空{}//编译器默认提供默认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void printfMaker(){a = 100;cout << "a=" << a << endl;}
private:int a;
};

//即使我们在类中没有声明构造函数或者析构函数,也没关系,编译器中已经设置了默认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只不过在这两个函数体中都是空的,不做任何处理。

结束语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的话,记得点赞 ,支持下!!!

http://www.lryc.cn/news/175863.html

相关文章:

  • CocosCreator3.8研究笔记(二十一)CocosCreator Tween系统理解
  • 大数据学习-目录
  • 《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 7.5 批量规范化
  • Toaster - Android 吐司框架,专治 Toast 各种疑难杂症
  • 2023年9月26日,历史上的今天大事件早读
  • CListCtrl控件为只显示一列,持滚动显示其他,不用SetScrollFlags
  • spring博客实现分页查询
  • 代码阅读分析神器-Scitools Understand
  • 学霸吐血整理‼《2023 年 IC 验证岗面试真题解析》宝藏干货!
  • 稳定性、可靠性、可用性、灵活性、解耦性
  • docker搭建Redis三主三从
  • 亚马逊要求的UL报告的产品标准是什么?如何区分
  • 如何在linux定时备份opengauss数据库(linux核心至少在GLIBC_2.34及以上)
  • SkyWalking快速上手(七)——Skywalking UI 界面简介
  • python+vue驾校驾驶理论考试模拟系统
  • go-redis 框架基本使用
  • java内嵌浏览器CEF-JAVA、jcef、java chrome
  • string类模拟实现——C++
  • 在 SQL Server 中,可以使用加号运算符(+)来拼接字符串。但是,如果需要拼接多个字符串或表中的字段,就需要使用内置的拼接函数了
  • 蓝桥杯每日一题2023.9.25
  • 前端面试的话术集锦第 20 篇博文——高频考点(输入 URL 到页面渲染的整个流程)
  • Android Jetpack Compose之确定重组范围并优化重组
  • 【JDK 8-集合框架进阶】6.1 parallelStream 并行流
  • C语言中结构体,枚举,联合相关介绍
  • 【干货】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
  • 如何使用iPhone15在办公室观看家里电脑上的4k电影,实现公网访问本地群晖!
  • LeetCode之26.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和80.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II(C++)
  • linux驱动之input子系统简述
  • 嵌入式裸机架构的探索与崩塌
  • MySQL高级语句(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