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性能测试】JMeter:集合点,同步定时器的应用实例!

一、集合点的定义

在性能测试过程中,为了真实模拟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操作以度量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可以考虑同步虚拟用户以便恰好在同一时刻执行操作或发送请求。

通过插入集合点可以较真实模拟多个用户并发操作。

(注意:虽然通过加入集合点可以约束请求同时发送,但不能确保请求同时到达服务器,所以只能说是较真实模拟并发)

在JMeter中可以通过同步定时器来设置集合点。

二、同步定时器

Synchronizing Timer的目的是阻塞线程,直到X个线程被阻塞,然后它们全部被释放。因此,Synchronizing Timer可以在测试计划的各个点创建大的即时负载。

▲ 配置项

Number of Simultaneous Users to Group by:

设置一次性释放的线程数(默认为0)。通俗的理解就是并发用户数。

若设置为0,表示一次性释放的线程组下所有的线程。也就是并发用户数等于线程组下设置的线程数。

Timeout in milliseconds:

设置超时时间(单位毫秒ms,默认为0)。

若设置为0,定时器需要无条件等待设置线程数个数的线程全部到达才释放。比如设置线程数为100,则定时器无条件等待直到有100个线程达到才释放。

若设置的值大于0,则定时器以设置的超时时间作为等待释放的条件。

若相邻两个线程到达同步定时器的时间间隔大于超时时间,即使设置的线程数的线程未全部到达,定时器也会停止等待而释放到达的线程。

比如设置线程数为100,超时时间为2000ms,

工作原理为:从定时器工作开始计时,时间从0开始,在超时时间内第1个线程达到,则计时器重置为0;等待第2个线程,在超时时间内第2个线程到达,计时器重置为0;等待第3个线程...

只要相邻两个线程组之间的等待时间间隔没有超过2000ms的超时时间,则会等待全部100个线程达到才释放。

否则会停止等待立即释放,比如,在等待第24个线程到达定时器时,计时器时间超过2000ms了,则定时器停止等待,立即释放到达的23个线程。

▲ 注意事项

在使用同步定时器时,请注意如下事项:

  • 1.超时时间设置合理性
Timeout > 1000*(Number of Simulated Users to Group by)*(Ramp-Up Period)/(Number of Threads)
其中,Timeout为超时时间(单位ms),
Number of Simulated Users to Group by为一次性释放线程数(并发数)
Ramp-Up Period为线程组下所有线程的加载时间
Number of Threads为线程组下所有线程数
比如在线程组中设置10秒内要加载完200个线程,并在同步定时器中设置并发数为100,则超时时间设置须满足如下条件:
Timeout > 1000*100*10/200 ms = 5000 ms
  • 2.同步定时器仅对同一JVM中的线程有效,因此在分布式测试中不要使用,因为当JMeter分布式部署执行性能测试时,测试计划分发到不同的Slave上执行,为了确定是否满足线程释放条件,各台Slave上的JVM需要相互通信才能确定,实现困难且即使实现了也难免存在延时,这样就不能保证真实的并发。所以目前JMeter的做法是仅支持单个JVM。

三、应用案例

这里以ECshop前台系统登录并发为例。

假设默认50个用户并发登录。

添加同步定时器,将释放线程数设置为50,超时时间设置为1000ms。

如下图所示: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评论区下提问哈,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的话,可以点赞三联支持一下

http://www.lryc.cn/news/170154.html

相关文章:

  • 21天学会C++:Day11----运算符重载
  • 面经pc端项目
  • 三步在两台服务器间迁移conda环境
  • websocket服务部署在内网,app无法访问
  • vs2010对于c++11的支持
  • OpenCV cv::Mat和QImage互相转换
  • pgsql 主从搭建
  • JS中的数值精度问题(二)
  • WPF——Control与Template理解
  • 华为HCIA学习(一)
  • 使用jmeter+ant+jenkins+git搭建自动化测试平台
  • C# Winform中在DataGridView中添加Button按钮,操作Button按钮
  • Docker 网络学习
  • django创建web服务器
  • 极光笔记 | 推送服务数据中心选择:合规性与传输效率的双重考量
  • Python灰帽编程——初识Python上
  • OLED透明屏交互技术:开创未来科技的新篇章
  • 揭秘Spring Boot内嵌Tomcat原理
  • 分类散点图 stripplot() 加辅助线axhline() 多图合一
  • 一文告诉你为什么时序场景下 TDengine 数据订阅比 Kafka 好
  • reg与wire的用法,证明reg可以在右边,wire型在左边,来作组合逻辑处理。
  • Studio One6.2简体中文免费最新版本宿主软件
  • 算法刷题 week2
  • 子网的划分
  • Docker安装与卸载
  • 【Davinci开发】:开发过程问题记录及总结
  •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 vscode使用
  • python经典百题之求前!的和
  • C语言入门Day_22 初识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