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可以同时监听和相应被观察者对象的状态变化,以达到解耦和复用的目的。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如下:

  1. 解耦:观察者模式通过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对象解耦,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改变和扩展。被观察者对象不需要知道观察者的具体实现,而观察者也不需要知道被观察者的细节。
  2. 可重用性:观察者模式中,观察者对象可以被多个被观察者对象重复使用,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3. 扩展性:观察者模式中,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从而扩展和修改系统。
  4. 松耦合:观察者模式可以实现松耦合,被观察者对象和观察者对象可以独立地演化和改变,不会相互影响。

观察者模式适用于以下场合:

  1. 当多个对象需要关注某个对象的状态变化时,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
  2. 当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的时候,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
  3. 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变化可能导致其他对象的行为变化时,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
  4. 当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依赖关系比较复杂,需要通过观察者模式来进行解耦时,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

总之,观察者模式可以实现对象之间的解耦,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扩展性,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模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using namespace std;// 前向声明被观察者和观察者类,以避免循环依赖
class Observer;class Subject {
public: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m_observers.push_back(observer);}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for (auto it = m_observers.begin(); it != m_observers.end(); ++it) {if (*it == observer) {m_observers.erase(it);break;}}}void notify() {for (auto observer : m_observers) {observer->update();}}virtual ~Subject() {}private:vector<Observer*> m_observers;
};class Observer {
public:virtual void update() = 0;virtual ~Observer() {}
};class ConcreteSubject : public Subject {
public:int getState() const {return m_state;}void setState(int state) {m_state = state;notify();}private:int m_state;
};class ConcreteObserver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ConcreteObserver(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m_subject(subject) {}void update() override {cout << "Observer " << this << " has been notified with state " << m_subject->getState() << endl;}private:ConcreteSubject* m_subject;
};int main() {ConcreteSubject subject;ConcreteObserver observer1(&subject);ConcreteObserver observer2(&subject);subject.attach(&observer1);subject.attach(&observer2);subject.setState(42);subject.detach(&observer1);subject.setState(13);return 0;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三个类:Subject、Observer和ConcreteObserver,其中Subject是被观察者类,Observer是观察者接口类,ConcreteObserver是观察者具体实现类。在Subject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向量来存储观察者,并实现了attach、detach和notify三个函数来添加、删除和通知观察者。在ConcreteSubject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状态变量,并通过setState函数来设置状态变量的值,当状态变量的值被改变时,通知所有的观察者。在ConcreteObserver中,我们实现了update函数,用于在被观察者状态变化时被调用。

在主函数中,我们创建了一个ConcreteSubject对象,并创建了两个ConcreteObserver对象。然后将观察者对象添加到被观察者中,通过setState函数设置状态变量的值,然后从被观察者中删除一个观察者,再次调用setState函数并输出结果。

http://www.lryc.cn/news/16182.html

相关文章:

  • 基于SpringBoot的外卖项目(详细开发过程)
  • ChatGPT 研发传言席卷互联网公司,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 获取servlet转发和响应重定向的方式是什么?
  • jvm知识点
  • MoveIT Noetic控制真实机械臂
  • 如何快速入门编程
  • java的反射Reflect
  • 常用设计模式总结
  • 【算法基础】一维前缀和 + 二维前缀和
  • Kafka消费分组和分区分配策略
  •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区别与联系
  • 华为OD机试 - 打印文件(Python) | 机试题+算法思路+考点+代码解析 【2023】
  • 网络工程师必备知识点
  • 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下篇】
  • 前端开发项目规范写法介绍
  • 百万医疗险是什么
  • 矩阵中的路径 AcWing (JAVA)
  • 使用终端工具给你的电脑发送弹窗提醒
  • SpringCloud Alibaba 之Nacos集群部署-高可用保证
  • Scala集合详解(第七章:集合、数组、列表、set集合、map集合、元组、队列、并行)(尚硅谷笔记)
  • 定了:Python3.7,今年停止更新~
  • C# 业务单据号生成器(定义规则、获取编号、流水号)
  • Java的dump文件分析及JProfiler使用
  • sympy高斯光束模型
  • Cloudflared 内网穿透 使用记录
  • 柴油发电机组的调压板
  • 【MySQL】表操作和库操作
  • 拓扑排序的思想?用代码怎么实现
  • 【Git】码云
  • 数据结构与算法(三):栈与队列